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的三位一体生态环境的游戏探析

2022-11-20 01:59
读与写 2022年35期
关键词:幼小阶段幼儿园

董 闽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91)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在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都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当一个幼儿要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时候,这意味着角色和身份的转换,和幼儿园相比,小学无论是在课程难度还是个人要求上都有着更高的标准,如果无法很好地适应,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游戏教学作为一个衔接方式,可以很好地带领他们完成这个过渡,下面我们将以生态环境的游戏教学为例来进行探讨。

1.生态环境游戏课程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1.1 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不仅限于社会环境,还有生态环境,这一课程内容对于培养他们对自然事物和变化的感知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是通过单方面讲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好动的幼儿失去兴趣,而如果用游戏的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参与到课堂内容当中,完成学习目标。

1.2 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学习状态。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其实在认知和学习能力上还是很薄弱,加上突然进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空间当中,对于他们来说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突然增加的很多要求和约束会让他们倍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继续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放松下来,以一个最好的状态投入到生态环境的学习当中,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1.3 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课程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小阶段的教学也逐渐从以往的老师单方面教授模式向学生自主参与模式转变,而游戏教学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理想途径,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输出的内容,而是像通关一样,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走入生态环境的课程内容当中,当遇到阻碍的时候,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团队的协同合作来共同克服困难,如此,关于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够更加紧密地与自身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生态环境游戏课程的游戏化

2.1 用游戏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幼小阶段的学生还处在身心发育的早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授对于他们而言效果并不显著,相比之下,兴趣的引导无论在效率还是结果上都有更好的表现,因此,要想让学生在生态环境课程上获益,最好的方法还是借助游戏来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让他们能够自觉产生了解和学习的冲动。

2.2 用游戏建构故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在利用游戏情境顺利引入之后,还要根据幼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来设计游戏过程,比如结合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的心理,可以像设计通关游戏一样来组织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点,再加入一些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游戏当中来,或者结合他们喜欢故事性强的内容这一特点,将课程相关的重难点放入一个特别构思的故事当中,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3 用游戏推动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在完成对知识点的初步掌握之后,还要继续强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这类课程,如果脱离了实践的层面,很容易就会被学生遗忘,这个时候要是转而使用书面测试的方式来强行巩固的话,很容易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而与真实的生态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效的,既学会了运用,也实现了强化理解。

3.当前我国幼小课程衔接方面的现实问题

3.1 课程层面。

3.1.1 难度设置不合理,忽略游戏元素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设定好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目标是否科学合理需要仔细思考,尤其是对于幼小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否适合特定的课程,是否有能力接受特定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否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都是教学目标设定和课程内容设计的关键,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以及社会的期待,一味地增加课程难度,抬高学习目标,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范围,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此外,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会遇到更明显的困难,很多教师忽视了过渡阶段的适应时间,没有考虑到幼儿对新的环境、教学内容以及管理方式有一定的排斥,一开始就采用传统的单方面授课模式,并给孩子设定了过高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忽略了游戏模式的衔接作用,对于已经养成特定认知习惯的孩子来说,会感到十分陌生和突兀,无法投入其中。

3.1.2 对教学差异认识不足,没有发挥游戏式课程的作用。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阶段,除了衔接时期的一些过渡之外,二者更多的还是教学各个方面的差异,尤其是组织形式上,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在各类活动当中完成的,遵循了幼儿的发育特点,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而小学会有更严格的管理,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表现上都更强调纪律。

一般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不会有过于复杂的划分,课程组织上更注重引导和兴趣培养,但小学阶段则不同,课程的组织会根据不同的学科来严格区分,学生常常需要在一天的时间中同时处理多种内容,从课堂时长到内容难度都有明显的增长,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适应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与此同时,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游戏这一元素的作用,无法借助它来进行课程的组织,只是强行按照小学系统的教学安排来进行授课,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3.1.3 教学方式陈旧,缺乏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能力。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来说非常关键,而当前幼小衔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方式不当,在双减和五项管理的政策背景下,学校只是程式化地对作业量和上课时间进行了调整,但是却没有重视教学方式本身的改革,事实上,游戏式教学在减压和培养上的作用要显著得多。

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如果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之后还能继续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习习惯被迫转变带来的不适应问题,而且对于孩子来说接受起来也更加高效和有效,但是很多教师即便对游戏式的教学有一定了解,也无法真正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不能把现有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和游戏的概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还是只能回到传统的单方面授课模式。

3.2 家校层面。

3.2.1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衔接不够。幼儿和小学在教育体系上就分属不同的板块,区分的依据就是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也正是基于此,二者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同的侧重,幼儿阶段的教育更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和事物,而小学阶段开始强调知识的学习,在对内容的系统把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管理上的严格也明显区别于幼儿阶段的自由。

