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
生物学七(下)教学内容有两大模块,分别是生物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本节“土壤里的小动物”属于生物的多样性。在本节“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实验中,教材选取了蚯蚓的外形和运动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两个方面的特征都与蚯蚓能适应土壤中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平时不易看见土壤中的生物,也不是很了解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通过第一课时的调查,学生对土壤中存在哪些主要的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找到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这些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对蚯蚓的全面观察,学生了解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养成保护蚯蚓等小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师生共同回忆。)
师:这段文字描写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大多数都生活在土壤中。除了这些动物以外,土壤中还有哪些我们常见的小动物呢?
生1:蚯蚓、蜣螂。
生2:鼠妇、蚂蚁、蝼蛄。
生3:蜈蚣、马陆。
……
师:非常好。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那同学们对蚯蚓了解吗?
生4:蚯蚓能松土。
生5:蚯蚓有再生能力。
生6:蚯蚓是在地面上爬行的。
师: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不做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了解蚯蚓更多的秘密。
生(齐声):好。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蚯蚓的视频。(播放视频)视频中介绍了蚯蚓的哪些知识?
生7: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
生8:蚯蚓是昼伏夜出的动物,靠吃腐烂的碎叶为生。
生9:蚯蚓除了疏松土壤以外,还能处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造纸污泥等,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机肥料。
师:对,同学们说得非常棒。这段视频介绍了蚯蚓的生活环境、食性及蚯蚓的作用。正是因为它的这种作用,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它属于分解者。
2.合作学习,探究生命密码。
师:我们看视频中的蚯蚓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给各小组准备了两条蚯蚓,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上的要求观察蚯蚓,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蚯蚓的体形、体色、体表如何?来回抚摸蚯蚓的腹部和体表,有什么感觉?
(学生观察蚯蚓。)
生10:蚯蚓的体形为长圆形,体色有黑色、红色,体表感觉比较湿润光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比较仔细。蚯蚓的体形为长圆筒形,体色有黑色、红色,还有棕色等,实际上和土壤的颜色比较相近,是一种保护色,而蚯蚓的体表是不是湿润光滑的呢?
生11:蚯蚓的体表是湿润的,它爬过的地方都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蚯蚓的体表确实是湿润的,但是不是我们想的光滑呢?你们有摸过它吗?
生10、生11:没有,不敢。
师:同学们可以勇敢点,摸一摸,你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生12:老师,我不怕,刚才摸了一下,其实它的体表有些地方是比较扎人的,并不怎么光滑。
师:很棒。蚯蚓的体表确实是比较粗糙的,因为有这些突出的小刺,这些小刺叫刚毛,所以蚯蚓的体表是湿润且粗糙的。那么体表湿润对蚯蚓有什么作用?体表的刚毛又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通过两个探究实验来找出答案。实验方法可以参照老师提供的方案,也可以自己设计。
探究①:探究体表湿润对蚯蚓有什么作用。
方法:选取两条差不多大小的蚯蚓,用吸水纸或者干沙吸掉其中一条蚯蚓表面的黏液,另一条则保持体表的湿润,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探究②:探究蚯蚓体表的刚毛有什么作用。
方法:选取一条蚯蚓,观察在硬纸板上运动的情况,并仔细聆听。然后缓慢地将硬纸板倾斜一定的角度,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适时引导。)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3:我们小组发现,保持湿润的那条蚯蚓一直是正常的,而用吸水纸吸掉表面黏液的蚯蚓,不动了,好像死掉了一样,我们猜它是因为没有氧气,窒息死掉的。
师:猜得很对哦。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用吸水纸或者干沙吸掉蚯蚓体表水分的时候,它处于痉挛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无法呼吸而导致的,所以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表进行的。那体表的刚毛有什么作用呢?
生14:我们小组将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后,它是一伸一缩运动的,而且细听还有“沙沙沙”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刚毛和硬纸板接触造成的。我们把硬纸板倾斜到一定角度,蚯蚓还是能在表面爬行的。
师:这组同学观察得相当仔细,蚯蚓爬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伸一缩实际上是它的肌肉在收缩,而刚毛就像针一样能扎在硬纸板上,防止它打滑,具有很好的抓地性,所以蚯蚓的运动就是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协助运动的。那么,蚯蚓在哪种表面上运动得更快呢?是粗糙的表面还是光滑的表面呢?
生15:粗糙的。
生16:光滑的。
师:光靠猜是不行的,我们还是需要做实验来探究,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探究③。
生(齐声):好!
探究③:探究蚯蚓在哪种表面上运动得更快。
方法:准备大小相同的两块玻璃板,一块表面光滑,一块表面粗糙,探究蚯蚓在哪种玻璃上运动得更快?两块玻璃板都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且倾斜角度相同。
师:实验结果如何呢?
生17:蚯蚓在粗糙的玻璃板上运动得更快,因为粗糙的表面有利于刚毛发挥它的抓地性,像我们跑步时穿的钉鞋一样,跑得又稳又扎实。光滑的表面不利于刚毛抓地,容易打滑,所以爬得就慢了。
师:总结得非常好。可见刚毛对于蚯蚓的运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及时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师:本节课同学们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解开了很多有关蚯蚓的秘密。接下来,同学们能不能用文字记录下今天的发现呢?
(学生按小组整理、归纳、总结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4.深入探究,开拓未知世界。
师:同学们,其实蚯蚓还有很多的秘密有待你们去探究,例如蚯蚓对土壤的作用,蚯蚓是否真的具有再生能力等。老师期待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探究,了解蚯蚓更多的秘密。
学生虽然比较熟悉蚯蚓,但对它的认识还是比较零散、浅显的。笔者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教学进度。
有些学生不敢接触蚯蚓。因此,笔者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学生对蚯蚓的恐惧,如了解它的作用,轻轻地抚摸它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对每种生物的认识都是由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单凭观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发现真相,获得真理,同时也能让学生获得如何去发现真相的能力。例如,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体表湿润对蚯蚓有什么作用?体表的刚毛有什么作用?看似简单,但学生需要在实验中观察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笔者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指引学生观察学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提升。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笔者遵循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解决每一个疑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能看到希望看到的实验现象,同时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和实验的总结,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笔者相信,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