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清城轨龙塘站广场景观实践

2022-11-19 06:48吕伦雯
花卉 2022年22期
关键词:站场换乘广场

吕伦雯

(广东匠造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50)

0 引言

国外发达城市中的公共交通枢纽通常以市域轨道交通为基础,将公交、出租车站、机动车停车场等集中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进行布局,构成一个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换乘枢纽,达到高效便捷换乘、交通营运系统协同发展的目的。国内对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起步较晚,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交通枢纽建设无法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缺乏联系[1]。交通枢纽站场的公共景观与城市、周边、人缺乏有效互动式营造,亟待改善。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是供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景观[2]。

清城区以“对标珠三角、融入大湾区”为工作导向,深度融入大湾区“1 小时交通圈”,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3]。本文以广清城轨龙塘站广场景观设计为例,基于互动视角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探讨以交通枢纽为基础的城市公共空间未来景观营造策略。

1 项目概况

广清城轨龙塘站道路广场及配套设施工程位于清城区龙塘镇,项目广场用地面积约10.5 万m2,项目建设由四周市政道路、前后两个广场、一个公交首末站及两个社会车辆停车场组成。站场设置前后广场,西侧广场作为龙塘站主出入口广场,连接广清大道,东南角设置一个公交首末站,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社会车辆停车场。

广清城际轨道交通线始发站为广州火车北站,终点站为清远市清远站,全长38.36km,共设6 座车站,分别为广州北站、石陂站、狮岭站、银盏站、龙塘站、清远站,设计时速为200km/h。龙塘镇属于清远市清城区辖镇,位于清远市南部,是广清南北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地区。广清城轨龙塘站规划以站场区轴线广场为骨架,打造鲜明的门户形象,将打造一个集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2 现状分析

2.1 周边及场地现状

龙塘镇站场周边主要以农田、居民区和水塘等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场地现状为一块有2m 高差的地块,环境情况欠佳,与周边环境缺乏联系。

2.2 使用人群分析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约17.6 万人次/日,占广清衔接总量的35%。

3 设计方案

3.1 设计理念

本项目基于互动视角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考虑周边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以开放的视角重新搭建景观与城市、周边环境、人的互动关系。项目设计以解决交通问题为出发点,科学组织各类车流、人流动线,提供适度的现代景观空间,通过整合交通系统、集散区、休憩区、活动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为过境旅客及周边居民提供舒适、自然的空间,提升清远市的城市形象。

3.2 实践策略

3.2.1 “城市公共景观-城市”的互动

“城市公共景观-城市”的互动主要通过多元互动策略实现公共景观与城市大环境,如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安全等的相互关联,构建整体风貌与结构[4]。

(1)与城市绿地规划衔接。

清远市发挥湾区“桥头堡”的区域优势,通过城际轨道连接清远与广州中心城区。根据相关规划文件,清远市清城区构建与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相协调、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绿地功能多元复合的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依托绿水青山自然优势,打造集田园生态休闲、乡野山林度假为一体的全域旅游集散地。

本方案设计理念融合龙塘镇的水田自然风光,抽取梯田自然曲折的线条形式,通过铺装和树池形态,表现龙塘自然梯田的美态,打造具有生态性、田园气息的交通枢纽广场,充分利用现场2m 的高差,设计分级台地、分级树池,营造多层次、具有竖向性的景观效果,展现清远市山水名城的城市名片。

(2)保障城市安全。

城市开放空间与自然区域相互衔接,以自然生态的方式管理城市雨洪径流。本项目排水系统设计利用广场地形高差优势,从竖向上划分3 级台地,每个平台交界处设置雨水沟,在场地低处设置下凹绿地,雨水通过广场铺装地表径流进入雨水沟收集后接入城市管网,降低对土壤的侵蚀。最后一层的雨水进入下凹绿地,通过植物的过滤、阻滞净化水质,减少受污染的地表水进入周边河流和居民区,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有效缓解场地雨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减少洪涝灾害。

广场设计结合城市防灾避险功能要求,设置3 条以上的便捷疏散通道,以及面积约2000m2的空间容纳避难人员,服务半径覆盖为500m,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保障旅客和周边居民能快速进入广场进行紧急避难。

3.2.2 “城市公共景观-周边”的环境互动

“城市公共景观-周边”的互动主要指对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环境、建筑、交通建立有效联系与融合,形成功能复合的、多尺度的公共景观。

(1)与周边环境融合。

广场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户外公共空间,集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5]。考虑与未来商业区衔接,广场在与周边道路交界面处理上,通过3 种不同规格的芝麻灰、中国黑、芝麻黑花岗岩组合成带有指向作用的硬质铺装,结合缓坡与台阶设计,增添场地的现代感和商业氛围,将四周人行道纳入广场铺装统一设计,通过把广场铺装、树池绿化向人行道延展可以向行人暗示进入广场。

(2)与周边建筑协调。

站场建筑为中式现代风格,立面主要为灰色石材贴面,入口为红色简洁线条设计。广场设计通过铺装材质、颜色等实现与建筑形式相呼应,并且通过配置开粉色花的植物与建筑红色入口相映衬,视觉体验上让人感知场地的和谐统一。

(3)与交通动线整合。

以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交通系统的整合为契机,通过路网结构的调整、可达性的加强以及交通空间的多样化表达来实现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空间的有效联系与互动。通过整合场地内外交通资源,构建起集轨道、公交、汽车及步行系统于一体的高效交通体系,从而提升场地的可达性,增加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带动作用。

