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铁路选线是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不仅关系到铁路工程的全局建设与后期影响,同时也涉及了铁路经济性与长期战略价值,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的系统工程[1]。在社会各界对铁路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铁路选线工作面临着选线控制因素多、建设标准高、选线难度大等难题,此外,铁路选线工作质量还会影响铁路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适用性、技术可行性及社会接纳性等多个方面,尤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铁路选线,才能全面提高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使我国铁路建设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与突破。本文对铁路选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解决对策。
个体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质量往往决定了总体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尤其以设计决策最为关键,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这也决定了铁路选线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铁路选线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铁路选线应当进行多方案对比与论证分析,结合铁路工程的总体规划与战术、战略目标,运用各种现代勘察、测绘技术对线路选择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多方案基础之上通过论证分析选定最优决策,从而全面提高铁路选线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
2)在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基本前提下,铁路选线还应充分考虑线路方案对于列车行驶的舒适性及对铁路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应当充分考虑造价、工期、工程量、后期运营难度、运营成本及铁路总体经济效益,为铁路工程的长期良性运营做好前期铺垫。
3)铁路工程量巨大,建设过程中会对线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铁路选线还应当充分考虑铁路建设对地方生态环境与人文的影响,避免铁路线路选择在具有重要人文与经济价值的区域,同时还应减小铁路建设对地方生态的影响,使铁路与周围环境或景观相协调[3]。
4)铁路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占用与破坏通常无法避免,因此,铁路选线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基本农田的占用,避免铁路穿越经济园林与经济作物,减少铁路建设对农田的侵占与破坏。
5)铁路选线还应避免破坏地方水文地质,选线时应当对沿线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深入勘察,重视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铁路工程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也使环境因素成为铁路选线工作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铁路施工与铁路后期运营都会不可避免地对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废气污染、污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均是较为常见的污染问题,因此,铁路选线应充分考虑沿线的环境保护问题,降低环境因素对于铁路工程的影响[4]。铁路选线时,应提前对沿线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勘察,避免铁路穿越人口密集区域与重点保护建筑或环境保护区,若当地还有有重要历史或人文意义的建筑或景观,应当充分尊重当地风俗,避免铁路工程对当地人文与历史的破坏,为铁路的长期良性运营减少影响因素。
地理因素也是铁路选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不同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下,铁路工程建设施工标准、施工难度、施工成本及建设周期等均有所差异,若铁路选线不恰当,可能会导致铁路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施工难度增加及建设周期延长等问题[5]。在铁路选线时,应对沿线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充分勘察,尽量避免铁路穿越复杂地质地貌区域而增加施工难度与施工成本,尤其应当避免直接穿越险峻地势区域,若遇到无法避开的复杂地形,应根据铁路总体建设目标选择适宜路线,为铁路施工、隧道掘进等后续施工提供助力,减少地理因素对于整体铁路工程建设的影响。
人文因素也制约着铁路选线。铁路选线时,若未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特点而错误选线,可能对铁路工程产生长久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铁路建设难度与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是铁路选线时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在铁路选线时,应当对沿线当地的人文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核心诉求与风俗习惯,避免因选线不当或沟通不充分而导致当地政府或居民的反对,影响铁路整体建设。铁路选线时,还应当与当地居民代表和政府进行良好的交流,在铁路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方面达成共识,避免铁路选线引起当地居民与政府的不满,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合理诉求,获取地方的支持。此外,还应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强调铁路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获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并请求政府对当地居民进行动员工作,从长期角度考虑得失,而不应局限于地方经济损伤与铁路建设的矛盾。
除环境因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外,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铁路选线,常见的如铁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人员紧缺、工作周期短、工期紧等因素。此外,选线中的用地矛盾、工程投资矛盾、工程安全矛盾、资料收集工作不细致、勘察作业不完整、其他工程项目矛盾等也影响着铁路选线的科学性与合理性[6]。
铁路选线应当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确定最优线路,其中,地质、人文、环境复杂的线路尤其应当在选线整体思路上遵循控制工程、重大工程优先的选线原则:确保线路中关键的隧道和桥梁工程处于适宜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内,优先确保此类工程的顺利开展。隧道进口也应当充分考虑线路的地质与地形,避免隧道长度、隧道洞口过量土体挖掘影响山体的稳定性。桥梁建设则应在遵循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地形、河流及铁路运输特点合理设计,在保证安全性、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满足桥梁设计要求[7]。
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省会合资铁路项目逐渐增多,因此,在部分铁路项目建设中,地方政府的建议与意见发挥的决策作用也越来越大,若线路选择与地方规划严重冲突,可能会影响铁路建设的总体进程,不利于铁路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铁路选线过程中应当对区域经济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进行合理统筹,做到尽量靠近区域经济发展点和重要的城镇,实现铁路项目与地方规划之间的充分协调,在满足铁路建设技术标准的条件下避免或降低铁路建设对地方发展的影响。若铁路选线方案与地方规划间存在严重矛盾,应对选线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并仔细考量,尽量兼顾两方之间的利益,并通过交流协商调节矛盾与分歧,平衡铁路项目与地方规划间的矛盾,为铁路项目的稳定顺利建设扫清障碍。同时,设计人员应尊重地方政府的合理意见,从运输组织、技术标准、运营维护、土地利用、城市配套工程、区域经济效益、联络线工程等方面进行统筹考量,通过多方案论证分析尽量调节矛盾,从而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必要时可在省级政府的协调下进行矛盾调节,平衡各方利益与矛盾[8]。
环境保护是铁路选线的重要考量因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铁路线路选择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铁路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可通过避绕措施避免铁路线路穿越重点人文尽管、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及民族文化遗产遗址;对于无法避开的重要区域,可通过设置缓冲区等应对措施尽量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等。
2)坚持综合治理、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铁路线路选择,重视铁路工程的长期可持续运营,同时应当根据铁路沿线的地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最小曲线半径与限制坡度,避免大量的高填深挖工作,降低铁路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
3)重视噪声污染与光污染等环境问题,选择铁路线路时,应当尽量避开居住密集区域,若无法避绕,应当通过种植隔离树木、设置隔音遮光墙等方式减少噪声与光污染,其中,应尤其注意学校、商业区、居住区等的噪声污染问题[9]。
4)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国家长期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铁路选线时,应首先避免穿越经济农田或园林,做到切实保护与合理利用耕地,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尽量选择荒地,避开农林耕地,在铁路线路选择时应优先考虑耕地占用面积少的方案,重视耕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长期战略价值。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建设设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交通出行,而且对于地方经济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战略价值。铁路选线是影响铁路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工作,铁路选线涉及面广且人员众多,是一项复杂程度极高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因此,合理选择铁路线路不仅可降低铁路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降低铁路建设及后期运营成本,提高铁路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