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丰,麦耀锋
(1.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听涛区为一独立山体,占地15hm2,山脊为南北走向,公园山体相对高度60~70m,最大高程位于公园中间,为103.0m,最低高程位于公园西北角平地,为35.0m。地势为平地[1]。山顶有两处平地,公园西面、西北面山脚及部分山顶场地坡度小,地势相对平坦,设计中可作为园内主要活动场地考虑,其余山体均呈现明显的坡度变化,则需结合地形及登山道设置简单休憩平台,避雨亭等外部资源。可瞭望福田区,领略城市繁华的风景线。西北处有一平坦地块,可为游人提供活动的空间。南面紧邻梅林路为挡土墙护坡[2]。西南地块紧邻梅秀路,地块内有一片较为茂盛的荔枝林,其余地块为建筑。山峦相对集中,地形起伏连绵,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岭地貌。
公园的整个山脊呈南北走向,山体主要为东坡和西坡,都能较好的接受阳光照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山体内植被丰富,为山体植物造景提供了有力保障。园区周边有福田文体公园、梅林公园古荔区、彩色梅林区和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梅林水库及等自然景观,与多个绿地系统连成一体或隔空向望,有利于园内生态系统及景观视线[3]。
梅林公园现有的树木种类以经济树种桉树为主,品类单一,现有的自然景观观赏价值不高。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选用乡土材料、乡土树种进行营造,考虑现状场地在整个绿地环境系统中的定位,立足公园特有的自然环境、地方传统,以及文化等特征,在合理应用当地材料及生态环保的建造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公园特有的精品景观[4]。
梅林公园紧邻市区,北侧临二线路,西侧临小路,园区南面即为次干道梅林路,地理位置优越。公园临近深圳地铁9 号线下梅林站(C 出口)和地铁梅村站(E 出口),周围有多条公交线路通达,交通较为便利,可为游人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
梅林公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梅林片区,梅林片区是福田区居住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之一,周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是福田区重要的区域之一。由于开发历史较久,梅林公园现有的景观环境已经稍显破旧。整个片区拥有近30 万人口,周边又有大量住宅区及商业区,人口密度较大,社区较为成熟,且园区东南面为特警队,西南面是深圳市基督教深圳堂,周边企业较少,居住人口较多,人流量较大,为公园提供了大量固定的游人。
场地功能组织性不强,公园周围交通环境、功能分区以及相关功能无法很好地衔接,在游园时会造成体验感的缺失,场地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场地设计中要合理规划不同的功能分区,尤其要特别注重休闲娱乐区域、停车区域、后勤服务等区域,以及场地与建筑内部功能的相互关系,优化各功能分区出入口设计及流线设计等内容,对场地相关基本元素尺寸进行推敲,以此来增强游园的体验感和舒适性。
场地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且植物生长不良,亲自然体验不足,南入口场地为狭长型场地,且对面有约7m 高挡土墙,游客入园的景观效果不好。公园景观设计要体现“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有粗有细”的理念,在充分应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增加多层次的景观设计,使得元素与元素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比,搭建从不同视觉入口进入都能体验美感的游园环境。
公园暂无停车场地,仅限公共交通通达。无避雨设施,园区内无标志性的场景,不具备可识别的地标性构筑物或者景石,无重要的景观节点,虽然山上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可由于山上多坡地,没有一个可供休憩,远眺的平地,缺失供游客使用的观景区域,无设置供市民交际、健身活动的开敞广场。同时,也未设置应急情况下大型消防车出入的道路。
公园毗邻梅林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周边人口稠密,以“回归自然、健康为本”为理念,打造一个以服务周边群众为主,以登山、跑步、游赏观景为主要内容的,面向社区服务的市政公园。为以健康参与为核心的“绿色梅林”增添一层更好的注解。作为便民服务的社区型公园,一些基本的活动功能要求得以满足。在线条感方面融合了摇曳的叶片的形态,浮萍的簇心圆,以及竹林风涛的流力感与层次感。
