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素养现状

2022-11-20 10:04陈芳陈翠
教师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学高职素养

陈芳 陈翠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古时所言“国学”多指学术机构,今日所言“国学”乃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世代相承、顺时演化,推动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砥砺前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必须分学段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国学教育的实施主要聚焦于基础教育阶段。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幼儿处于无律和他律两个阶段之间。这一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须借助特定文化知识的熏陶和引导。鉴于国学蕴含着丰厚的德育因子,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开设国学启蒙课程。相应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幼儿国学课程的实施主体,其自身的国学素养直接影响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成效。

为了更精准地了解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教育的现状,本次调查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2020级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抽样对象,调研中高职学生的国学教育基本情况,旨在分析和总结中高职学生的国学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中高职学生的国学教育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一、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教育调研分析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与可信度,本次调查面向江西青年职业学院2020级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现场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开展,学生共248人,共收回电子问卷182份,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数据分析主要使用SPSS统计工具。具体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国学概念理解片面化,国学教育认同度较低

调研以“教育背景”与“国学概念”两个变量的二维交叉表反映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国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在学过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前提下,60.1%的学生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服饰、中医、‘四书五经’等”,而无相关教育背景的学生只有47.4%能准确把握国学概念。在不区分教育背景的前提下,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国学直接等同于文言文、古诗或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6%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国学是什么。在国学教育课程对中高职学生专业素养的帮助程度方面,仅有32.9%的学生选择“帮助很大”,57.6%的学生表示“作用一般”,9.3%的学生则认为“毫无作用”。

由此可见,中高职学生对国学定义和内涵的理解相对片面,在国学教育课程对自身素养提升方面的认同度也不尽如人意。

(二)欠缺自主学习意识,国学基础知识薄弱

调研中笔者通过问题:“您经常阅读国学方面的书籍吗?”来了解中高职学生的国学阅读频率情况。通过统计发现,有相关教育背景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国学阅读频率整体高于无相关教育背景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然而,仅有1.8%的有相关教育背景的学生选择“经常阅读,非常喜欢”,无相关教育背景的学生则无人选择“经常阅读,非常喜欢”。从抽样对象总体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偶尔阅读”,24.2%的学生表示从未阅读过国学书籍。

统计显示,在《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和《诗经》四本国学经典读本的阅读情况方面,无相关教育背景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百分比略高于有相关教育背景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余八本国学经典读本的阅读情况则相反。

同时,调研设置了三个国学常识小测试检测中高职学生对国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什么”两道题目分别只有52.1%和52.7%的学生答对。选中“不属于二十四史”题目的正确率最低,仅有20.8%的学生答对。两道题目都出自《论语》,可见学生对儒学较为熟悉。

总体而言,中高职学生普遍对国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平时阅读频率低,国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三)依赖单一学习渠道,学习目标模糊

问卷通过设置多选题:“您认为提高国学素养的途径有哪些?”以了解中高职学生学习国学的有效途径。统计显示,在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方面,学生认为学校授课和观看电视节目两种渠道更有益于提高国学素养。除此之外,有相关背景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购买书籍自学,而无相关背景的中高职学生则倾向于网络媒体。

整体来看,81.3%的学生选择“学校授课”,而其余选项的认同率远远低于“学校授课”。此题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国学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主要依赖于单一渠道,即学校授课。在对学校开展国学课程的目的方面,接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两个角度,49.4%的学生则认为与就业息息相关。可见,中高职学生尚未意识到自身国学素养对就业的影响,学习目标较宽泛,未落实到实用层面。

二、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国学教育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内容,实现长效教育

国学蕴含丰富的德育理念,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精选裨益于师德培育的篇目,同时结合文本内容传授幼儿教师礼仪知识,实现“重德”与“修能”并行。此外,丰富教学形式是促进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必备手段。传统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是教师通过枯燥生硬、说教式的教学语言,灌输一种结果式教育理论,中高职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讨论、辩论和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开口讲述,锻炼学生的口才与思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教学生涯做好铺垫。

优化国学课程内容,推行“师德内容+多样化形式”的教学改革模式,助力中高职学生汲取相关知识的同时,又有益于中高职学生的师德培育和师范技能训练,进而有助于建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教育长效机制。

(二)构筑实践场域,深化国学认同

“知行合一”是国学教育的运行逻辑,意味着国学教育遵循“心理—行动”的双向互动路径,即将学生心理层面的文化认知和情感认知与其行动层面的主动实践形成双向互动机制。现如今,单一的课堂已无法满足中高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应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创设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仪式活动,将中高职学生置身于多元化的实践场域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仪式活动全过程,使文化认知、民族情感与国学教育体系产生关联和互动,以此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向共进。

实践场域依托一定的空间形态。教师应综合利用不同实践场域的优势,实现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校园里,在教室、图书馆和操场等物理空间开展游戏活动、国学讲座和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在校园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基地等社会空间;在网络实践场域中,教师可以以学生趣缘为导向,搭建以国学为主题的学习平台、社交论坛等虚拟空间,并定期举办线下仪式活动,增强成员黏性,深化学生的国学文化认同。

(三)立足岗位需求,编撰校本教材

目前,大多数高校国学教材在文本篇目的选取上以“四书五经”和古典诗词散文为主,旨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适合古代汉语基础扎实的阅读主体。对于国学基础知识薄弱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教研人员根据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编撰校本教材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路径。鉴于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国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和课外相关书籍阅读频率较低,教材体例的编创和教材文本的编选应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学情,围绕幼儿国学教师的岗位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

猜你喜欢
国学高职素养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垂”改成“掉”,好不好?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