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秀玉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这种层进式的变化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写作的本质。纵观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命题者重视在交际中通过主题确定写作目的,重视对交际语境实用性写作的考查。
交际语境写作,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为达成具体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书面交流,其特点是贴近生活、还原心灵。写作者要在行文前揣摩读者,设想读者的需求,再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话题的需要规范行文。因此,教师在现阶段的写作教学中要根据任务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模拟化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达到交际语境写作的目标,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等学科素养。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注重文章的语言美、立意高、结构巧、选材新。对所给的作文题中的材料,教师重视的是“话题”,教学只是针对提炼出的话题展开的。虽然一些教师会将交际语境教学运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但写作教学依然具有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等缺点[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将交际语境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时有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的具体要求,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交流和运用能力,而且在写作中会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增添作文的活力。
情景交际语境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在该情境中,作者在开始写作时,要明白读者是谁,文章是写给谁的。读者有不同的身份和职业,可能是自己、同学、朋友、父母、社会大众等。这些读者既是写作内容的主要需求者,也是阅读者。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要将自身的想法、见解表达出来,还要考虑读者自身的阅读需求及认知水平。高中生面对不同的读者,其写作态度和内容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方式。因此,树立读者意识是行文的基础。
在固定的情景交际语境中,作者要唤醒读者,揣摩读者的感受、想法。换个角度说,作者实际上扮演着读者、谈话对象等多重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作者身份,教会学生多角度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景交际语境认为,创造文章的目的是与他人传递信息、数据,分享自己的经验,议论某事或劝说某人。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直接影响写作效果。首先,写作目的决定文章的对话内容;其次,写作目的决定文本体裁的选择,如传递、分享、交流人生经验可以选择议论文、散文等体裁,抒发情感、感受可以选择诗歌体裁;最后,写作目的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如小说等文学作品以主体叙述为主,议论文以概念、推理、分析等方式为主。
话题是情景交际语境中较为重要的因素。理想的写作话题是在相应的语境下作者针对读者发起的一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而这种会话的过程就是话题的产生过程。部编版教材以专题的形式明确每单元的学习主题,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有多角度的深入思考。话题是交流和讨论的起点,选择作者和读者都感兴趣的话题是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景交际语境理论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才能形成良好的语境。在这类语境下,学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语言风格,养成较好的写作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语境的大致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中更多关注的是“话题中心”“写作类型”“写作字数”,写作的“交际”意识还不够浓厚,忽略了交际写作的本质,文本交际性无法在作文中体现,也无法真正提升写作能力。另外,学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也较多地运用一些限制性的考场形式,缺少灵活的操练,无法调动自己既有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缺失情境意识。
为了迎合高考命题需要的写作方式,学生会照搬素材,大多无话可说或者虚情假意,脱离了生活实际情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写作产生消极心理,被动地接受写作知识,写作效率低下。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与初中相比,存在难度大、写作内容复杂等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指导能力。但当前一些教师对新兴的写作教学方式缺少关注或不感兴趣,在写作指导时只是依靠已有的文学储备和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并不注重写作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前,为学生播放喜欢的音乐、视频、短片,引导学生在不同交际情境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言,使自身的交际动机得以激发。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学校食堂就餐问题,引导学生对食堂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同时将自己对食堂管理工作的看法、见解阐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点,并通过自己编造的案例让其他学生对该地区有所了解、认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教材中选取一位自己较为敬佩的人物,将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负表达出来。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将生活中的交际语境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文章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利用交际动机提高写作水平、能力。
在情景交际语境的背景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交际情境,将真实、鲜活的社会事件融入写作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2]。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交际写作情境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并学会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发挥自身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命题,指导他们关注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内容,引导他们抓住作文题目,从交际语境入手,更轻松地进入作文写作状态。
例如,在开展“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时,教师应以家乡的人和物为交际对象,尽可能地给学生展示贴近真实生活的语境。其中,交际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家乡的特色,了解访谈和访谈录的区别;交际内容是了解家乡中的习俗、人物、历史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四人,在每个组中要有一名学生当“小作者”,做采访的工作,如采访生活中的商业人物、新闻人物、科研人员等。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会不断提升,也会将对家乡人和物的喜爱之情自然地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就得以提高。
教师在创设交际语境时,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学生平时除了在校时间,参与生活的场景很少,而交际语境中写作语境的创造尤为重要。教师在交际语境中进行写作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写作的话题,对写作的对象和内容进行确定,创设模拟的情境,引导他们在模拟化的情境中完成写作。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我与地坛(节选)》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史铁生事迹的视频,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将作者母亲的爱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来,准确地抓住母亲的动作、神态、衣着等,将情景以白描的方式再次展示,让学生从细节中感受母亲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最敬重的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丰富的写作资源,模拟接触的人物情境,将模拟情境和交际语境融合,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在现实中,学生所看到的情境式文章很多,而这类命题却往往无法入手写作,这是由于他们缺少情境式生活实践体验。交际情境式的写作可将写作与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和身心感受的差异性和统一性[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置身事中的实践体验。如在教学演讲稿时,教师可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活动,其内容可以是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悟,也可以是评析时事热点。教师可以在班级创设一个演讲的舞台,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评分,而演讲的对象就是学生,此时学生的演讲稿即为其写作成果。当然,活动形式也可以是访谈、辩论、朗诵、采访等。这些活动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他们感受到何为真实的写作。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写作评价这一环节,这对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认知自己的作品,不断提高和改进[4]。在交际语境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单一评价学生的写作,而是要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鸿门宴》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情境:项羽与刘邦再战之后,项羽和刘邦都陷入险境,此刻你可以救一个人,你会选择谁”在写作过程中,一些学生就会这样写:“我会选择救项羽,我认为项羽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不但光明磊落而且慷慨,而刘邦为人狡猾凶残,对待别人将信将疑,这样的人没有义气,而我喜欢有义气的人。”然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有的学生会说:“这段话表达出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有清晰的思路,能够论证自身的想法。”还有的学生会说:“这种说法较为个性,要想做君王,需要考虑许多条件,要考虑全面。”由此,丰富多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写作中的优缺点。
及时反思总结是解决教师写作语境储备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快速提升教师指导水平的关键一环。交际语境写作理念下的写作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完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效率[5]。教师应及时反思该语境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学生是否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成写作内容。
交际语境有着丰富的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价值,科学创设语境,促进交际写作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读者的想法去看待写作,在创作中选择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完善写作框架、素材、修辞等,让写作内容更加灵活、形象、逼真。
综上所述,教师将情景交际语境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良好的写作环境,让学生了解交际写作的本质。由此,学生在写作时会认真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增添写作的真实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