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2022-11-20 02:26:27闫秀秀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术过程教师

闫秀秀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美术的重要性逐渐为人所知,而在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便是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点以及技法的教授,更是传达出学生对于“美”的观念以及最基础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们进行基础性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随后的美术学习的基础,本文便对此进行了探究。

1.教师教学观念改变

审美一词,顾名思义便是对于“美”这一概念的审视或是评价,这也是审美一词的狭义阐述,在广义上来说,审美一次可以说是代表了美学的,这源于鲍姆嘉通在一开始以“审美学”来命名的一门学科,这代表着审美是以动态的审视来面对静态的美,在这一学科的指导下,人们对没有了更多的认知的同时也在逐渐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是一门应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这一方面来说,审美可以说是一种应用实践上的“美”。在长久以来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忽视是极为常见的,即使在课程改革使得美术地位提升的现如今亦是如此,然而,要想学生们能够获取更为优质的美术教学离不开教师对此的重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改变的便是对于美术课堂潜意识的偏见,并且意识到美术课堂在学生们的成长中所需要肩负的任务,只有从心理上重视美术的教学,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的要求,美术的教学才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化。在《美术教学案大纲》中明确阐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要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美术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术知识的教学,使单一的学习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将美术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多种教学手段联合,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以及各方面的讲解做到透彻,而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等形式上却给予了教师们极大的便利,小学生们由于其年龄的限制,在面对课堂时若是仅仅是教师们的单纯讲解便很容易失去兴趣,这就迫使教师们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因素来引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但思维却十分的活泼,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学生不断地尝试、创新、实践。这是小学生最为明显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而是始终采用沉闷、单一的教学方式,则会遏制住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从而阻碍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画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教师便可以以声音、图画以及各种动态的小漫画来引起学生们的乐趣的同时也对知识点进行灌输,相较于单纯的口头教学来说会收获更大的实际效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欣赏课程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在《迷人的动画片》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并说说动画片的情节或者是动画片里的人物。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初步建立一定的价值观,树立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接着,教师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选择一个符合本班特色的动画片作为代表,使学生集思广益分析动画片中的内容以及自己班级的特色,最后经过比对后找到符合本班的动画片。教师利用这样的问题和情景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动画片的迷人之处,并且使课程内容不会太过于死板有效地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审美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还例如以《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为例。本次课程就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增强学生对知识和美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师可以根据本次课程教学重难点设计微课视频内容。在视频的开始出示本次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首先出示一张山水画、一张人物画、两张风景画,从介绍画质质感开始,再加入绘画工具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国画采用毛笔蘸水、墨作画于宣纸之上,而油画则使用画笔蘸以调和油性颜料作画于油画布、木板或厚纸板上,通过逐层覆盖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然后再出示具体的国画画作、油画画作进行分析。将重难点内容涵盖进微课视频中,缩短教学时长,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信息成为了更易获得的资源,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们也可适当对教材进行拓宽,选择与学生们的兴趣点更高价贴近的素材,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

3.审美教学生活化

美术对于人们来说不仅仅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在一般人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则是口口相传的“下里巴人”,小到每日的穿着,大到城市的规划建设都脱不开审美的能力。小学生们的年龄限制了他们的阅历,而阅历的问题也使得教师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就不能够对知识点讲得过于深奥,导致学生们难以理解。因此,在授课时,教师们就可以将美术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接,从而让学生们对于美术有更加生动且深刻的意识。

以《色彩的和谐》教学为例。色彩的和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科的意图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色彩相近的图片,认识邻近色的概念,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通过和谐的色彩搭配,感受邻近色的美丽,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表现能力,达到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个人艺术修养的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本课主要以情境法、讲授法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法方式进行。首先教师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在这一环节教师以“找朋友”游戏方式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排房子,每个房子都是一种颜色,房子的主人要找合得来的好朋友,也就是相邻色的好朋友,教师请学生帮忙找一找。教师以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紧接着教师以绘画作品《红黄橙》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这幅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效果,并组织学生自己谈谈生活中见到的邻近色的运用,从而加深对邻近色的认识。而在进行色彩搭配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方式,笔者首先将教学的目光聚集在学生们所穿的衣服上,让学生们观察自己衣服上的色彩,随后当学生们进行思考后再对于知识点进行剖析,加深学生们的印象的同时也让课堂更为轻松活跃。

在教学《美丽的昆虫》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昆虫方面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对昆虫的体型、色彩、花纹等方面,让学生找出昆虫的不同点。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昆虫的头、身子等身体结构,发现的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昆虫都是由头胸腹组成,只不过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昆虫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昆虫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层次的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之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锻炼中培养探究能力还可以通过欣赏丰富自己对美的认识。

4.教师采取轻松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现今的美术教学中,人们依旧是沿用着传统应试教育中的“分数”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使得学生们在美术的学习中难以轻松下来,更遑论提升学习的兴趣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笔者认为可以以分数作为参考,教师评语作为主导,以更为轻松购的状态来对学生们进行评价。美术是并没有严格标准的学科,如何评价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的,教师在评价时也需要贴近学生们的心理,揣摩他们的心态,从而对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保护,最终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机会,引导学生投入较高的热情,大胆想象进行创作。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始终要给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运用鼓励的方式,加上引导类的语言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使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改变情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而不是始终将目光放置在最终的结果上。传统上,美术教学评只强调美术技巧、绘画精美方面的表现,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与绘画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情意,因此评价内容十分的单一。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绘画的内容可以融合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情感用抽象的画作表现出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方式,因此,教师在评判时就不能依据个人的审美目光来进行评价。教师只能给予一定的绘画帮助而不能进行完全的评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或者是互评的方式来开展评价工作,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5.组织美术教学游戏,让审美情趣有效延伸

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与生活相结合教学方式,还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加入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的主动参与艺术迅速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游戏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加入色彩配对的游戏,也可以在教学环节加入促进学生知识吸收的游戏内容,还可以在教学结束环节加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游戏内容,以多种游戏形式,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学科的趣味。

以《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为例。本次课程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的要求是学习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探索发现”栏目所播放的关于吴培文老人讲述国宝司母戊鼎被发现、挖掘、保护等曲折经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相关情况以及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国宝及探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兴趣,并引出课题。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在历史课堂上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直接播放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尝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作品,介绍一下名称及历史背景。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资料赏析,一起欣赏“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以及“铜奔马—马踏飞燕”,然后结合四羊方尊、莲鹤方壶等向学生介绍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在教学过程完成后,为了巩固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就可以设计拼图游戏。教师将青铜器的图片打印下来然后裁成小方块,并打散展示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打散的方块中找到合适的碎片拼在一起,最后形成完整的青铜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相当于“瓷器修复师”,通过实践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将青铜器复原,在观察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青铜器作品的欣赏与认知,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基本的审美素养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的同时也对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有其必要性的。总而言之,在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时,教师不能够将学生们束缚在条条框框之内,而是要在重视学生们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操。

猜你喜欢
美术过程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创意美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