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杭西小学 余美玲
部分教师将问题串简单理解为“多个问题”,但实际上问题串代表的是多个相关联的教学问题,其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运算过程提出了严格要求,每一个问题之间都存在极为明显的逻辑关系。合理应用问题串展开课堂提问活动能保障提问的高效性,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基于问题串设计课堂提问方案时,教师要从如何提问、提问哪些内容、提问最终目的等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保障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并不少见,它是一种教师了解学生、开展授课的重要指导手段,课堂提问已经成为课堂落实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部分教师的提问手段极为单一,依靠语言互动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解决相关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得数是多少”“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单元化提问极为常见,这就导致了新的问题,即学生不仅要回答相关问题,更要掌握数学概念,学习时间被大量消耗。借助问题串教师则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提问过程中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训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同问题中学生需要完成数学计算、数学知识归纳等任务,从而保障数学学习的高效性。问题串的问题围绕不同学习要求开展,解答一个问题学生便能够掌握一种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效率稳步提升。
问题串不仅能够对学生发起连环提问,更能够借助相关问题训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过硬的数学技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可分为感知、应用、积累三个板块,在感知的过程中,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理性特点;在积累的同时,学生则不断获取学习经验。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搭建了完整的数学学习框架。但传统的提问机制仅要求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只要认识相关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即可,并不会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进行训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在问题串的协助下,数学课堂提问方式发生变化,教师不断加深问题深度,在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同时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其形成计算、理解、应用的基本技能。在数学思维训练活动中,学生能够掌握多元化数学方法,借助问题串梳理数学知识,获取新的数学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的保障,教学目标的质量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对问题串设计是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引领作用。因此在进行问题串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清楚自己设计的这个问题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判断提问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为数学教学做好充足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牢记教学目标是多样化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要有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目标都要由教师设计提问引出。问题指向就是环节教学目标的体现,引出课堂提问紧扣教学目标,只有确定环节目标才能在目标的引领下进行有效教学,才能设计出合理、恰当、高效的问题串。
数学学习中,核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核心问题一般属于思维含量较高的创新任务型或综合任务型问题,加之核心问题是为环节目标服务的,核心方向是环节目标,而环节目标又对问题串起着引领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要依靠目标来制定,根据分解目标设计环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在核心问题基础上还要加入其他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要引发第二个问题,做到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而形成问题串,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厘清问题之间的联系,让问题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核心问题因为是一种创新任务型或综合任务型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学生通常会用最直观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无法突破核心问题这一学习难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要先借助其他问题进行,为核心问题做好铺垫,先用其他问题引出核心内容,再进行理解引导。在提出核心问题之前要先设置一个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让问题有过渡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由于核心问题具有难度高、逻辑性强的特点,教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问题串,要设计一些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用其他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在解决简单辅助问题之上引出核心问题,逐步加深核心问题,更好地思考并解决核心问题。
部分教师在设计提问方案的过程中忽视了问题的本身价值,将主观意愿强加到提问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归纳并整理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指导模式下,学生以被动的态度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如果教师不进行提问学生就无法进行学习,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心理会越来越强烈。在问题串的带动下,相关提问活动必须回归本质,在提问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标,保障提问活动的高效性。提问回归本质,为学生创造思考互动的机会,这样的提问才能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教师可以尝试借助问题串设计更为基础、简洁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角的初步认识”有关教学为例,针对相关知识点可以从学什么、怎么学这一基础角度入手,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教师通过问题串提出互动问题:“什么是角?角有怎样的数学特点?这些特点如何进行表示?”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对课程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数学教学转化为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调动学生主观学习兴趣。配合问题串,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角的有关概念并对角的大小进行描述:“角的大小不受到角的边长的影响,其指的是两条边之间的夹角,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不是平面认知上的大小。”通过问题串让提问回归本质能够直接向小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能力,尝试用最为简单的语言来组建问题串,有效提升提问的价值。
在结合问题串开展提问活动的过程中,传统的即时化提问理念已经无法满足课堂需求。在指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时,传统的提问方式仅涉及一个知识点,问题串则包含提问、互动、总结、应用、重新提问等多个过程,提问的各个环节相互干预,使得学生必须重新整理学习思路。利用问题串开展课堂提问活动时,教师要对提问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围绕问题串中的相关问题设计提问方案,保障提问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
提问过程要配合提问、思考、检验的基本流程来应用问题串,检验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面积”的学习为例,当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什么是面积”“面积的有关概念”“如何进行表示”等相关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结合多元探究活动来回答相关问题。设计提问流程过程中,从提问、思考、总结等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围绕“面积”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入面积知识的探究。教师帮助学生回顾问题、解答问题、验证答案:“哪些数学单位能够用来形容面积?1平方米是多大?1平方厘米是多大?二者能否互相转化?”学生认为1米=100厘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学生提出的答案要借助问题串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检验。在围绕“面积”应用问题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设计新的问题,以此补充问题串,如“不同的面积单位如何换算”“面积的大小是否还有其他表示方法”等。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针对课堂提问活动设计提问流程,针对课后提问活动引导学生发起提问,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借助问题串发起课堂提问活动,教师要对问题串的教学特点有清楚认识,结合不同的数学问题串,为学生提供学习、归纳、应用相关知识点的机会。在借助问题串开展课堂提问时,教师不仅要在当前的教学板块中应用问题串,也要尝试借助问题串将不同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提问活动的有效性。从不同的角度发起提问,保障提问的科学性、综合化发展,才能让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对于较为相似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借助问题串发起课堂提问活动,在对课堂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将学生已经应用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不同的数学知识点相互对比,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借助问题串发起课堂提问时可利用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你学到过哪些有关于数学统计图的知识?这些统计图有着怎样的数学特点?”在要求小学生探究、归纳、思考的过程中,将学生所掌握的统计图知识整合起来,对不同统计图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数量的变化,扇形统计图能够反映数量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学生完成归纳任务之后,继续应用问题串开展提问活动:“不同的统计图应用在怎样的统计活动当中,能否进行举例说明?”在阐述数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借助问题串发起课堂提问活动,教师不能只提问,更需要要求小学生探究、思考,多角度应用数学知识,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问题,也是学生需要通过综合分析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当学生具备自主性后,在进行数学规律和方法推理时就能够快速寻找出知识的核心问题,从而积极地寻找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问题串教学方式时要将提问与总结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基础问题之上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获得最新结论,不要对学生进行无效教学,不要只提问不总结。教师要做到不仅提问题,还要驱动总结问题,对知识和问题透过表面看内在,透过问题把握数学知识,掌握学习规律。把握规律,学会设计归纳推理获得,从而提升学生分析能力,扎实掌握所学。
以“小数乘法”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小数乘法问题可以转换成整式乘法,如5×3和5×0.3,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对比情境,让学生对比一下5×3和5×0.3,找出两个式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总结两者的相同之处是被乘数是5,不同之处是乘数3和0.3,0.3比3多了0和小数点。小数乘法问题也可以转换成连加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将5×0.3转换成加法,用加法的形式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最后学生讨论得出5×0.3就是5个0.3相加,0.3+0.3+0.3+0.3+0.3=1.5,所以5×0.3=1.5。这个过程看似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实则是帮助学生探究小数乘法规律,让学生对小数乘法建立正确认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小数乘法,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的道理,为计算能力打下了扎实基础。
问题串并不代表问题的简单堆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问题串是各个相关联的问题串联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提问素材。在借助问题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提问活动回归本质,结合课程知识回答“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并根据教学板块中的具体内容设计更为精准的数学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积极性。用不同的数学知识锻炼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借助问题串发起课堂提问,以此让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