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国
生命教育以学生为本,倡导教育应以支持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野徐初级中学”)顺应教育改革要求,基于校情和学生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样态,通过创设丰富的生命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努力探索助推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方式。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生的生命需求,从对农村初中学生生命需求的认识出发,分析、定位学生的素养范畴,以支持其与环境展开互动,成为积极、能动的个体。
研究表明,人自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就基本趋向于自我守护。而生命的自我守护并非完全依靠本能就可以实现,仍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进行完善。农村家庭文化相对薄弱,多数父母不具备指导子女进行自我守护的能力。为此,野徐初级中学结合校情,转变以往智育至上的育人理念,将传授生命守护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重点,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生命自我守护意识,并据此开发相关系列课程。由于地处城郊接合部,学校要面对两类学生情况:一是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二是由于拆迁带来的部分家庭问题,受此负面影响的孩子。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现状,学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发“我心飞扬——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和互助能力,以此用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与健康。此外,学校依托区位和师资优势,成功申报“消防文化 生命教育”省级课程基地,开发“防患未然——消防安全”课程,让学生知晓避险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以此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相对而言,农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更为关注,但有些学生因对此缺少足够的信息支持,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思考,以致想法过于理想化,常常脱离实际。为此,野徐初级中学结合美术学科,开设“美术与人生”课程,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对生活的哪些方面有益,美术人才适合什么类型的职业,以及如何凭借美术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关注学生的切身需求以外,野徐初级中学还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开教育,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比如,学校开发了“‘爱的奉献’志愿服务”课程和“‘不劳难获’劳动教育”课程,分别通过校内外志愿者服务和农田劳作的方式展开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付出爱和参与劳动带给自己的生活意义。
在农村初中生命教育课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承担生命的责任,还要让其关注生命对乐趣的追求。为此,学校开发了多项课程,如乒乓球特色课程和篮球特色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之余参加运动,体会生命跃动的快乐;影视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从中外优秀影视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力量。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形成“乐生”的态度,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获得积极进取的力量。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应与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样,体现出规范性、目标性。野徐初级中学打破农村初中惯有的部门设置,基于学校的整体管理,设立课程管理中心,统筹课程的开发、实施、组织、管理与评价。学校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共同教研确定课程主题,在资源开发、活动安排等方面分工开展工作,并让科任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如物理教师参与节水课程研制,生物教师参与生命本源课程的研发等,以保障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直接与学生对话,所以必须具备生命教育的能力。然而,以往学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大多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德育方面,对生命教育的意义认知不足,也缺少配合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校本研修,让教师熟悉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视角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成长空间,家长应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因而,只有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生命教育中来,才能让学生尽早获得理想的生命价值指导。为此,学校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一些生命教育活动。例如,在“‘不劳难获’劳动教育”课程中,学校邀请常年奔走田间地头、精通农艺的家长担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农田耕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家长的指导。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学校邀请家长作为评价主体,联合教师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为学生提供整体性的成长环境,共促学生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