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
(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1)灵活多变性:城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的可选择性较多,由于颜色、造型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搭配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此外品种、生长环境、成活率和价格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园林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因此在绿化景观上的可选择性较多。此外园林设计不单是考虑植物的搭配,还有假山、道路、凉亭等配套设施,也有促使园林正常开放的相关系统建设,这些都与园林景观科学搭配才能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
(2)长期性:园林的设计效果不是一时就能体现出来的,也不是只为了某一阶段而存在。植物有其生长周期,无生命的造景元素也会随时间而而产生外形上的变化,或是破坏无法使用,因此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后期的维护便捷性,要方便园林工作者进行植物养护,沟渠疏通、设施维护等管理工作,以确保园林类整个生态系统、工程系统长期运作正常。
(3)美观性:这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园林的最大特点,作为民众休闲放松户外场所,其必须要有吸引人驻足的风景,景观小品、绿植生物等都要展现一定的艺术性,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1)忽视了城市特点: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在收到任务时往往会过分参照类似工程案例,或者是完全按照标准设计方案执行,没有对该园林所在城市、所在地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忽略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当前城市的发展现状,导致设计出的园林千篇一律,人们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园林景观的长期效益较低,植物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不能在不同时节展现出园林景观的变幻性;也不能展现出地方特色,无法促进城市的发展。
(2)设计理念落后:我国的园林工程发展较早,不同时期的园林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时代的变化会赋予园林新的生机,城市的发展也会带动园林工程的进步。但是仍有不少园林工作者墨守成规,完全延用以原先的设计思路,无线套用既有方案抹杀了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此外有些设计人员对一些创新型的设计理念把握不足,如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不够深刻,与园林设计的融合性不够,影响了生态园林最终的呈现效果。
(3)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较低:园林工程虽然是城市人工造景,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举措,但是其存在的意义并不完全是为了制造美景,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也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压力。但有些园林设计师一味追求造价昂贵又晦涩难懂的美,导致园林工程虚无缥缈,脱离实际,缺乏完善的公共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娱乐休闲需求,园林的生态功能性也没法有效发挥,大大降低了园林工程的价值。
(1)提升生态效益:城市园林作为民生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内容,本意就是为了服务市民,也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而当前不少城市面临着较大水资源紧张问题,在雨季也有很高的内涝风险,且民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工业的不断发展下日益下降。为了有效改善当前的城市现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进行园林设计可以发挥植物、土地的蓄水、净水作用,能够有效充盈地下水,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管控,也能利用植物来调节气候,净化城市,从而改善城市面貌。
(2)提升社会效益:城市的发展进步需要市民的协力推动和政府的良好带头,而园林工程是一项为民服务的重要市政工程项目,意在改善城市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1]。
(1)要符合城市文化特色:各城市的文化底蕴不同,园林设计主题不同,既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提升生态功能效用,也要合理展现园林艺术美学上的要求。特别是有些园林建设所在地本身具有非常值得保留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遗留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并通过人为设计进一步凸显城市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有底蕴的“海绵城市”园林景观。
(2)要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来优选植物,改造土地,进行水渗透、调蓄方面的设计,以确保园林内的植物和其他生物能健康生长,从而丰富园林类的物种,也可保障园林正常开放,使游客在园内能安全方便地休闲放松[2]。
