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姚洪生,程时栋,朱玉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设备处 (湖北武汉 430071)
2021 年,河南省强降雨天气持续不断,郑州市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洪涝灾害不仅会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还会给当地医疗系统带来巨大损失,如受洪涝灾害影响,许多大型医疗设备可能发生损坏。基于此,本文即以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洪涝灾害下的潜在风险及处理对策,以提高医院应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通常选择将高端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在一层或地下一层等低楼层,这种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楼层布局有充足的依据,主要体现在承重、辐射和便利3方面[1]。
承重由扫描间承重和运输通道承重构成。由于CT、MR 等大型医疗设备通常重达数吨,如某1.0T MR 设备的重量约为6.8吨,某3.0T MR 设备的重量达7.5吨,西门子Magnetom 设备的重量达近16吨,加之设备重量越大对楼体承重的要求越高,因此,将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在一层或地下一层更易达到承重要求,且无须起重机吊装入场。
医学影像科与其他科室的区别不仅在于设备种类,更在于对设备发出的射线须达到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中的防护要求,这关系到医护人员、患者及周围外环境人员的健康安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机房的射线屏蔽要求较高,而将大型放射类医疗设备安装在一层或地下一层,可降低至少1个面的辐射风险,也更易于满足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急诊科通常被设置于医院一层,因此,若将用于急诊的大型医疗设备安装于一层,将提高危重、急诊患者平层转移诊疗链的运行通畅性,常规平诊患者的检查亦更加便捷。
医院通过综合考虑大型医疗设备运行可靠性、维保便捷性、施工环保经济性、承重可行性等方面而常将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在一层或地下一层的设备布局虽有一定的依据,但同时也增加了大型医疗设备在洪涝灾害下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由于大型医疗设备体积大、重量重,面对洪涝灾害时往往无法及时地将其完整转移,导致设备被洪水浸泡,而被洪水浸泡的时间越长,设备的故障风险与修复难度越大[2],如对于带CPU 主板的机芯、电机马达和定子线圈、电源变压器和滤波器等封闭性能不佳的设备部件,浸水后任一部件损坏都将导致整机故障,使得灾后设备的修复难度和维修成本增大[3]。
大型医疗设备被洪水浸泡后,其电气绝缘性能会降低,导致设备的电气性能、运行性能及整体状态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评估,在设备再次启用时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伤害并给设备带来二次损坏[4]。当设备运行部件因浸水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混入杂质时,如清洗不到位可能造成电路短路而引起设备损坏或者发生其他未知的使用风险。对于封装电机、继电器、各类传感器等不易排水的电子元器件,其干燥程度直接关系到设备通电后工作运行的可靠性[5],因此,一旦上述元器件浸水,则需要开展至少半年的性能跟踪监测过程后才能将设备全面投入临床使用。
洪水中的各种淤泥、油脂和杂质等易残留在大型医疗设备的机壳、电路板内,在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遗漏,而一旦对设备上直接与患者接触的部位清洁、消毒不到位,则易导致交叉感染,而CT 与MR 检查室等作为医院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更易发生感染[6]。
在洪涝灾害到来前,尽可能封闭雨水进入大型医疗设备间的各个通道,检查设备电缆沟槽入口的密闭性与干燥性,并确保排水设备功能正常;一旦收到汛期预警,应及时联系设备工程师,在专业技术指导下有计划地提前关闭设备,需要注意的是,除须关断设备自身的电源外,还须关断为设备提供供电的配电柜、配电盘的电源总开关[7]。
另外,对于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采取的差异性预防措施如下:对于可拆卸、易转移的精密贵重大型医疗设备及其部件,如CT 设备附带的心电监护仪、高压注射器和计算机工作站,DR 设备的移动探测装置,MR 设备的磁体线圈等,应提前将其拆卸并转移至干燥安全处存放,具体的拆卸方法与流程可提前与原厂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获取指导,并加以演练;对于无法移动或拆卸的大型医疗设备及其部件,须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如采用垫高主机柜、套入防水袋、用防水布和防水胶带予以密闭密封等处理,以避免对设备造成直接侵害;此外,还可将设备部件置于可能的高点,如将X 线设备的探测器升至最高点、将CT 设备的探测器旋至与机架保持垂直或将CT 设备的扫描床升至最高点[8]。
若设备间已经发生浸水,则人员不可进入设备间,且不可触碰任何金属表面,防止发生意外触电,此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若发现设备浸水后跳闸或仍然供电,则不可重新上电恢复设备,应立即联系院方专业人员,找到前级供电(医院配电室),在确定安全的条件下关闭设备前级供电;待前级断电后,由专业人员使用万用表等测试工具再次确认配电室对应设备配电柜的下级供电已经切断;在确认设备间输入电源和所有相关供电均已切断的情况下,等待15~20 min 后,专业人员穿戴好规定防护装备方可进入设备间[9];需要注意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遵循逐级断电的原则,以避免前级通电后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坏。
另外,在设备浸水后恢复时,不能立即通电,因为尚未进行干燥处理的设备极易出现因电路短路而烧毁元器件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触电风险,为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必须经工程师现场评估后方可通电。设备恢复的具体方法如下:(1)在保持设备断电的条件下进行初步处理,标记设备浸水水位线,便于工程师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评估设备状态,并进行针对性检查处理;(2)清洁设备外部可见杂质,打开机柜门和线缆沟槽后使用大功率除湿排风设备使室内通风干燥;(3)根据国家关于洪涝灾害后防疫消毒规程,对环境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准备专用耗材,如无水乙醇、清洁剂和干燥剂等[10]。
鉴于河南省发生的洪涝灾害,医院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联动负责组织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相关防汛演练,做好准备工作。设立专人负责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跟踪和传递工作;由领导小组督促各部门落实汛期值班人员,并做好记录,同时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防水保护干预;待接到医院发布的有关紧急警报通知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快速响应,以应急预案的内容为指导,明确分工。具体执行情况如下:(1)迅速成立防汛应急处置工作组,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检查,并立即召开会议,调配相关人员做好抗灾准备工作,督促做好各项应急干预;(2)各组组长应加强巡逻检查,确保抢险器材和物资配备齐全,并组织各部门制定水灾事故预处理应急措施;(3)应急小组应按防汛区域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使设备存放现场的排水系统畅通,并停电加固临时用电线路,保证通信畅通,此外,将危险品存放在安全位置并明确记录,防止出现搅乱、混杂、流失情况或造成事故,必要时制定相应应急措施。总之,在灾害发生时,医院应根据政府部门、气象台等公布的预报等级,做好防范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1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技术先进、精密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得到广泛使用,这对自然灾害下医院对设备风险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系统地制定应对自然灾害的规章制度,以预防为核心,灾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采取差异性预防措施,灾后对设备的恢复严格执行干燥与消毒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设备的损害;各部门应紧密联合,尽快恢复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保障患者诊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