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珍
(苏州市叶圣陶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27)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书面的、计划的课程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的创造性实践。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学生个性化差异评价这四个维度。课程校本化不是摒弃现有的教材,另起炉灶,而是学校依据自身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国家课程,使国家课程更符合本校及本校师生的特点和需要,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让全体学生受益。
既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因人制宜地用好教材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出,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课程的价值存在于实际的使用中。有了师生的参与,课程才能产生价值,因此,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深化的过程。课堂成了落实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场,师生就是这个主场的主人。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重组、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对教材进行理解把握、对教学后续进行拓展。这个“重组、选择、理解、拓展”的过程也是师生个性化开发课程的过程。
当课程由专治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仅是文本课程,而且是体验课程。但对于学校的普通教师而言,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国家课程,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场,就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种有效落实,也是对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具体落实。
“指导自学”作为学校的一种课堂文化形态,其基本呈现出“三主”“四步”“五层次”的特点。“三主”是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三个原则,它是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四步”是指“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考查反馈”四个步骤,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五层次”是指“学法渗透—示范迁移—导学自能—展示自创—合作自主”五个层次,它是“指导自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所在学校将“指导自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融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中,开展师生协同、同伴互助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动翻转课堂、主题式课堂、体验式课堂、探究式课堂、合作式课堂等建设。在“指导自学”环节中,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当儿,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地参加在里头自由活动,主动而不被动,让他们消泯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因此,在课程实施中,笔者所在学校将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作为重点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是将学校课程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了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开展的过程化学习。例如,学校开展物联网气象研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将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项目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题式学习是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学校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将数学的概念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形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概念。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不能离开种种社会关联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学校主张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通过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实现多方资源的同频共振,打造优质教育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素养的形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课程的实施需要以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课程开发、因材施教的能力,才能实现课程的价值。因此,学校以教研组为研训基地,以青年教师读书班为突破口,不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师职业发展指导、节日联欢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二是从“师能、师风、师德、师魂”四个维度聚焦教师专业成长,以研代培,以赛促教,通过“叶圣陶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集体备课”“课程沙龙”“课堂观摩”“课堂比武”“专题研讨”“在线学习”“青年读书班”等方式促进教师课程开发、课堂创新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三是重建学校奖励机制,学校在教师中开展“叶圣陶”教育奖系列评选活动,设立“叶圣陶”教育爱心奖、智慧奖、新秀奖、奉献奖等,让每位教师在工作中能树立目标,提升自我,找到自信,获得成功。
教学评价是课程方案落地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学质量的标杆,又是学习品质的标尺。科学的评价不仅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且具有激励功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学校重点从“学生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两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师生不断提升自我。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关键在于用好国家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改变传统的课堂,让课堂走向开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实施课程的“人”与“物”,使现有的课程发挥最优的效果,从而加深课程内涵,为师生成长助力,为提升教学质量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