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分析*

2022-11-20 03:27:55陈雨薇
读与写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德育幼儿园

陈雨薇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丹霞幼儿园 福建 泰宁 354400)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其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技能,也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应重视劳动教育,引导幼儿参与劳动实践,掌握生活技能。当前幼儿园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父母也很少给予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导致当前的幼儿劳动教育不理想。为解决此问题,必须要积极探讨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结合当前德育教育的诉求,去探讨劳动教育、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学前教育阶段必须突出劳动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在锻炼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近几年,我国大力倡提倡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加强劳动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做好劳动教育部署。

1.2 带来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综合性的活动,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身心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此带来幼儿自理能力的增强,体质的强健,幼儿参与劳动活动也能促进他们大小肌肉和精细运动的发展,使得幼儿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也动用大脑,动脑和动手相结合进行观察和模仿,也有利于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能体验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也使得幼儿能换位思考,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产生积极的劳动情感。整体上看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德育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实施认知片面。幼儿园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只是把劳动教育当作体力锻炼,对于植物种植、动物饲养、手工制作、群体服务等活动中缺乏关注与支持,没有深层次的进行劳动启蒙教育。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更侧重幼儿智力开发、艺术能力的培养,用于劳动教育的课时较少,且没有给幼儿提供劳动参与、劳动锻炼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其劳动观的培养。

2.2 劳动教育内容较简单。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比较简单,与德育教育的关联较少。对于涉及到的种植、饲养、手工制作等也多具有形式化色彩。如种植、饲养局限于让幼儿观赏植物,却没有引导幼儿去栽种花草,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等。手工劳动只是局限于做一些简单的搭建积木游戏,没有涉及到公益劳动、志愿服务。而群体服务劳动方面也只是让幼儿参与班级卫生打扫或者帮助教师分发碗筷等,无法真正调动起幼儿劳动的热情,劳动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3 劳动教育主体地位有偏差。当前幼儿园基于德育视角开展劳动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主导,甚至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忽视了幼儿的中心发展诉求,教师说教、指导过于严重,不利于幼儿的主体体验和创新发展。幼儿对劳动技能的学习只是机械性的操练或模仿,只能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反映了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主体地位的偏差,其严重抑制了幼儿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2.4 受劳动教育条件匮乏影响明显。当前只有极少数的幼儿园配备专门让幼儿进行种植、饲养体验的场地,多数幼儿园缺乏劳动教育的实施条件,条件的匮乏让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处处碰壁。此外,幼儿园现有的教育活动安排对劳动教育的关注较少,多以群体服务劳动教育的形式展开。有限的教学时间加上过低的授课频率,再加上场地限制、教育条件的匮乏等,影响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最终效果。

3.德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明确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要让儿童从小参加劳动,让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幼儿教育中应重视劳动教育[1],让幼儿亲历实践、动手操作,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获得相应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丰富的劳动情感认知。通过劳动教育带来幼儿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群体发展特征以及德育教育的实际诉求,合理选定劳动教育的主题、形式,确定劳动教育的难度和范围,让幼儿能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得以充分锻炼,使其获得体验的满足感,从而带动幼儿的综合发展。在劳动教育中,应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幼儿劳动教育中应强调幼儿劳动的主观体验以及经验积累,要求满足幼儿融入自然的需求,能提供幼儿探索现实世界的各种情境,能带动幼儿社会经验的积累,指引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带来幼儿自我人格的持续完善。要求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考虑到幼儿成长的实际,围绕幼儿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行劳动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以建构幼儿家庭社区的劳动文化生态圈,带来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培养,给予幼儿丰富的劳动社会体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2 积极培养幼儿劳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且幼儿对动手实操的活动都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幼儿园应基于此恰到好处地推行劳动教育,并配合游戏、课程学习等[2],让幼儿产生劳动的兴趣。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教师要结合幼儿园的课程特点,制定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案,并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合,不要单纯地安排劳动任务,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劳动教育的丰富体验,才能更好地达成劳动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推行劳动教育时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艺术教育、语言启蒙等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劳动活动。例如在语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广泛搜集与劳动相关的小故事,并讲解给幼儿,让他们提自己的看法,使他们获得劳动教育的熏陶。例如在健康课程教学中推行“小小值日生”的活动[3],将拖把、扫帚、洒水壶等劳动工具一一介绍给幼儿,并告诉他们如何规范正确使用,让幼儿了解保持个人卫生以及生活场所卫生的重要性,争做“小卫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劳动,可以配合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歌曲,让幼儿欣赏旋律,聆听歌曲的同时进行劳作,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也真正了解劳动的辛苦,幼儿产生劳动的自觉性。教师也可以讲解《懒惰的熊》的绘本故事,以多媒体进行故事内容的展示,并配合生动的肢体动作演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故事学习中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

3.3 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形式越丰富多彩越能吸引幼儿的关注,其教育效果越明显。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的价值内涵外,也可以推行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获得劳动学习的生动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常见劳动项目组织劳动活动,考虑到幼儿年龄小的特征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劳动场景,例如让幼儿练习叠衣服,并设置这样的劳动比赛,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幼儿园园服。教师最终根据幼儿园服整理的整齐程度和用时情况来评选表现最佳幼儿或最佳小组。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例如模仿做美食,打造“幼儿厨房”[4],结合中秋节的传统节日,组织幼儿做月饼,让幼儿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动手制作月饼,从擀皮儿、包馅到烘焙以及月饼的包装,都让幼儿全程参与动手实操,并让幼儿将做成的月饼成果带回家与父母分享,这样幼儿在参与制作以及分享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劳动的喜悦感,也知道了做饭的不易。

