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国华 刘莉
一、基本情况
“群文学堂”是汉中市文化馆(原汉中市群众艺术馆)2018年初开始策划、实施的一个公益文化艺术推广品牌,每年计划举办6期,2022年调整为每年4期。截至2022年5月底,已经实施4年半,举办25期,其中馆内21期、馆外4期,邀请28位老师授课,主要内容涉及书法、绘画、文学、美学、摄影、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等门类。群文学堂把“走进艺术世界,相逢群文学堂”作为宣传口号,社会知晓度越来越高,有人亲切地称之为“百姓课堂”“艺术殿堂”。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定位:问渠那得清如许
艺术普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群众文化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群众艺术馆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众口难调”一直是艺术普及推广中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当初策划时,各种“论坛”“大讲堂”之类的案例并不少见,之所以称为“群文学堂”,主要是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突出文化惠民、终身学习的公益文化服务主体性,整合、优化本馆零散的艺术培训讲座,通过持续完善,从而培育出一个品位高雅、喜闻乐见、普惠性强的文化服务品牌。
群文学堂以“既立足于藝术普及,更注重艺术推广与提升”为理念;以公益艺术讲座、示范教学和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以互动辅导、观摩体验为辅助,既突出艺术普及推广的公益性、示范性,也增强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群文学堂旨在增强群众艺术鉴赏能力,培育文化艺术骨干人才,提升全市文艺创作水平,为文化旅游强市助力添彩。
(二)塑造品牌:绝知此事要躬行
群文学堂非常重视授课嘉宾、选题、呈现方式、主体受众四个要素。授课嘉宾及主题都是几经斟酌、筛选而确定的,既考虑授课嘉宾的学术方向,也兼顾受众的文艺需求,注重地方文化建设的推广。比如,有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有时与阅读推广活动结合,有时侧重群众文化节、书画研习。每期邀请各个艺术门类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举办专题授课,邀请的嘉宾以省内、市内为主体,也先后邀请北京、山西、广东、四川等地的知名艺术家和文化学者授课。
群文学堂每期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从联系老师、选题报备、宣传预告、观众组织、场地布置、流程预演到现场互动、微信推送、媒体报道等环节,以具体科室和策划者为主导,相关科室和抽调人员积极配合,一系列环节形成了较为顺畅的运作流程。
通过文化志愿者和合作单位的引入,群文学堂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创新,在主体活动中相应地增加作品诵读、节目分享、演唱互动、示范教学、作品点评、互动表演等辅助环节。举办地点以馆内为主,有时也会在馆外举办。群文学堂走进汉台中学,把阅读分享会搬进校园;群文学堂走进陕西理工大学,不仅举办了《让书香滋养我们的心田》阅读推广主题讲座,还举办了特邀嘉宾白忠德老师抒写家乡题材的文学作品研讨会,达到了花开两朵的效果;“当代写意花鸟画的辉煌与困惑”,以两个花鸟画研习班学员为受众主体,将理论教学与观摩笔会相结合。
通过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群文学堂形成了“主体讲座+辅助延伸”的综合活动模式。
(三)注重引领:天光云影共徘徊
群文学堂的服务群体来自各个层面,既有共性化的艺术需求特点,又有差异化的艺术欣赏基础特点,接受能力和期望值很难达到一致。群文学堂致力于艺术普及与提升,力求将群众未知予以丰富,将群众所知加以升华。担纲授课的特邀嘉宾倾心施教,构建起既传道解惑又不失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作为“书香天汉”系列活动之一,以“读书与人生”为主题的这期群文学堂,由著名作家李汉荣担任主讲。李老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睿智幽默,四百余名观众兴趣浓厚,预定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时间,延长到四个小时,其间极少有人提前离场,讲座结束了仍有粉丝意犹未尽。
为配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群文学堂举办了《镇巴民歌的艺术特色与欣赏》分享活动,陕南歌王刘光朗、“巴山百灵鸟”彭光琴、镇巴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洪涛等三位民歌手同台献艺,活动采取主持人访谈、示范演唱及观众互动相结合的形式,气氛十分热烈。
伴随一段时尚新颖的快闪,来自山西省的“群星奖”获奖大户刘羽宁老师,真诚地分享了创作心得,并对现场表演的舞蹈以及提交的演出视频给予中肯的点评。
三、凸显成效
可以带学生去吗?需要票吗?老百姓能去听吗?”“让大家走进大众,让文学走入生活!”“搭建艺术推广平台,文化活动于斯为盛!”“震撼、精彩、给力、特色突出、真功夫、策划组织得很好。”“推荐的书单非常全面,很适合大众阅读!点赞!”“今天的讲座没有白来,以前只是跳舞,通过这样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必须给市群艺馆点赞!希望以后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陶陶然乐在其中。”在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上,粉丝们对群文学堂纷纷点赞留言。粉丝量最初仅有200多人,如今已到了3000多人;我馆抖音粉丝从8人涨到近5000人。
群文学堂开办以来,文化艺术报、汉中日报、汉中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陕西网、陕西传媒网、汉中发布等多家网络媒体都对群文学堂活动进行了报道。2021年3月,《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实践》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群文学堂——公益文化艺术推广的通关密码》被予以推广。群文学堂以“文”惠民——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公益文化艺术推广项目在2021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中被评为二等奖。2022年4月,群文学堂被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表彰为汉中市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创新竞赛优秀项目。
四、经验总结
(一)夯实基础,促进提升
群文学堂在完成艺术普及基础功能外,还持续实现着一个重点功能:致力于艺术的提升和引领。从艺术知识的延伸到艺术现象的分析,从创作技巧的分享到具体作品的点评,从文化理念的建构到艺术门类的融合……不同的嘉宾和选题,不同的风格和路径,却有着相同的心愿。从特邀的授课嘉宾到活动的组织者,都不遗余力地促进艺术成效的提升,为夯实这一平台而倾情奉献。
(二)延伸路径,扩大服务
特邀作家陈长吟和李汉荣做客群文学堂之后,又邀请两位嘉宾分别推荐书单并通过群艺馆微信公众号推出,被网友及其他平台转载。网友热情点赞:“好书单,丰富多彩。选书如选友,今年读点书,以陶冶性情!”“书目非常全面,很适合大众阅读!点赞!”“真棒!已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亲友们知晓!”“一份内容丰厚的独特书单,一份滋养精神的文化盛宴!”延伸活动半径、扩大后续服务,凸显群文学堂的公益效能,提升了品牌活动影响力。
(三)壮大队伍,凝聚力量
群文学堂的凝聚和影响,培养壮大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参加群文学堂的一些群众既是被服务者,又逐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志愿者,如此现象在群文学堂的观众群里并不少见,这类观众既是群文学堂的忠实粉丝,也是积极参与有关公共文化活动的志愿者。我馆注册文化志愿者不断增加,已达到372人,这些人在我馆乃至全市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们将是以后群众文化广泛推广的巨大力量。
每期群文学堂里都有不少的感动和精彩。一幕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显特色、精彩不断的活动,有精妙的讲述、深切的体会,有仰望的欣赏、走心的共鸣;有娴熟的示范、中肯的指导,有热切的期许、积极的建议;有引领、有传承,有探索、有推广;有情怀、有韵味,有渴望、有思考。在梳理群文学堂成功实践的轨迹中,不难发现:唯有凸显服务才是它的通关密码。
(汉中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