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学峰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土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单方面关注乡村的“面子工程”,更需要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与居住质量,切实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乡土元素从字面上的理解是指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当地特色,比如自然风景、传统文化和民族服饰等元素,乡土元素是当地重要的文化特征,也是一种能代表文化的符号。
一是地域性特征。乡土景观是在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受所处区域的影响很大,构成景观的要素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方元素是人类活动和地球自然演化的印记,它所包含的自然历史信息深深融入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传统建筑形式的提炼、当地材料的使用等都离不开“地域”特色的意义。例如,传统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村庄的祖先的殿堂等,由于其重要性和强烈的地域性,可以很好地继承下去。乡土元素的发展虽然以当地环境为基础,但也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性和包容性。正是由于这种区域差异性和包容性,美丽乡村发展中的乡土因素得到了有效地继承和发展。
二是文化性特征。乡土元素是传承地方文化、保存地方记忆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劳动中,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物品等物质内容具有文化特征,这种文化气息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洗礼中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轻易消失,而是由于其地域独特性,一些历史文化变得特别清晰,文化景观可以更快更好地被大家采用和应用,讲述当地独特的地方故事。
三是质朴性特征。地方乡土元素是当地人在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所形成的地方元素。它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人文精神、乡土情结、乡土元素所蕴含的能量,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慰藉。在充满乡土色彩的自然景观中,看到多年生产耕作的产物、原始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城市景观无法替代的情感共鸣和内心归属感。
设计者在设计中对乡土元素的综合功能认知程度较低,对乡土元素的了解不够深入,理论知识欠缺。一些设计者为了简单地迎合大众审美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很少用甚至不用乡土元素,严重降低了当地的生态性和辨别性。现阶段,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对外来元素的利用更为偏爱,一些设计师认为外来元素比本土元素更加有优势,崇洋媚外思想较为严重,追求一时的“新鲜感”,脱离了因地制宜的基本设计理念,这种现象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传统文化,导致地方文化的消亡,而乡土元素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种类和数量也就越来越少。原有乡土元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大,而新生事物引起人们的重视,故而引进过多的外来元素,使乡土元素的应用空间变小。另一方面缺乏乡土元素概念认识,保护意识也较弱。长此发展下去,乡土元素的数量及种类越发减少。
我国历史悠久,乡土元素也是随时间的日积月累而孕育。缺少对乡土元素的开发和研究,导致众多优秀的古老文化和传承内容都大量流失,对乡土元素的未来应用造成负面影响。当前,园林设计规划的相关部门很少将乡土元素列入规划设计思路中来,使乡土元素重视度和开发力度很小。
材料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是信息传达的物质载体。在景观表达的过程中,采用不同材料表达景观,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乡土材料取材方便,对周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各种材料体现着持久的乡村生命力和人文情怀。
以杭州市富阳区文村为例,村内亭廊、景墙等景观设施都是采用村里最常见的黄粘土,营造工艺也是当地传统的夯土技术,黄粘土在经过水洗、粉碎、筛选等过程后再通过现代技术进行提高,使夯出来的墙体比传统泥墙更加坚韧光滑,使传统材料运用现代演绎手法的同时不失乡土风情。村内的民居屋顶采用江南传统乡土元素中最常见的青瓦,建筑四面选用当地特有的楠竹作为饰面,竹子间天然的缝隙使得建筑整体变得更加轻盈、通透。黄黏土、楠竹、青瓦等传统乡土材料的组合搭配勾勒出一幅质朴天然的乡土景象。
置换是指改变乡土元素的原有功能和结构,以新的视角和审美,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使其从使用功能转变为观赏、参与等其他功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自行车在乡村生活中,是一种传统交通工具,但将这种承载着历史岁月痕迹的工具悬挂于墙面,便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也可以利用车篮作为景观设施,辅之以花草,形成特色的花篮。置换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废弃的乡土素材通过景观的重塑和功能的更新,产生新鲜感并引发人们的兴趣,在节约景观设施建设造价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种“本于乡土,高于乡土”的境界,使景观作品的表达更具新颖与艺术性。
乡土色彩主要是以蓝天、青山、绿水、黄土组合而成的基础色,给人一种素雅的纯净感。一方面,乡土景观色彩通过互补色的组合,如红绿相映,黑白相间,确定乡村主色调的同时点缀少量的配色调,使得色彩在统一中产生规律变化。以江西婺源为例,村庄是徽派的乡土民居,以粉墙黛瓦为主色调,金灿灿的油菜花与黑白灰结合,呈现出一幅恬适淳朴的乡土生活画面。另一方面,在乡土景观色彩规划时,可以运用对比色,打破色彩过于单一与呆板,强化主体景观。“红花还需绿叶配”,这是色彩对比产生的美学效果。例如闽南传统的乡村建筑“古厝”以红砖白石为特色,“红”成为乡村基调色,展现闽南人热情、坚韧、开朗的性格,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展示出别样的景观氛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各地区开始更加重视乡村建设,各种形式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陆续出现,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乡土元素的运用对保护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巧妙有效地发挥当地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成为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乡村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理论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