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立
在中国陶瓷艺术世界中,无论是质朴的陶还是精美的瓷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能够兼得这质朴与精美的便是紫砂艺术。紫砂壶艺术滥觞于紫砂壶,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丰富,紫砂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模式,其中的陶刻、泥绘、绞泥等均为紫砂艺术所独创,它们不仅能提升紫砂作品的魅力,也是彰显中国传统审美价值于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
《凤耳寿公瓶》是一件造型比较简练的紫砂陶瓶作品,凤耳装饰是其结构亮点之一,不过最能代表作品风格的还是泥绘打造的寿公形象。通过此件作品中的泥绘,可以了解到泥绘工艺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继承与延伸,以及在工艺表现上的特质,再结合表现对象的内涵,阐明泥绘选题的文化自觉性。
所谓泥绘,便是运用紫砂泥浆来作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移植。泥绘之所以能够实现,全在于紫砂泥的特性,一方面,紫砂泥种类丰富,色彩多样,像是五彩斑斓的颜料一般,也就能进行绘画;另一方面,紫砂泥质地细腻,用来绘画自然相当精细,能够以更加立体的形式展现中国绘画之美。紫砂壶泥绘兴起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流行于清中期。”[1]受制于工艺水平,泥绘始终不是主流的装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工艺水准大幅度提升,泥绘终于“大显身手”,成为紫砂陶器中的重要装饰技法之一。
泥绘的工艺复杂性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许多泥绘作品可以说是一经诞生便是精品。紫砂陶器通常拥有曲面的结构,而泥浆却是流动的,要完成绘画已具有极高的难度,泥绘通常还要运用多色泥料进行组合,其难度可想而之,所以通过泥绘作品我们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的良苦用心,泥绘的传承也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
《凤耳寿公瓶》的泥料与造型皆具有朴素之美。创作者运用段泥制作此瓶,清淡的黄色使作品自带明亮感,细腻的泥质也是凸显作品水准的重要部分。瓶身由上至下有一个渐宽的过程,上下两面平整,转角圆润柔和,透露出温和之美。凤耳是造型的独特之处。在瓶身左右两侧的上端,创作者雕刻了抽象的凤凰图腾,对称镶嵌,凤凰的身体与瓶身之间构成了一个圆环,下部又悬挂一小圆环,便组成了作品的“耳朵”,也就是把手。凤凰图腾的纹样十分精细,具有浮雕效果,小圆环与瓶身发生碰撞之时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充满趣味。
泥绘图案呈现在瓶身正面,由寿公与神鹿共同构成,这一部分既可见泥绘工艺的华丽表现,也可见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所谓传神,主要是指人物在绘画艺术创造中通过人物外部特征等来表现其内在精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一种艺术境界。”[2]因此,泥绘在表现寿公与神鹿之时注重整体效果与细节的统一,可以说每一丝衣服的褶皱都发挥着传神的重要作用。
寿公是泥绘表现的主体。其体态圆润,看上去便非常有福气,又毫无半身臃肿之态,展示出寿公的精气神。寿公的面目五官是泥绘的重点表现部分。寿公慈眉善目,面带笑容,充满亲和力,有着标志性的寿公额头,花白的须发代表了其年岁,象征着长寿。花白须发的纹理相当清晰,可见创作者对泥绘工艺的运用是非常熟练的。寿公身着带有金色花纹的红袍,十分喜庆。衣服的柔软感与褶皱感塑造得极佳,也就衬托出寿公肢体的灵活性。寿公一手持一神杖,一手拿着寿桃,使整幅画面更加丰满。乖巧的神鹿立于寿公身旁,姿态也可称得上是端庄,而那高耸的鹿角也象征着青春永驻。
此幅泥绘所用色彩极多,且色彩反差极大,比如寿公衣物中的红、白、金三色,丝毫没有杂糅,边界清晰,色彩干净。细节的处理更加能显示出泥绘的工艺价值,虽比绘画要难,但泥绘所呈现出的图案无疑是更加立体的,给人带去的艺术体验是更直观的,泥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艺之时也是对传统审美的“再认”过程,强化了人们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体悟。
寿公、神鹿、凤凰都关联着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创作在进行泥绘选题之时
始终将文化作为根本立足点。吉祥文化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长久以来,陶瓷艺术始终被人们认为是高雅的艺术形式,所以其中出现的元素都有雅味。紫砂艺术更追求呼应人们的情感,所以泥绘在选题时不避“俗”,且能用雅的方式予以表现,这种对于雅与俗的贯通是泥绘的重要价值,通过精湛、独特的工艺表现完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转化与发展,发挥了泥绘在工艺、审美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泥绘是表达此件《凤儿寿公瓶》艺术个性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或者说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泥绘的价值。本文阐述了中国泥绘工艺的发展与基本特征,通过对作品中泥绘装饰的分析说明了泥绘工艺的价值,最终指出了泥绘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泥绘的发展是中国审美的延续,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与民族自信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