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霞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新课标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初中生正处在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奇的阶段,初中学生正是通过好奇心驱使来获取知识,掌握对世界的认知方法。因此,如果初中化学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的元素,势必可以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得到增加,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没有考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接受力,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没有意识到趣味实验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所以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让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引入趣味实验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能促使学生主动去观察、分析和理解各种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在实验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也能让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得到提升。开展趣味实验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比较复杂的学科知识。巧妙灵活运用趣味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方面的具体理论知识,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也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优化实验操作教学的具体步骤以及相关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相关学科素养,逐步提升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效率。
2.1 学生参与度不够。化学教学需要依托实验进行,虽然很多教师没有忽视趣味实验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教师没重视学生在实验当中的主体地位,换言之,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有些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出于实验危险的原因,直接将某些实验步骤省略;而有些教师则在进行实验时,采取自顾自的实验方式,没有让学生参加,仅仅让学生记录实验的步骤,然后对实验步骤进行记录。这种实验方法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所以很难真正激发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让其感受到化学实验魅力的目的自然无法实现。
2.2 教师缺乏足够的实验展开经验。很多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进行教学时倾向于进行化学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然后针对薄弱知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化学成绩。这种应试化的教学模式顺应以往的教学理念,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教育关注点由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转变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该种教育模式就应被淘汰,因为其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没有任何帮助。另外,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实验,导致在进行实验时手忙脚乱,忘记实验的步骤,这些教师虽然在理论知识上的建树很高,但其十分缺乏开展化学实验的经验。导致教师没有办法带领学生将化学实验进行下去,甚至于这些教师缺乏对实验过程中的掌控力,经常发生一些实验事故。
3.1 趣味性原则。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化学实验必须具备趣味性的特点,如果化学实验不具备趣味性,则初中化学教师很难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只有实验具备趣味性,学生才能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营造出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3.2 安全性原则。虽然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对实验安全性进行了强调,但是因为初中生没有对化学实验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这会让他们对实验的风险性估计不足,再加上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对实验器具没有良好的把控力,如果教师不能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和有效指导,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化学实验事故。
3.3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点有深入地理解,如果在实验进行中,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对实验有足够的参与度,就势必不能发挥出趣味实验应有的作用。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实验当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完成试验,教师在其中只是充当辅助的作用。教师只有意识到自身和学生在实验中的主次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有足够的参与度,趣味实验才能起到增加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培养其综合能力的作用。
4.1 创设教学环境,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将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绘声绘色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不仅仅需要将具体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引入其中,也需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之中,进一步整合具体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环境,创设实验教学的主要氛围,引导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之中,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理解学科知识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以及思维意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实验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决定着趣味实验能否良好展开,决定着趣味知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能否起到良好的作用。换句话说,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决定着趣味实验能取得效果的上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摸索和探究,唯有如此才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在实验进行时,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在讲桌上给学生展示实验,或者教师只是用口头的方式来模拟实验进程,让学生感受,这样做会让学生从心底厌烦化学,会对化学提不起丝毫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会遏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让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无从培养。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力求将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课堂,唯有此,才能切实让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化学课堂,从而让其对实验的兴趣大大增加,以便趣味实验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分子和原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化学现象。
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让学生在玻璃片的两端分别滴上酚酞溶液和浓氨水,然后让学生透过玻璃罩观察,玻璃片上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另一组学生的实验在笔帽中进行,方法是先将脱脂棉放入笔帽,然后将含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植入笔帽内,最后将脱脂棉和适量浓氨水进行接触。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滤纸颜色变化来判断分子运动情况,通过该实验,学生就能对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另外,教师采取两组趣味实验同时进行的方式,一方面操作十分简单,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化学现象,让其对化学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知识点。
