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塑造党报评论新优势
——以《海南日报》评论实践为例

2022-11-19 01:15张成林
中国记者 2022年10期
关键词:自贸港党报海南

变则通,通则胜。在媒体融合大潮下,海南日报于2019年即成立了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集合“报、网、端”相关力量,探索推进评论融合工作。近年来,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实践,紧跟融合步伐,海南日报评论坚持守正创新,在放大传统优势的同时,创新评论样式、表达方式、呈现形式,努力在兼顾流量与价值中塑造省级党报评论新优势。

一、把好时与势,变配发评论为精准评论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融合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一元思维。党报评论创新,不能为追求流量而一刀切,丢掉自身特性,相反,守正是必要前提。越是众声喧哗,越要找准自身优势。海南日报抓住政论核心优势,改变以往配发评论的被动做法,主动设置议题,以更加精准、更有质量的政论,努力树立起党报评论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突出权威性优势,精准做好政策性解读。在政策性报道和解读上,党报具有独特优势。就海南日报评论而言,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阐释,这是评论工作服务自贸港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跨时段的持续聚焦评论。比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之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推出社论文章以及七篇系列评论,随后在相关时间节点,均推出相应的重磅评论。阐释最具引领性的思想,传递自贸港建设最新成果、最新动向,诸如此类一以贯之的评论聚焦,讲导向、有高度,可有效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引导人们沿着正确方向推动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突出思辨性优势,精准做好思想性解析。作为中央的顶层设计,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推进中必然有许多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谋划。我们及时聚焦、深入挖掘,充分展现党报评论的思想之力。在省委提出坚持“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科学方法论后,及时聚焦、精心构思,推出《坚持科学方法论 建好海南自贸港》,从当前和长远、方向和底线、节奏和进度等不同维度,深入分析科学方法论的内涵、意义,并配以《当好自贸港“栽树人”》等评论,引导人们更好把握自贸港建设的方法和节奏。在省第八次党代会后,推出《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对关乎海南长远发展的战略框架作出深入分析……这些评论视野开阔,逻辑缜密,思辨性强,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利器。

突出本地化优势,精准服务自贸港建设。作为地方省级党报,在全国性热点事件的评析中,可能难以跟全国性媒体较短长,但在本地资源,尤其是基本民情、政策发展等方面,却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为此,我们深耕本地资源,聚焦自贸港建设这一最大省情,以一系列“言值”“研值”兼具的本地化评论,建言发展、传递民情。就拿“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来说,我们聚焦群众“槽点”、工作“堵点”、政务“痛点”,接连推出3个系列评论,诸如《以换位体验抓好落实》《严刹敷衍应付不良习气》《破除各自为政的狭隘思维》等评论,有辣味,有思考,针对性强,引人警醒。谈问题、提建议、摆成绩,本地化评论在建言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各界观察海南、观察自贸港的一扇窗。

□ 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海南日报推出“博鳌观澜”视频评论

二、兼顾情与理,变单纯说理为情感共鸣

评论,以说理取胜,重理性、讲逻辑,但重理性不代表非得板着面孔说教,不能有感情色彩。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如果只是冷冰冰的理性思考,很难走进人心、温暖人心。相反,注重情感共振,做到情理交融,更有利于扩大“共鸣边界”,以共鸣凝聚共识,提升评论影响力。

“情”字蕴含在声情并茂的故事化表达中。去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作出不一样的尝试,根据融媒传播特点,在要闻版推出了“学史明理”评论专栏。其特点是史、论结合,从生动的党史故事谈起,娓娓道来、夹叙夹议,字数在千字以内,文字优美,便于传播。该栏目共推出评论70余篇,《品味真理的“甘甜”》《领悟“大”与“小”的哲学》《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等评论,寓情、理于故事中,不着痕迹,且形式上短小精悍,语言上活泼生动,思想上富有哲理,凸显的正是融媒时代的个性化表达,在朋友圈随手一转就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对这一创新尝试,读者点赞道“文字精炼,可读性、感染性强”。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就在于评论的故事化表达为情感共鸣拓展了空间。

“情”字彰显于针砭时弊的监督性评论中。评论,观点鲜明,直击要害,具有很强的斗争性,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更直接的作用。我们聚焦社会舆论焦点,把握利益诉求热点,在要闻版推出“灯笼椒”评论栏目,充分发挥评论“啄木鸟”作用,聚焦破坏营商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鞭挞不担当、不作为等现象。例如,针对万宁瓜果菜补贴款发放“卡壳”问题,推出《政策悬空源于责任虚置》,痛批相关部门散漫不作为现象……同时,评论版推出“今日热评”栏目,就国内热点撰写了《“群众至上”还是“群众之上”》等热评。鞭辟入里的锐评道出了群众心里话,引发共鸣。

“情”字凸显于设身处地的暖心式对话中。以往,一些评论多呈现出居高临下的“高姿态”,“必须”“要”等命令式表达给群众带来距离感。全媒体时代,我们着力消弭姿态上的落差,调整身姿、转换视角,以平等对话、暖心的方式撰写评论。比如,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遵守防疫规定是每个居民必须做到的,但我们尽量回避这种命令式的表达,以邻家大哥大姐的口吻,撰写了《“静”下来才能更好“动”起来》《哪里有感动,哪里就有希望和力量》《群众是主角》等暖心评论。此外,在《为“特殊群体”保供兜底》中呼吁,想方设法为老幼病残孕纾困解难;在《管理不打烊服务不打折》中指出,治愈患者虽然出院了,暖心细心服务还要跟上……此类对话式、暖心式的评论突出了群众视角,有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三、联动笔头与镜头,变笔下功夫为多元表达

