白金山 谢志勇
石氏伤科是中国著名的骨伤科流派,已有100余年历史,石氏伤科立足中医基础理论,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特色诊治、特色手法及特色用药为一体的学术体系[1]。笔者于2019年入选全国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养,有幸跟师于石氏伤科学术传承老师石印玉、詹红生二位教授,临证侍诊,兹将石氏伤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经验体会作一介绍,以期抛砖引玉,启发同道。
LDH是指因外伤、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压迫或刺激附近的脊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症状[2]。LDH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活动受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久坐以及不良姿势得不到及时纠正,LDH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出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LDH归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分类标准,此病的证型主要分为血瘀、寒湿、湿热、肝肾不足4型[3],但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往往多种证型相兼出现 ,石氏伤科以朱丹溪的“痰瘀相关”理论为基础,石氏认为,但凡伤科疾病,不论病位何处,发病机制离不开气血,治疗过程中重视兼邪,对于LDH发病提出“痰湿加瘀碍气而病”,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发病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加以分析,如今的腰腿痛患者与以往不同,以久坐伏案时间过长的办公室人员居多,长时间处于某个体位,又很少运动锻炼,加之工作压力增大导致劳损瘀阻,或因损伤后感受风寒湿邪,或因气血失和,痰湿阻络,导致气血壅滞,津液凝积,聚集成痰。痰湿瘀血阻碍气机运行,筋脉拘挛,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症状[4]。对于这些情况,必须加以辨证。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疾涎之为物,随气升降……入于经络麻木酸痛,入于筋骨头项胸背掣痛”。石氏治疗伤科疾病重视从痰湿角度出发,尤其是病情迁延日久者,行散通结豁痰之法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并形成了石氏伤科经典方牛蒡子汤。石氏牛蒡子汤由牛蒡子、白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清半夏、白芷、桑枝组成[5]。方中牛蒡子,性凉,味辛苦,祛痰除风,消肿化毒,通行十二经络, 《本草备要》曰其:“散结除风……利腰膝凝滞之气”; 《药品化义》曰其:“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 《普济本事方》曰其:“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膝……”。僵蚕,性平,味辛咸,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为厥阴肝经之药, 《本草求真》曰其为:“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利血脉之品”;《本草思辨录》曰:“其治湿胜之风痰……却痰湿,散肝风”,两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筋络顽疾浊邪,是为主药。助以秦艽之辛寒,独活之辛温,舒筋和血,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温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用白芷之辛温,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而和胃。配以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引气血且散瘀结。桑枝功能养筋透络,祛风湿而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从而使痰湿去,筋骨健[6]。全方以辛取胜,重视宣达气血,善搜筋络顽痰之邪,君药牛蒡子辛寒滑利,通行于十二经脉,白僵蚕辛咸性平善于化痰散结,这类对药运用独具特色,配伍应用后可通行经脉,导其结滞,滑利经络。秦艽性味辛寒,白蒺藜、白芷、半夏辛温,桑枝性平,8味药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成为伤科内治的代表方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因外伤、劳损所致。对于此类病症,应抓住痰湿加瘀致病的原因,采用化痰、消肿、通络、散结之法。
强筋健腰功法是石氏伤科经过多年研究并结合中医导引而演变来的一套功法,能够改善腰腿痛症状,降低患者LDH的复发率。强筋健腰功法由仰卧抬腿功法和双手攀足功法组成,仰卧抬腿功法适用于仰卧抬腿强筋力时抬腿度数小于90°的患者。具体操作为患者仰卧于床上,身体四肢呈自然放松状态,双腿伸直并拢,慢慢匀速抬起,在抬腿过程中配合深吸气,达到在最高位置时停留 3 s,缓慢匀速放下双腿,在放下双腿过程中配合呼气,根据个人体力情况,每天早晚各做5~10次。具体分阶段锻炼要求: 1~2周,停留时间3 s,次数3~5次;3~4周,停留时间5 s,次数5~8次。双手攀足功法适用于双手攀足固肾腰时坐位屈髋活动受限的患者。具体操作为患者坐于床面上,双腿伸直紧贴床面,上身前驱弯腰,上肢伸直,双手尽力抓住下肢最远处,然后抬头呈前探状,意念中想象一条绳索牵拉下颌至足尖方向,停留 3 s 后松开双手,恢复到坐位屈髋,每天早晚各做5~10次。4周一个疗程。具体分阶段锻炼要求: 1~2周,停留时间3 s,次数3~5次;3~4周,停留时间5 s,次数5~8次。本法主要是通过对筋的锻炼来实现“束骨而立机关”的作用,筋主骨,筋骨和合,骨正筋柔,气血以流[7]。石氏伤科重视整体观念,筋骨并重、兼及全身,对于LDH而言,既要重视局部筋骨的病变,也要强调如何从人的全身气血入手,加强患者的主动参与性,降低复发率,从长远角度看待,这也是全身整体观的治病体现。