园内山体土质良好,植被丰富,生物资源多样,为山体植物造景提供了有力保障。山顶有多处平地,或视野开阔或大树成荫,在此或可闭目听涛,或可远眺城市繁华。由于山体的底层部分以风化花岗岩为主,因此应考虑利用现有的地貌,山上多个天然石景可供欣赏,设计可以以石为景或休息点,也可增加塑石景观扩大石景。西南区地块内有一片茂盛的荔枝林,树荫很大,秋季结果也很多,设计可以将其作为林荫空间,同时作为观景区域,充分利用原有资源。不设围墙、栏杆硬质遮挡,柔化城市公园边界,促进城园融合。
本着各个区出入口方便联通,互补的原则,进行听涛区的出入口规划,共设三个出入口。其中,西入口地形较缓,周边就有嘉鑫阳光等多个大型住宅区及南开学校、基督教堂等,同时方便连接古荔区的东南入口。北入口紧邻二线路及林泉区入口,且坡度较平缓,适合设置停车场,因此是连接梅林公园各景区最方便的车行入口。南入口虽然高差较大,紧邻城市次干道,周边临近梅林二村、三村等大型社区,人口稠密,是主要游客的进园方向,因此在此有必要设置出口,在考量中选择东南角高差只有6~7m 的地形最平缓处设置登山道,在护坡下离人行道还有15~16m 的开敞位置树立标识,设置了南区的出入口。
南入口场地为狭长型场地,且对面有约7 米高挡土墙,设置塑石假山和草坡地形种植区,可以遮挡挡土墙的不良景观,顺应原有的场地地形,也巧妙的减少了场地内弃土和挖填方的数量,节约了工程的成本。在塑石上阴刻公园名字,醒目大方。假山上点缀种植花灌木丰富景观变化,草坡地形与碎石座墙结合,增加广场景观的实用性。设置阶梯在挡土墙东南侧让游人拾级而上,增加游览路线。釆用竹子及乔木进行阵列布置,乔木选用开花树种,营造主题花林,对南门进入的游客起到了很好的标识性,同时乔木的遮挡,使游客游线中的视线进行了虚化,起到很好的遮挡和造景效果。在入口的两侧,设置了大量经过打磨处理的花岗岩座椅,长条的座椅,围合成了两个街角花池,座椅可供游客休憩,花池可建成花境,增加了南入口的标示性,也增加了绿地的层次感。铺装采用透水铺装,铺装样式选用数码纹,排列有规律,且极富现代感。并考虑残疾人出行,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如图1、图2 所示。增加了西入口广场利用地形设计了花台及登山道入口,选用大型景石嵌入公园LOGO,具有观景和标识的作用,用天然不规则石材对挡墙进行贴面,并在周围营造花境,通过楼梯与原有建筑改造好的管理用房相连,这个区域为中式岭南风格,小桥、跌水、精致的绿地等景观元素,把气氛营造的格外清晰雅致,半山广场建于平坦空地上,绿林环抱,广场形态以叶片的卵圆形和风涛竹浪的流动感为灵感。设计了流线形的空间。与北侧长条形阳光草坪组合成了一系列的动静活动空间如图3 所示。北面,临近二线公路,是公园主要出入口之一如图4 所示,并连通公园电瓶车车道。场地以功能性为主,设置停车场,垃圾站和入口集散广场,主要为游人进出公园提供便利的服务,道路两侧设置竹林。入口处设置有休闲座椅,不同时节开花的树木,如1—2 月开花的风铃木,10—12 月开花的美丽异木棉,冬季开花的鸡蛋花,共同营造了入口的风景。绿涛广场为全园最高点,地势平坦,此广场设计听涛亭及1 个廊架,供人休息赏景。恬然安逸聆听风涛。
图1 梅林公园听涛区南入口正视图
图2 梅林公园听涛区南入口俯瞰图
图3 梅林公园听涛区西入口侧视图
图4 梅林公园听涛区北入口正视图
山体公园的人性需求,结合大自然的地形与景观,基于不同类型游客的体能和游园需要,听涛区开辟了两条不同性质的郊游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5]。设计慢跑径,适合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慢跑锻炼的人士。听涛区利用主环道形成一个环形的慢跑路线,全程约1km,很适合喜欢跑步健身的人士。设计登高径,适合喜爱体育锻炼的人士使用,主要设于坡度较陡的山坡地段,设置登山台阶,供游客登山健身;同时也可供游客重阳登高,同时在登山道的沿线,设置了一条线性的观景长廊,以及一个小型的观景平台,可供游客远眺,一眼望去,福田区的城市天际线此起彼伏,十分壮观,大街小巷,尽收眼底。平台中还设有休闲座椅,可供疲惫的游客在爬山过程中休憩。听涛区山体不高,沿途设立有很多标识牌,标明植物名称、习性等。目的在于寓教于乐,在游客在园区观赏风景时对土生的植物、生态有更全面的了解,让游客享受在园区内发现新鲜事物,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乐趣[6]。结合公园景观和雨天遮雨的需要,在不同位置布局,按照均衡布置、方便使用的原则,在公园内两处人流聚集量大且可识别性高的地方设置了两个避雨亭。
梅林公园听涛区的建设工程构建策略,根据其地理现状的分析及特点,找出现状的不足之处,应用场地分析的方法,提出“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设计理念,探求了人们回归与需要公园的心理本源,又在积极健康的层面上迎合了大众对于纾解压力、宣泄情感场所的渴求,从构思之处就无不反映出美好细腻的人性共鸣[7]。用自然界中有情绪的元素符号规划设计场地、连通道路系统。着力于从公园的实用性、方便性出发,建设出一个主要服务于周边群众的全天候开放的,受市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市政公园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