形式影响内容,方式决定效果。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集“文、图、音、画”于一体的短视频,成为他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我们瞄准评论可视化这一方向,联动笔头与镜头,积极探索评论的多元化呈现形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推出“两会马上聊”视频评论。部门全体人员走出办公室,走进演播室,就全国两会热点话题,与专家学者视频互动,以“评论+访谈”的形式,相继推出《解锁“消费”新高地,海南有哪些机遇》《发挥资源优势 讲好蓝碳故事》等视频。相比于单纯的文字评论,视频评论有声音、有画面、有互动,更具感染力。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打破部门壁垒,与政文部、新媒体部互动,推出《当开放遇见开放,会产生哪些“燃点”》等4篇“博鳌观澜”视频评论,成为年会报道一大亮点。每逢重大节点、重大报道,在纸媒评论的同时推出视频评论,成为评论报道的一大特色。这一创新尝试不仅丰富了产品、提升了影响力,也锻炼了评论队伍,可谓一举多得。

不止于重大报道,如何让视频评论日常化,形成常态化机制,是我们当前的重要思考和探索。首先是全媒体素养的提升。在从笔头向镜头的转换中,评论员不再只是“笔杆子”,而是举机能拍、出镜能播的“全能选手”,于是,部门不仅购置了录音、自拍、收音等各种录播设备,还鼓励评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培养绘画、剪辑、出镜等专长。其次是文风的转变。纸媒评论在视频表达中,往往遭遇水土不服,我们尝试在写作中改变严肃的“党报风”,倡导短句子、口语化,注重评论的可读性、趣味性。第三是出镜上的激励,除了专门的奖励之外,对视频评论在集团全平台转发,增强出镜的荣誉感。视频评论揭开了评论员的神秘面纱,在“祛魅”中营造出直观的交流感,为评论出圈带来机遇。

除了视频评论之外,我们紧跟受众需求,不断解锁评论“新玩法”。如“评论+漫画”,在条漫专栏《“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上,以条漫加画外音的形式,点评海南营商环境热点话题,版面形象生动,评语画龙点睛,起到良好传播效果。再如“评论+汉字”,今年初,在迎接全省两会之际,《海南日报》创新推出“说文解字话一年”栏目,就一个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汉字,如“大”“稳”“转”“新”等,对海南过去一年发展成就展开评论。关键字醒目夺人,点评不拘一格,这一形式新颖生动、利于传播,让主题报道更加饱满。又如“评论+手绘”,在第二届消博会期间,《海南日报》创新推出“东坡逛海南”专版,在每版引语中,以苏东坡的视角,点评消博会盛况,文字与手绘在本地朋友圈热传。

四、联通线下与网上,变单向输出为互动传播

同样一篇评论,会否在线下和网上形成不一样的舆论回响?答案是肯定的。纸媒阅读侧重个人体验,较少互动、交流;而网络阅读,多分享互动,具有社交属性。就此,提升党报评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就不能不考虑传播方式的差异性,根据受众需求,对评论产品作出调整优化。

在传播方式上,基于受众需求,做好社交化改造。传统纸媒的传播方式多为单向度,评论也不例外,多是一刊了之;全媒体时代,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为加强评论传播提供了机会。海南日报主动契合趋势,一方面,推动评论入网,除了对新媒体的供稿外,对纸媒评论进行网络再加工、再传播。比如,今年3月下旬,《海南日报》以“春”为意象,推出“春天的起航”特别报道,刊发了《听号角激荡 揽壮美春光》等感情饱满的评论文章。随后,经过新媒体手段的加工改造,4篇评论图文并茂、语言鲜活,在本地朋友圈得到广泛转发。另一方面,创新评论形式,为适应网络传播个性化需求,我们在“评论+”上作了积极尝试。如“评论+党史”“评论+漫画”“评论+手绘”等,努力以轻量化评论来赢取网络优势。

在观点表达上,基于传播需要,做好内容的创新。网络传播,是一种优势,也是一大挑战,评论是否有思想、感染力,通过转发量、点赞数即可形成直观判断。为此,我们以互动传播为契机,以反馈效果为参照,进一步提升评论表达能力。一是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摒弃高高在上、空对空的“万能式”文风,主动走近、剖析人们关心的热点、焦点。自去年以来就新增了两个评论栏目“灯笼椒”“今日热评”,分别针对海南、国内热点,展开监督性、批评性评论,稿件语言辛辣、针砭时弊、直击要害。二是更加突出受众需求。在评论选题上,不再局限于浏览本地新闻报道,更加聚焦人们关注的新闻热点,更加注重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普遍关注。三是更加注重软性表达。经常推出系列谈及评论走笔,以小角度切入,从身边事说起,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论事说理,让表达活泼、饱满、有张力,更好适应融媒传播需要。

世移则时移,时移则备变。作为省级党报,唯有紧跟时与势的变化,紧扣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打破以往单一的文字评论输出模式,实现新闻评论的多视角呈现、多元化表达、互动式传播,才能形成融合背景下的党报评论新优势,更好彰显评论的旗帜引领作用,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思想支撑。

猜你喜欢
自贸港党报海南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海南:以“大开放、大改革”促进自贸港建设“大发展”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为海南停留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