4.2 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操作教学活动之中,融入一部分趣味游戏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观念,进一步探索全新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思维,教师也需要逐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巧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教学环节之中,鼓励学生认真开展各类实验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深入融入到实验操作教学环节之中,进一步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教学资料,逐步优化主要的教学过程。邹桥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必须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环节之中,亲自体验各类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实验操作步骤之中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关的教学问题,以便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之中,避免学生出现更加复杂的学习问题以及知识点理解问题。很多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实验,但是实验的频次较少,很多教师出于自身课题任务重或者实验不允许在室内进行等客观现实限制条件,仅仅只是在课堂进行简单实验的演示或者用PPT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做自然不如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效果好,鉴于此种现象,教师不能将思维局限和固化,要打破传统的、仅仅在教室或者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思维束缚,教师可以开创性地带领学生来到室外,进行那些在室内无法进行的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燃烧和灭火”中的化学知识时,因为室内条件所限,没有办法让学生亲自参与灭火的过程,从而让其对燃烧的条件和其他燃烧相关的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对此,教师需要在讲解完灭火原理后,然后再引导学生来到室外进行灭火的实践操作。进行灭火器的实践操作,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在空地上布置燃烧物和各种类型的灭火器,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灭火器进行选择。在实验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对不同类型灭火器的灭火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让学生实际参与灭火的过程,学生一方面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对灭火有自身真实的体验,自然会对灭火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3 结合生活进行趣味实验。化学规律和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展相关趣味实验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融入到相关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通过将化学融入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实际生活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常见化学现象,来组织学生展开化学趣味实验,通过将化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对化学抱有更加的兴趣,学习热情自然也会更加浓烈。当然,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以打破传统的给学生布置纸质作业的固有模式,创造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和生活相关的趣味实验,这样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实验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度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布置课后趣味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洗发剂和护发剂来进行酸碱中和度的实验,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三分头发样本和四个能进行实验的玻璃杯,以及几份能测定pH数值的试纸,然后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器具来检测护发剂和洗发剂的酸碱性。教师先给学生讲解操作方法:可以在四个瓶子内依次加入洗发剂溶液、酸碱度等于4的溶液、酸碱度等于10的溶液、护发剂溶液,然后将头发放入前三个瓶子内浸泡30min,然后将三分头发样本取出,观察其颜色变化,然后将三分头发样本放入最后一个内有护发剂溶液的瓶子内,再次观察其颜色变化。学生按照教师指出的以上操作步骤,会对酸碱中和度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以上结合生活的实验,学生一方面能增加自身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对酸碱中和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通过以上的实验也能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4.4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开展趣味实验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日常实验教学活动实际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学科知识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首先,教师需要将全体学生集中起来,依照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段以及相关学习情况,细致划分学习小组,随后固定每一学习小组的成员数量,随后为每一学习小组安排相关的小组组长以及小组管理员。同时,教师也可以依照课程大纲标准、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各类教学任务以及阶段性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设置各类知识学习目标以及能力发展目标,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以及较为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此之后,教师则需要积极引导小组组长带领全体组员,深入研究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教学要求,或者是共同探索某一实验操作教学题目或者是相关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分析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效率及相关教学过程,随后引导学生不断调整主要的实验操作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小组内部成员展开平等交流与互动,也需要引导小组之间通过合作与竞争等形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全面化的实验操作技巧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共同研究某一课题或者是某一知识点,随后共同参与相关趣味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趣味游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我也不同学习小组,安排不同的游戏教学内容,鼓励小组内部成员积极开展各类趣味化的游戏学习活动,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及趣味游戏教学模式进行紧密对接,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凸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及趣味游戏教学模式的现代教育意义。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相关实验操作步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试验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们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质,还需要促使学生们了解尾气的处理方法,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结合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细致分析,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实验小能手”等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趣味实验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相关实验操作的流程与步骤。
化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趣味实验的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摸索和实践,尽可能地将更加适宜的实验方法和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力求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灵活和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手脚并用的实验,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创造力得到培养,从而实现化学教学的顺利改革。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提出的方法和策略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化学教师在实践中需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趣味实验进行方法,唯有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