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程的新名词,也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新事物,那么,为什么近年来被语文学界炒得火热呢?这可能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有关系。我们不妨仔细地来看一看其内容:“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照课标对学习任务的解读,整本书阅读可以被解析为三个层次:一是阅读整本书,二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三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按照这三个层次,笔者探寻了整本书阅读的实然、应然与“使然”。
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常规内容,那么,它目前是什么样子呢?
从主体阅读的形态来看,整本书阅读兼顾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和任务阅读。自由阅读一般是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阅读。比如,根据统编语文教材七(上)“名著导读”的要求,学生的“必读”名著有《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推荐阅读名著有《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猎人笔记》《镜花缘》。按照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以上名著,这样的阅读形态就属于自由阅读——怎么阅读,阅读得怎么样,都是没有措施和评价的。
任务阅读则是另一种形态。按照统编教材要求,教师将阅读任务分解到各个时间段,以任务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并借助检测手段来调控阅读进度,评价阅读效果。任务阅读仍然以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为主要形态。
课内教学导读与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则是第三种形态。这是将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安排在教学计划之中,真正落实了课程要求,课内外相结合的一种阅读形态,是当下整本书阅读形态的实然。
完成阅读整本书的过程、读明整本书的文本内容、把握整本书的梗概及主要细节是整本书阅读的三个主要目标。基于这样的目标,整本书阅读注重过程的把控,形成过程式阅读,也就是将整本书阅读等同于阅读整本书;注重内容的考查,形成内容式阅读,即阅读整本书等于基本了解整本书的文本内容;注重理解、分析和细节欣赏,形成片段欣赏式阅读,即阅读整本书等于理解、分析整本书的章节、情节,以及欣赏精彩选段。将阅读和文本内容考查相结合,这是当下整本书阅读目标的实然。
整本书阅读的应然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学习目标与内容”的明确要求。
整本书阅读的第一点应然是:“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学生应该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形成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探索阅读门径是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之一。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探索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并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这种阅读经验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共性,是指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可以学到的通用方法,个性则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累积而成的个体经验。整本书阅读需要共性方法的指导,更需要个体阅读习惯与经验的养成。
整本书阅读的第二点应然是:“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将课标要求稍做梳理,我们知道:首先,阅读者应该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形成阅读初体验;其次,阅读者应检索并深入研读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独立形成阅读体会和研究心得。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整本书阅读者,除了指学生外,还包括阅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
以上两点应然是从学生自主阅读以及师生共同阅读的角度提出的,而整本书阅读的第三点应然则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提出的:“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所以,教师应该在提出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讨论并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阅读、平等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整本书阅读的第三点应然是: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阅读者;既是分享者,也是对话者;既是引导者,也是评论者。
整本书阅读的第四点应然,应该从评价的角度来思考。高中语文课标的“命题思路和框架”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典型的思想情感,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的考试、测评,是在具体阅读情境或语文实践活动中,考查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整体能力。整本书阅读的第四点应然是:在开放性、主观性试题中,展现学生的阅读智慧;在情境任务中,展示学生的阅读经验。考试、评测题目要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内容或者偏题、怪题,造成学生已经阅读完整本书,却仍然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或者造成学生不必阅读整本书,只需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试题训练,就可以回答出问题的现象。
整本书阅读的应然包括阅读主体、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与阅读评价四方面。阅读主体的应然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读书方法,形成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阅读方法的应然是阅读者(学生和教师)通读全书后,在形成阅读初体验的基础上,研读作者与作品的相关资料,形成独立的阅读体验与体会;阅读教学的应然明确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站位以及应该发挥的作用;阅读评价的应然要求命题者设置典型任务或情境任务,以开放性、主观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经验、体会。整本书阅读的这四点应然决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使然”。
促使整本书阅读从实然走向应然的过程,就是整本书阅读的“使然”。那么,如何达成整本书阅读的“使然”呢?只有通过教学手段将整本书阅读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才能成功搭建整本书阅读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我们不妨从语文课程、教材建设、阅读主体、阅读教学、阅读评价五方面出发,来探寻整本书阅读的“使然”。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参照高中语文课标“学习任务群1”,根据“教学提示”落实“学习目标与内容”,将学习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名著导读”教学之中,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方面的应然。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也是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由课内阅读指导转向课外阅读活动的路径。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可根据统编教材“名著导读”中的“读书方法指导”,落实教学目标与内容,实现整本书阅读在教材建设方面的应然。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傅雷家书》《艾青诗选》时,会遇到不同版本的问题,而版本问题会引发阅读内容的考查问题。许多教师因此无所适从。实际上,教材上相关的“名著导读”明确指出:阅读《昆虫记》,要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阅读《傅雷家书》,要学习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艾青诗选》,要学习读诗的方法。这些“名著导读”从阅读方法层面,而不是阅读内容层面提出了阅读教学要求,从统编教材建设的角度为教师提供了整本书教学的路径。
第三,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如果能够根据不同作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深入思考,就实现了整本书阅读主体的应然。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应该带着思辨的态度阅读;朱熹的“熟读精思”,强调的是细读、精读;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强调的是广涉博览地泛读。学生在“名著导读”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主动阅读整本书,并结合“专题探究”,深入研讨作品,形成阅读成果,积极交流、分享,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主体性。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第四,整本书阅读既要保量也要保质,借助教学手段是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的关键。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有12本必读书目,24本推荐阅读书目,数量很大。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尤其是列入教学内容的必读书目,就需要教师采用读书方法指导、组织专题探究、分享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等有效教学手段。例如,在完成了《昆虫记》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不妨推荐学生延伸阅读同属科普著作的《所罗门王的指环》。学生可以从两部作品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中读出共同点,从作品的语言与表达风格中读出不同点。在“求同辨异”的比较阅读中,学生形成了关于科普著作的整本书阅读经验。此外,“名著导读”中的“专题探究”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学习任务,也是促成整本书阅读由实然转化为应然的关键。例如,《骆驼祥子》的“专题探究”中设计的阅读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阅读,还促使学生充分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体验。
第五,整本书阅读的考试评价,需要从内容考查中跳出来,真正实现对阅读过程与方法、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阅读主体与阅读教学的全方位考查。比如,对于《傅雷家书》和《艾青诗选》,难以从阅读内容的角度进行考查,只能从阅读方法的选择和诗歌阅读的方法等角度来考查。而对于《昆虫记》,则应从科普作品阅读的角度出发,侧重考查学生从中体会到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等。所以,整本书阅读的考查与评价,应该多一点过程性评价,多一点交流与分享的成果性评价,多一点阅读情境下的任务性评价,多一点整本阅读后的专题探究性评价,多一点阅读经验总结性评价,这才是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应然。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有益的阅读经验,学会用适合的方法阅读、思考、评价,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这就是整本书阅读的应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