LDH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临床中保守治疗为了增加疗效往往2种以上方法结合。石氏认为“痰湿加瘀血碍气而病”是LDH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豁痰消肿、通络散结的牛蒡子汤治疗该病,再加上强筋健腰功法的运用,内调外养的方法相结合,再次体现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为LDH的治疗思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8]。研究发现,牛蒡子汤联合石氏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9]。
案1赵某,男,39岁。2021年3月11日初诊。主诉:1个月前因弯腰活动不慎出现左腰部痛伴左下肢疼痛,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以及外用活血止痛膏,症状无明显好转,随后又采用推拿手法、针刺治疗疼痛稍减轻,左下肢出现麻木,受凉劳累后加重,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查体:腰部功能活动受限,腰肌紧张,两侧不对称,左L4-5椎旁压痛,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左足大趾背伸肌力减弱,双膝踝反射存在。MRI以及CT提示:L4、L5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受压。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腿痛,辨证:痰瘀阻络,治法:化痰消瘀,通络止痛。处方:牛蒡子9 g,白僵蚕9 g,白芥子9 g,独活10 g,秦艽9 g,清半夏9 g,白芷10 g,威灵仙20 g,牛膝10 g,全蝎3 g,蜈蚣1 g,穿山甲1 g。14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配合强筋健腰功法,即仰卧抬腿功法和双手攀足功法,每次停留时间3 s,次数3~5次,循序渐进,2周后复诊,腰部以及左下肢疼痛、麻木较前明显减轻,继续前法治疗,4周后复诊,症状明显缓解,已回到工作岗位。
案2孙某,女,55岁。2021年5月3日初诊,诉5周前因打扫卫生出现腰骶部疼痛,曾到外院就诊,MRI以及CT均显示:L5-S1椎间盘突出。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故来平谷区中医医院推拿科。刻见:腰骶部疼痛,弯腰活动均受限,不能久坐,翻身困难,大便干,3~4 d一次,舌质紫暗有瘀点,苔白,脉弦。处方:牛蒡子9 g,白僵蚕9 g, 骨碎补15 g,独活10 g,秦艽9 g,清半夏9 g,白芷10 g,威灵仙20 g,怀牛膝10 g,续断15 g,熟大黄6 g,丹参10 g,醋延胡索10 g,桑寄生20 g,菟丝子15 g。14剂水煎服,日1剂。配合强筋健腰功法。2周后复诊,腰骶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翻身灵活,继前方法治疗,1个半月随访,症状明显缓解。
按语:医案1患者首诊痛苦面容,素体偏胖,结合舌脉,辨为痰瘀阻络,用以石氏牛蒡子汤加减配合强筋健腰功法,治疗效果明显,此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虫类药物,这也是石氏伤科用药的特点,善用虫类药物,用来搜痰通络,利用其走窜之性,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医案2患者基本病机为痰瘀阻络,在治疗上考虑患者年龄,适时加以补肝肾强筋骨之桑寄生、骨碎补、续断,共奏化痰活血通络之效。
石氏伤科认为LDH为“坐臀风”“腰痛有痰积”;腰胯肿痛为痰积乘经络流注,搏于血亦然;麻木“亦有痰在血分”[8],这一观点与朱丹溪的“痰瘀”观点相吻合,从痰论治,佐以活血通络之法巩固疗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总结前辈的经验,熟读经典,才能真正运用到临床中去。石印玉教授也曾对以牛蒡子汤为基础的逐痰通络汤治疗LDH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逐痰通络汤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大鼠神经根局部炎症介质水平,提示以牛蒡子汤为基础的逐痰通络汤对LDH的动物模型具有利水、消炎作用[10,11]。
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大多数LDH患者由于不能长期坚持来院进行理疗手法的治疗,加之患者久坐、玩手机的时间过长,工作紧张、压力增大,使病情不能较快缓解,而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所以运用石氏牛蒡子汤加减结合功法锻炼治疗LDH,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通过伸展躯干部的软组织进行的腰腹肌锻炼,能够增加腰腹肌、臀肌等相关肌群的力量以及躯干的活动范围,避免软组织萎缩,调整肌力不均衡,从而达到身体运动的平衡与协调[12,13]。临床中通过中药配合功法,进一步研究临床疗效,对于疾病的稳定,减少复发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