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2022年湖南省选考地理试题评析及备考启示

2022-11-19 08:43湖南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湖南试题考查

湖南 邓 亮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湖南卷”)是湖南省推行新高考改革后自主命题的第二套试卷,是教育部出台“双减”政策后湖南省自主命制的首套高考地理试卷。纵观2021和2022年自主命题试卷,可以发现2022年湖南卷沿袭2021年试题风格,在独具匠心的试题情境中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原理与主干知识,同时创设新情境彰显关键能力的把握。在新教材改革即将到来的关键之年既完成平稳过渡的预设目标,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与美学价值。试题完美诠释“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命题理念,既设计了较为复杂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展现地理综合思维品质,又注重学科的基础性与科学性,帮助学生回归基础、行稳致远。

一、2022年湖南省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一)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强化学生地理实践

2022年湖南卷依然侧重于从论文中获取创设学习探索情境。以选择题为例,9,10题的命题素材来自中国气候研究院发表的《冬季华南准静止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将地理学术研究与教材主干知识相链接,丰富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把握。11~13题的命题素材来自植物地理学领域核心期刊《生态环境学报》中的《黑河下游胡杨群落多样性沿河岸距离的变化特征》,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展现地理学科核心思维品质搭建了良好载体。

【例1】(2022年湖南卷,19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图1)。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图1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

或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解析】第(1)题,考查“小尺度下的热力环流”,学生根据教材中对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学习,具备理解山谷风的知识前提。冬春季节气候干旱,晴天多,山谷和山坡的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更明显。且冬春季节植被稀疏、下垫面干燥,加强了谷风的势力。

第(2)题,以“研究小组的调查和实验”为设问背景,以下垫面的性质为切入点,同时融合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考查。在作答时可以分别从动力、性质、空间分布等角度分析,设问内蕴“溯因推理”的思维,可以激发学生面对复杂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动力角度解释,黄土状物质来自古堰塞湖,堰塞湖沉积物符合谷风的搬运方向。从性质角度解释,该研究小组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可以根据平均粒径、矿物元素等方面的相似性判断。从空间分布角度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黄土状物质和古堰塞湖沉积物均为相邻分布。

第(3)题,构建于地貌演变的基础上,凸显地理学科的时空属性。选用开放性的设问,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尺度升维,选择合适的尺度在不同条件下分析问题,并思考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经过教材主干知识与基本原理的学习,明确物质来源、动力、堆积空间是沉积地貌发育三要素。如果选择回答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可以从部分物源被淹没、谷风被削弱、谷坡堆积空间减小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回答沉积速率增大,则可以考虑动力的增强和物源的增加。

综合整道非选择题,三个设问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022年湖南卷第19题综合多篇论文研究结果,其中包括来自《地球环境学报》的《元素和矿物组成揭示的金沙江干热河谷黄土状物质的物源》和《金沙江河谷黄土状物质的成因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命题选用地理学科核心期刊,将一线前沿研究与考试内容接轨,为学生搭建起渗透素养的桥梁。

(二)聚焦教材基本原理,考查学生关键能力

2022年湖南卷坚持侧重考查地理学科教材主干知识与关键能力。例如,选择题1,2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属于教材的主干知识。选择题9,10题,冬季出现在我国华南地区东西走向的锋面是华南准静止锋,它是影响我国气候的四大准静止锋之一,题组以关键区域风场辐合状况对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进行分类,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

【例2】(2022年湖南卷,11~13题)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表1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重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1~13题。

表1

1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1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参考答案】11.B 12.A 13.B

【解析】第11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根据文字材料与表格信息可以判断出群落盖度先增加,到离河岸650米附近处开始减小。该地海拔基本不变,①错误;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群落盖度基本一致,故②正确;土壤容重整体上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又因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故③正确;土壤电导率变化从表中得不出规律,又因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水量为正相关,故④错误。

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地下水很难上升至浅层地下水或土壤水很难通过土壤毛管作用上升到浅层土壤,而胡杨的根系深,能够将深层地下水或土壤水带入浅层土壤,使得草本植物在林下较好地生长。

第13题,本题设计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蕴含丰富的美学与哲理价值。在距离河岸950~1 250米的地段,植物群落中由于水分条件变差,根植土壤深处的胡杨占据了更多的珍贵水源,此时灌木获得的水分减少,难以生存,而草本植物由于耗水量小仍然能够生存。

灌木虽然无法抵达干旱恶劣之境,但仍全力以赴参与种间竞争。即引导学生敬畏自然、珍视生态环境,又用植物地理学的真实素材留给学生以无限对生命的思考。通览整组试题,具有较高的辩证与美学价值,蕴含着丰富的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

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相应的2019版湘教版教材增加了植被和土壤的相关内容,2022年作为湖南省地理学科新旧教材过渡的关键之年,在试题的设计上渗透新教材的思想,将植物地理学中的种间竞争、群落结构、种子传播与扩散等原理和规律带入试题之中。一方面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融合了气候变化、植被土壤、可持续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实现了地理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相互渗透。

(三)深度挖掘地域特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2022年湖南卷重点关注地域特色,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在试题情境的创设中融入区域风貌。例如选择题6~8题,选用太行山南段东麓居民打造“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的案例,既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百年梦想的实现,又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规划与落地实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党领导下的国家重大建设成就,厚植家国情怀。非选择题第17题以鲁中南丘陵地区“非粮化”种植结构调整为背景,彰显我国坚守耕地红线的战略选择,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例3】(2022年湖南卷,3~5题)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图2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

4.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

5.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3.C 4.D 5.C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对于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为河流。

第4题,考查人文地理的底层逻辑,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经济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5题,将尺度放缩,设问角度从长沙市上升至整个湘江文化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纵观整组试题,巧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同时将区域背景入题,擦亮学科底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地理教育落地生根。

2022年湖南卷第3~5题在湖南省湘江文化圈这一区域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基于GIS的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创设“龙元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环境,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青年的力量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龙”为元素,树立青年学子“心忧天下”的价值取向;以试题为基,彰显湖湘大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二、2022年湖南省高考地理试题备考启示

(一)构建知识体系,把握基本原理

2022年湖南卷凸显基础性,许多试题侧重对教材主干知识与基本原理的考查,这启示一线师生在备考时要侧重对于基本原理的把握。在备考复习时,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二)关注社会热点,广泛阅读素材

2022年湖南卷的命制素材均来自期刊或新闻,一线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论文、地理纪录片等方式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积累地理知识与相关素材,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精析高考试题,提高解题能力

从2022年湖南卷来看,其命题风格、设问方式、题型模式均与2021年湖南卷相似。湖南卷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传承了全国卷的衣钵,又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启示一线师生应该注重对高考真题的把握。通过仔细分析命题思路与解题逻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正确备考。

2022年湖南卷既有真实的生产生活实践情境,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引导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地理学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的思维范式,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最终落笔生花,完成开放性或探索性的任务,展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在主题的选择上,紧扣新时代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上,秉承人地协调持续,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在价值取向上,坚定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筑魂,促进全面发展。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呼吁学生关心时事热点,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与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湖南试题考查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三线建设在湖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