3.4 家园共育开展劳动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是深远持久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必须言传身教,配合幼儿园共同开展劳动教育,为幼儿创造劳动锻炼的机会[5],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具体的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应先与家长充分沟通,让家长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家园共育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劳动教育主题探讨,聘请一些专业的儿童教育学家进行劳动教育主题讲座[6],及时地为幼儿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明确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改变原有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家校达成劳动教育的共识,家长与教师一起制定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计划。教师也应向家长定期地介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也就劳动教育的开展听取家长的反馈,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为幼儿布置家庭劳动类的实践作业并及时地交流反馈,教师也可以让家长给幼儿劳动表现打分,或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回到家中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父母打扫卫生,在这种长期性的家园共育引导下,幼儿就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也可每个月向家长发放劳动观察表,让家长根据劳动观察表的要求为幼儿提供家庭劳动的机会,并准确记录幼儿劳动参与情况,如果幼儿劳动任务顺利完成且表现良好则奖励一颗小星星,由幼儿亲自贴到劳动观察表中相应的位置。在设置劳动任务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任务着手,循序渐进地推进[7],对于得星数最多的幼儿给予表彰,以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劳动热情,也在班级内形成爱劳动的良好风气。

3.5 完善劳动制度。劳动制度是引导劳动教育行为的条例与规则。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加强德育引导,也必须有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作保障。幼儿园应按照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让师生共同参与制定适合自身的劳动教育保障制度,使得幼儿园有明确的劳动管理体系,有科学的劳动课程设置,有明确的劳动师资建设指南[8],有相应的劳动配套资源支持。在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中,应由校长作为第一负责人,教务处负责落实劳动教育机制建设工作,安排专门的劳动教育对接教师,为以劳育德营造良好的环境。

4.幼儿园“劳动伴我成长”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教育实践

4.1 以劳动教育探寻德育根本。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应关注幼儿独立性、社会性认知的提升,带来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引导功能。例如,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可以让幼儿谈一谈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街道有哪些劳动者,有的幼儿会说售货员、商贩、清洁工、快递员,也有的幼儿会说教师、医生、警察等,教师等进一步提问,这些劳动者都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劳动的特点,引导幼儿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可以让幼儿思考自己的父母都是做哪些职业,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让幼儿先认知劳动,以劳动教育为途径感受到劳动者的奉献意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从根本上实现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发挥。

4.2 整合劳动课程带来幼儿德育成长。在劳动教育、德育渗透中应秉承“玩中学,学中长”的理念,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提升德育素养。例如在手工课上,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以“春天的景物”为题材进行剪纸劳动,通过剪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漂亮的蝴蝶、绿油油的树叶、可爱的小燕子,让幼儿共同创作春天的景物剪纸作品集。在具体剪纸的过程中,幼儿自觉融入其中,齐心协力共同创作剪纸画卷《春天的花园》。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班级的热爱之情,也加深他们对春天的印象感知。再如发挥幼儿园现有资源优势,让幼儿参与农业科普知识学习,整合德育实践课程,及时将相关资料嫁接到劳动教育中,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成长、体验生活,全面提升幼儿的劳动文化和科技素养,以劳育德。

4.3 劳动教育融于生活带来幼儿积极感知。幼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过于疼爱,不乏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考虑不足,更缺乏有效的劳动意识和感恩之心。在幼儿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感恩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以劳动探知生活,获得感恩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开展“绑沙袋”的情境体验游戏,让幼儿通过绑沙袋运动感知母亲怀孕的艰辛,教师可以面向幼儿布置“妈妈我想对你说”的课后作业,让幼儿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或者设计“我对爸妈知多少”的主题调查活动,让幼儿关注父母的生日、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事件、关注父母的饮食偏好、了解父母最近的烦恼,并通过做家务、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做简单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潜移默化中也带来幼儿劳动意识的强化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4.4 以劳动创意为仪式明确德育方向。当前社会的发展使得不同思想文化相互冲击融合,多元的文化思潮可能对幼儿德育观产生不少不小影响。教师可以以劳动创意为仪式,引导幼儿辨析德育方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体育锻炼中返璞归真,感受传统的农业文明、乡村文化[9]。教师可以收集纸板、废弃衣物、塑料瓶、毛线、塑料袋等废弃品,引导幼儿变废为宝、环保制作,如伴随一场精彩的环保时装走秀,让幼儿感知废旧材料再利用的价值,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获得劳动教育、德育教育、环保教育等,逐渐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和创造力,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再例如,幼儿园可以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组织幼儿参观农产品加工厂、蔬菜水果种植基地,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特色,参与劳动实践,锻炼劳动技能,积累知识,于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这也需要教学策略的支持。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设置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指引幼儿主动参与,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坚持家园共育,多主体发力,共同让幼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劳动德育幼儿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