在这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模式,幼儿阶段因为更自由,所以孩子们和周围的伙伴有更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但是小学阶段的管理会慢慢减少这种关系发展的空间,对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2.2 家庭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校园的教育之外,家长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到自理能力的欠缺,很多家长会对幼儿阶段的孩子给予很多的关注和爱护,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也更频繁,但是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在心态和行动上会渐渐消极下来,因为觉得老师可以负责处理好各种问题,但实际上,很多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加上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而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4.针对幼小衔接相关问题的建议

4.1 家校层面三位一体。

4.1.1 幼儿园提前为孩子打下基础。认识到幼儿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之间的差异,是我们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第一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管理上,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潜在影响,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就应该适当地为他们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孩子对于进入小学有心理准备,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风格活泼的主题活动,用“你准备好上小学了吗”这样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开始了解,此外,在能力培养方面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比如训练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锻炼他们在心态上先适应严格管理,提前熟悉类似的环境,避免在升学之后因为过大的落差而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在心理上形成升学恐惧和压力应激等问题。

4.1.2 家庭方面积极引导与配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当中,家庭当然也是不能缺席的,因为除了学校之外,孩子最信任和最依赖的地方就是家庭,当他们感到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寻求来自家庭成员的帮助,而学习的需求又决定了孩子们一定要在这两个空间当中交替活动,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和家长关于学生的真实状况会出现信息差,无法全面地了解孩子,尤其是在幼小衔接这样的时间点上,更是孩子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所以家长首先必须要重视起来,认识到幼小衔接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及时和老师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了解自身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懂得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和成长。

4.1.3 幼儿园和小学深入建立沟通。最后,幼儿园和小学作为幼小衔接的两端,也要相互配合起来,只是靠其中一方的力量,是很难做到良好衔接的,具体来说,双方应该加深交流来建立起一个协同合作的机制,结合已有的经验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幼小衔接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比如可以每年都举办交流活动,让本地的幼儿园和小学之间通过参访形成稳定的联系,有规律有组织地安排幼儿园学生进入小学校园进行体验,并结合主题活动来帮助他们加深认识,此外,学校方面也可以就幼小衔接深入开展研究,总结经验和成果,再举行交流会来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都能培养起这方面的意识和教学能力。

4.2 课程层面。

4.2.1 重视教学的游戏化设计。对于即将升入小学和刚刚升入小学的这部分学生,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在课程设计上加以重视,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其科学性,一定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方向相符合,这方面就要强调课程教学的游戏化设计,如果能够运用好,就能帮助孩子们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中的适应阶段,在学习效果上也能事半功倍。

比如在幼儿园阶段涉及到动手类的活动时,可以适当地从原来的以乐趣为主逐渐转变为讲求一定方法的课程,让孩子们可以慢慢养成学习的意识,根据年龄的不同,应该逐渐提高课程游戏过程中的要求,而对于升入小学的孩子,也不应该因为要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就摒弃掉游戏的元素,可以充分将二者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平稳过渡衔接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4.2.2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态环境类的课程可以帮助幼小衔接的孩子培养起一定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了解如何认知和适应周围的环境之后,他们能够很快地形成关于陌生空间的认识模式,而且在与游戏化教学结合之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以一个相对稳定的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这对于幼小衔接这种特殊时期来说有着很特别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内容的游戏化,但要注意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又要能够与生态环境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之间融合充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足够生动的情境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到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又能调动起自身的主动性,在自主的观察和思考当中完成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4.2.3 让游戏和学习相辅相成。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当中,游戏被认为和学习是完全相对立的,放在幼儿园阶段还能理解,但是一旦进入到小学,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正式的方法就很难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同了,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事实上大部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和发现都或多或少与游戏的元素是相关的,教师应该从观念转变开始,认识到游戏和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以生态环境的课程为例,教学的目标其实一般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完成检验的,但是书面所反映出来的成果其实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游戏化元素的参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是很难真正理解和吸收这些内容的,只有借助游戏作为桥梁,才能强化他们的记忆,深化他们的理解,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来锻炼其思考和应用能力,最后的效果一定要比传统模式更好。

5.结语

综上,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的教育过渡时期,需要充分认识到各个主体的角色,明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到的责任,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家庭,都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来帮助孩子完成适应,同时要强调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将这一元素贯穿在幼小衔接的全过程当中,正如在进行生态环境教学时一样,让他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接触新的空间以及这个空间当中的事物,培养起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阶段幼儿园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