考虑日后车流量大、停车难的问题,满足交通枢纽站场便捷通行的需要,站场内设计单向三车道环型交通路网,在4 个方位合理布置4 个出入口,直接接入周边的主干道,满足站场内车辆快进快出,避免拥堵情况。结合站场建筑主要进出口位置进行交通动线组织,设置2 个社会车辆停车场、1 个公交车站场以及出租车临停车位、公交停靠点等,提供小车停车位222 个、大巴车位5 个、公交车位14 个、出租车车位20 个、充电桩车位10 个。严格落实人车分流措施,减少不同流向的交叉干扰。实现交通站场内无缝的换乘,减少站场内交通压力。在前后广场分别规划设置公交停靠点,在场地东南部规划设置客运公交站场,解决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连接,满足旅客、市民绿色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效率。

通过交通路线、停车场及公交首末站场位置方案比选,确定最优的人行和车行动线,缩短换乘时间及距离,设计足够的停车位,保证停车空间与换乘路线流畅、互补干扰,将换乘人员及时进行引导、分流和疏散,尽量实现“零换乘”。站前广场顺利引导和集散人车流,组织各种交通方式井然有序的运行和换乘,整合形成互相连通和转换的交通体系,有助于提高周边及城市交通变得顺畅和高效。

3.2.3 “城市公共景观-人”的互动

“城市公共景观-人”的互动通过城市公共景观对人的体验的影响,如尺度、心理以及参与等,实现互动关系。

(1)广场尺度控制。

空间比例不仅从感官上影响使用者的感受,而且影响广场及建筑的功能布局。以人的主观体验为中心,以互动营造为出发点,适宜的尺度促进人在空间中逗留。220m 是人们乐于接受的步行距离。站场建筑高度约18m,前广场宽度设计为200m,直径为55m,后广场设计宽度为168m,直径约87m。广场边围尺寸比值在1:2~1:3 之间时,具有较理想的空间品质,空间围合以及视觉效果最为和谐。因此在D/H=2:1 的广场位置,直径约36m 处设计广场重要节点,在前、后广场设计由高大常绿乔木与不规则树池围合的开敞空间,为旅客提供一个最佳观看站场建筑的观赏点。

(2)环境心理。

地形变化具有重要的视觉、功能以及心理结果。具有适度地形变化的广场景观比完全平坦的广场更有美学吸引力。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强化观望人群的吸引力。利用场地2m 的高差,设计分级阶梯和自然放坡,为使用者打造富于地形变化的空间,增强场地的安全感。

绿化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为使用者提供多方面的感官享受,产生放松的心情。

整齐排列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视觉引导、规律性和韵律感。在位于场地高点的主车行道两侧树池,种植高大挺拔的开花行道树大腹木棉,搭配开花地被韭兰,打造整洁、有辨识度的景观大道,与站场建筑红色入口相呼应,让旅客感受到强烈的欢迎仪式感。规则式种植地被,统一以条形形状为主,利用植物种植形态强化引导性,与地面铺装铺设方向搭配一致,保持与站场主体建筑在平面上垂直,从视线上加强引导旅客进出站场方向功能。

在广场中部,种植以常绿乔木为主,如香樟、台湾栾树、海南蒲桃等,搭配种植修剪地被,如九里香、金叶假连翘、翠芦莉、银边山菅兰、红檵木等,植物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和降温的效果,为短暂停留休息人们提供舒适、自然的体验和视觉、嗅觉的享受。

在广场边界树池,根据植物不同的观赏花期,在不同分区合理配置1~2 种主体开花乔木,如大腹木棉、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大叶紫薇,搭配低矮地被,如漫花生、葱兰等,营造四季皆有可看的景观,丰富四季季相变化,提高场内外的视线通透性,为人们提供的视觉、嗅觉的享受,图1 为项目总平面图。

图1 项目总平面图

(3)使用者参与。

使用者通过空间的引导、信息的指确立自己的方向和路线并利用有效信息达到目的地。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步行不产生抵抗的距离为400m,时间约5min;当步行空间环境较好,同时目的性较弱,人们乐于接受的步行距离会适当延长。因此,结合对流线及换乘方式的分析,考虑使用者对换乘目的地的可接受距离,通过合理的交通空间布局,控制需要换乘交通的位置距离站场出入口不超过400m,换乘时间控制在5min 内,并设计不同路线的顺畅衔接,避免路线切或交叉混乱。

4 结语

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作为人、自然、社会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物质载体,缺乏互动性的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脱离于周边环境,也违背以人为本的建设初衷。基于城市公共景观互动式营造策略,广清城轨龙塘站广场景观设计从城市公共景观-城市、城市公共景观-周边环境、城市公共景观-人的三个层级,以解决交通为出发点,以互动的视角重新搭建站场与不同空间的有效联系,科学梳理交通秩序,构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营造与城市文化形象、周边自然环境、人文关怀协调统一的城市公共景观,发挥“城市客厅”的重要作用,引导绿色低碳出行的新时代生活模式,实现人、自然、社会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

自2020 年7 月广清龙塘站通车试运营以来,广清城轨客运量不断提升,龙塘站广场接待客流量也与日俱增。广清城轨龙潭站广场经过景观设计,有效解决场内交通换乘问题,满足使用者出行、休息、活动等各种功能需求,体现城市面貌,有效促进清远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配合国家低碳城市建设。

猜你喜欢
站场换乘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贝雷梁在道路下穿铁路站场工程中的应用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微型注浆钢管桩在高铁站场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油气站场甲烷排放检测技术及量化方法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北京地铁连拱换乘通道下穿引桥施工沉降控制研究
广场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