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安有
数学教师有必要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思考教育现状,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知识有关的生活案例,使过去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也有必要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态,为学生提供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克服学习困难,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现实生活和学生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有着较大的联系,可以说,学生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来自现实生活,也终将用于现实生活。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场景的创建,教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并没有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进行单向讲解,并没有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态度。新时代要求培养全方面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要考虑到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及初中数学课堂设立的真实目的,转变学生错误的观点,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真实意义。很多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初中数学的公式。事实上,这种学习方式存在着误区。数学这门科目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只背诵公式是不够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让学生理清做题思路,灵活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
初中时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学习习惯深受教师的影响。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初中数学教师要将生活案例引入初中数学课堂,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联想周边的事物,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还要注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框架体系,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扩充,最终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数学之所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因为数学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工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不了数学这门学科。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内容,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在这当中,可以引入生活化案例,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添加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化案例,让学生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不自觉地思考、探索其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添加视频或者动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相对抽象,教师如果采取口述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而联系生活实际,能让学生明白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判断方位,能够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将抽象的概念以更加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应用坐标,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由此可见,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化案例,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出发点。此外,在引入案例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要引入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案例,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缩短师生的距离,逐渐感受学习的乐趣。这能够使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让课堂教学过程更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实用性,在这其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完成基本教学内容,而是需要认识到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从多种渠道入手,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拓展学生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教材的编排、内容的学习、题目的设问、问题的求解等也具有逻辑性,因此,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学习[2]。比如,教师在讲解概念定理时,要注重公式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规范的推理原则进行证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于教师的思路和视角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合理的课堂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也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什么线是相交的,学生可能会说十字路口就是相交线。教师可以联系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学习相交线,并且对相交线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相交线有关的生活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猜想。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交线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相交线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世界上有没有两条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何时会出现。学生可能会说,平行线是不能相交的,两条笔直的公路是永远不能交叉的。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可以使学生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且还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清晰的数学思路和学习思路。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内容的特征、教育目标的要求,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创设相应的情境,能够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便于学生熟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主动性。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创造生活化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情境化教学是很多教师常采取的教学形式之一。生活情境能够引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逐渐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有必要将静态的学习变成动态,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教师在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理清做题思路。同时教师需要正确描述情境,避免出现问题,还要保证情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把教育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更具感染力。换言之,情境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件,如某商场用6000 元购进a、b 两种服装,按标价售出后获得毛利润3800 元,a 进价是60 元,标价是100 元,b进价是100 元,标价160 元,则两种服装共进多少件,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鼓励式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教师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解决问题,而且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可以换位思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索数学问题。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参与到相应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构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让生活情境变得更加真实,使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数学的基础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释数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形象、更加容易理解[3]。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融入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素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素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品带入课堂,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素材创设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让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建立数学思维,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三脚架、三角形指示牌、三明治、小彩旗等,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自主思考能力是建立创新意识的前提,而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性元素之一。新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也是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生活教学素材的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案例,或者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