高品质、口碑良好的园林必定不是依靠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而取胜,而是综合考虑了所有设计要素和要求,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划,也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把控。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园林时,需要考虑到园林工程的长期效益,遵循城市发展与园林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方向来确定设计方向,系统性地进行园林设计,为后期园林道路铺设、植物栽植和水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各项景观构成要素在采购、施工和管理上都会有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园林工程作为市政工程,财政预算有限,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该方案实施过程的资金消耗,尽量减少园林建设成本投入,但是也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性。为了提升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打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同时也发挥出园林的生态功能效用,需要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协调好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保障园林工程品质为基础精简设计,确保园林能够为城市以及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不少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各种工业活动已经遭受很大的破坏,过度开发造成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紧张,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提升城市基本服务设施质量,从生态环保的角度缓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做好细致调查,全面掌握园林所在区的生态面貌,周围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设置情况,在保证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水资源,改善城市现下的蓄水和排水系统,从而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预防自然灾害发生;提高雨水的自然积存和净化能力,保障充足和安全的用水供给。通过营造完善、健康的园林生态系统来最大化发挥园林工程的作用,进而造福市民,助力城市发展[3]。
(1)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道路不仅是为游人提供便利,也有助于维持园内水循环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要结合园林造景和功能区域划分,园林道路的主次性来科学规划城市园林道路走向,构建人车分离、通行与赏景的专属道路。如按照原有的地势地貌、绿化和人流量设计道路位置、宽度和走向,并对道路两侧绿化铺装,以保障道路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可以在绿植的辅助下提升道路的渗透性。
(2)道路铺装材料选择:道路材料的选择除了要保障通行的安全性,防滑耐磨,还需考虑路面的透水性,此外还需考虑道路铺装时的要求、实施难度和工程投资等现实因素,以确保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园林道路设计时可参考表1 进行材料选择)[4]。
表1 透水铺装材料介绍
水元素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园林工程中要想合理管控水,高效利用水资源,还需将景观设计与水循环融合在一起,通过水体的流动性来赋予园林景观活力。因此一方面要保护好园区内既有的水体,不可为了造景而过度掩埋水沟、池塘,破坏河床等,也要利用水生植物、排水等促进水循环的设施来保障水质。如沿着水源和表面径流水流向修建滨河绿地,设置栈桥,选择合适的喜水植物种植于水中或是水岸交接处,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较好的水环境,保障园林植物充足的水分供应,也可反向利用绿植来过滤流入水体的地表水,此外水中生物系统多样化有助于净化水质,防止水体腐坏。
园林原有的地势与景观层次和地表水的流动性有关,这也是园林造景和实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初衷重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稳定性的影响,努力保护原土地和地表植物。更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根据其地势特点与海绵城市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以优化自然环境,提升园林的设计效果。如对于凸地形,可以根据坡度变化加以改造,在长陡坡上间隔地设置障碍物,以造景石、高大型树木等具有抵御作用的景观元素来徐徐降低水流速度,从而控制地表径流量,避免水流强大的冲刷力造成地面破坏,水土流失,也能提升土地蓄水量,同时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也可以对原坡地在长度和坡向方面进行改造,以控制地表径流距离和方向,减小其破坏作用,也能根据园林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地下水的补充,从而提高生态效益[5]。如对于凹地形,可以设计成下沉式绿地,所选绿地植物以耐候性、喜水性且根系发达类、易成活和管理的植物为佳,还要设置好雨水口,这样才能快速收集地表径流,发挥植物截流、土壤过滤的作用,从而有效消除积水,控制径流污染,设计效果见图1。
图1 园林中的下沉式绿地设计
(1)雨水花园:海绵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雨水进行良好的管控和高度的利用,因此在融入园林工程中也需要保障园林景观的雨水调节功能。而雨水花园利用了园林凹地,也选配了许多合适的植物,还在地下增设了雨水管,配套了次级净化池或渗滤池,从而构成了很好的生物滞留和雨水收集净化系统,这样可以自动收集雨水,缓解园区排水系统、道路等的排水压力;也能以渗透的方式滋养土地,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汇集多余的雨水,净化雨水用于园林灌溉、卫生间和道路冲洗[6]。
(2)人工湿地:由于湿地是一个较为小型的生态系统,有助于净化水资源、滋养生物,因此在园林设计时可以保留自然湿地,也可以仿造人工湿地。利用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土壤、植物等通过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
海绵城市对于雨水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既能快速排水,也能有效蓄水并再度利用,不仅可以避免城市内涝,也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为了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不仅要积极建造海绵城市,还要以此来改造园林工程。按照经济合理、生态安全、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园林景观、道路、基本设施等合理化加以运用,利用绿植、地形等完善园林内的生态水循环系统,设计雨水净化系统,保障园林设计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