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0 22:29师天军窦芳
教书育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劳动互联网+学校

师天军 窦芳

(1.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2.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

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需贯穿中小学各阶段。学校要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一、“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劳动教育尚停留在表面

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各个学校都不同层次地开展了劳动教育,但是少数重理论宣传轻实践体验的现象还存在。同时,部分人的“劳动就是体力劳动”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学校开展了国旗下演讲、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部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实质。

(二)学校劳动教育与学生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针对目前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设计了18个问题,对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除了打扫校内卫生及家庭卫生外,没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劳动,8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利用校园内的绿地,开辟“班级种植园地”或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充分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田间地头劳作的快乐,从而提高对劳动的体验。

(三)学校劳动教育得不到部分家庭的支持配合

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且受“唯成绩论”的影响,孩子的大事小情均由父母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从而导致孩子的劳动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低下,家庭劳动教育被忽略。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效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要想增强学生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让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把握劳动教育未来的方向,关注新技术、新材料,使其不再是站在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者,而是俯下身子,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特点,熟悉各种劳动技能,才能选择安排设计特定的劳动项目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首先,教师要加强劳动教育业务知识和理论学习。教师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新理念、新特征和新方法;学习教育部新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及其评价方法,丰富知识储备,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如今,多样化的媒体平台日益成为人们快捷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上介绍农业劳动、畜禽养殖、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烹饪与营养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多,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精心挑选相关内容,用形象生动的视频或图文说明来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再次,学校可将被誉为“田秀才”“土专家”的学生家长,特聘为学校“劳动教育特聘辅导员”,为学校顺利开展劳动教育夯实“师资”力量。这些特聘的“辅导员”可利用周末接送孩子时间到校帮助老师搞好农耕教育培训或指导,还可以将自己从事农耕劳动的现场拍摄成小视频,在班级圈或家校联系群里分享,“接地气”地推进劳动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发展。

(二)加强网络宣传,优化劳动育人氛围

劳动是一种美德。但是长久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学生对劳动都形成了一种误解,因此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劳动的偏见尤为重要。在学校,除了制作宣传牌,主题班会等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电子屏,流动播放劳动教育的宣传标语,利用电子班牌播放一些劳动教育的专题片等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感受到劳动教育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劳动教育的美文、视频等发送到家长群,通过家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班会课的优势,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教育,还可利用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充分了解劳动的内涵,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三)创新网络课程,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部分学生对手机、电脑、平板等互联网产物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化课,更别说劳动了。老师则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劳动兴趣类课程。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的趣味编程,较简单的如“开心农场”“我的果园”等程序,模拟农作物及果树的生长过程。通过设置播种、施肥、松土、浇水、开花、打药、结果、收获等命令,让学生全程参与管理,虽是网络中虚拟的劳动,却让学生在活动设计中收获了劳动的不易与快乐。在假期里,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各种美食,还可以将制作的过程录制成微课,供大家学习。如刷爆朋友圈的网红凉皮,从制作工具的准备、和面到洗面、上锅蒸再到调汁,整个过程并不是太难,学生可跟着“小红书”等app上的视频操作,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更多的资料加以参考。学生可将自己制作的过程拍成视频,制作微视频,在班级群分享。虽然学生只是做了比较简单的凉皮,但他们手脑并用,得到了很好的劳动体验。久而久之,大家上传的微视频就会形成一个系列课程,供班内学生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可利用钉钉、qq群的打卡功能,让学生每天上传在家做家务的照片或视频,以此起到监督作用,以纠正学生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养成坚持做家务的好习惯。“互联网+”时代,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劳动体验,学生只有充分开展劳动体验,其劳动能力才能提高,劳动素养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四)借助网络平台,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寒暑假是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最佳时间,老师可在放假前做好周密安排,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是可以每天安排几名学生将自己整理家务、学做饭、学习等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至班级空间,方便其他同学学习,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些视频开展劳动教育。如果家在农村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帮父母干农活的过程拍成视频: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辛苦劳作,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的辛苦,明白父母的不易,这样教育效果更好。二是可以将学生在家劳动的点点滴滴拍成照片、小视频收集起来。在假期结束时将其制作成美篇,并在班级群交流,既是对假期生活的总结,也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这种形式的活动也可以延伸到周末或节假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劳动的习惯。还可以安排几名学生同时种下一颗种子,从它破土而出开始,用相机记录它的生长过程,记录自己松土、浇水、施肥的每一个瞬间,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还可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所种植物的特点、习性、花朵、果实等。每天分享至班级群或钉钉群,几名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喜悦,共同感受劳动的艰辛,生命成长的不易。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劳动教育课程在初中日常教学中的定位。学校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劳动育人的实效性,让劳动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猜你喜欢
劳动互联网+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