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太湖水网

2022-11-19 08:07法人姚瑶
法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太湖流域苏州河清淤

《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太湖令人心驰神往。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地跨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然而如今自然和谐的太湖,水环境治理之路并非如想象般顺畅。多年来,相关部门通过专项行动,建设一系列水环境治理举措,持续优化管理,才使得太湖流域水环境得以改善。

生态清淤进入新阶段

2007年,太湖暴发大规模蓝藻,区域饮用水水质遭受污染,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太湖蓝藻多发频发,根本原因在于入湖污染负荷高。为找准入湖污染负荷主要来源,我们采用逐年分片方式开展太湖上游地区水生态环境问题核查,找准问题症结,督促地方政府加强治理。每年3月到11月,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巡查,紧盯贡湖沙渚、锡东等重要水源地,督促地方落实防控措施。”11月5日,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章元明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近10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湖流域初步形成了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的双赢发展格局。

从具体城市来看,江苏省无锡市与太湖有极为紧密的关系。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赞誉,足见无锡市鼋头渚景区的山水园林胜境。无锡地处太湖西北部,拥有太湖水面面积758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的32.4%;拥有太湖岸线142公里,占全湖总岸线的1/3。太湖是无锡地区水资源调配中心和洪水集散地,对全市水资源供应、水安全保障具有决定性影响。

11月7日,无锡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年来,水利部门蓝藻湖泛防控、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治太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入湖河道综合整治等治太工作有力有效。“2007年至2021年,无锡共进行了两轮太湖生态清淤,解决淤泥出路问题,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清淤方量约2910万立方米,占全太湖清淤总量的70%以上,建立了阶段性大规模清淤和常态化应急清淤相结合的生态清淤体系,有效控制和减轻太湖内源污染,达到了改善水质、降低蓝藻湖泛隐患的效果。”

特色法规实现“退圩还湖”

“这么多年来,太湖最大的变化就是水变清了,周边自然环境变好了,公共设施更健全了。”家住无锡市经开区的岳明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对于靠水吃水的当地居民来说,在太湖周边养鱼、开渔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家庭将湿地围起种田、养鱼。然而这些行为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本地水资源不足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并存,不同行政区域间的水资源配置和保护缺乏统筹考虑。流域人多地少、人多水少的矛盾逐步显现,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饮用水不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当时,圈圩、围湖造地等问题也未得到有效治理。这些流域水问题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鲜明的太湖特色,迫切需要出台专门的法规,将国家有关法律制度与太湖的特点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具体化,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保护制度。

2011年11月1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是中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建立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规范了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强化了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了水域岸线保护,完善了保障机制和监督措施,其制定和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印发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和发展引擎,河湖开发利用程度高,涉水活动频繁,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流域水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1月2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下称“水利部太湖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05年“一湖两河”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制度基础上,水利部太湖局联合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创新建立太湖流域片水行政执法协同机制,探索在上海率先建立常态化流域区域执法协同机制,协作范围、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拓展。以执法协同机制为平台,水利部太湖局累计开展了70余次流域区域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检查,依法处理了违法填湖、任意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上百起水事违法案件,有力保障了水域岸线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岳明告诉记者,如今在太湖周边,那些曾被圈起的湿地已经成为了“半水半岸”的湿地公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是关键

在太湖流域保护治理工作中,对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是关键一步。以上海市为例,当地以苏州河综合整治四期工程为引领,带动全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据了解,苏州河源自太湖,属于太湖水流域,全长125公里,经苏州入上海,流经上海境内53.1公里后注入黄浦江,是上海除黄浦江外最重要的河流。

1920年以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苏州河,开始出现黑臭现象。

1984年,为了缓解和遏制苏州河、黄浦江污染问题,上海市委、市政府聘请国际团队与本地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提出了合流一期工程,有效截留苏州河沿岸污染源并减少苏州河对黄浦江的污染。在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带动下,上海系统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上海作为百年以上的老城,污水和排水系统非常复杂,其中浦西中心城区仍保留着和纽约、伦敦等老城市类似的雨污合流系统。这套系统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排污、排涝作用,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合流制系统的问题逐渐暴露,大量污水通过管网和泵站滞留,下雨时直接排放河道,造成黑臭。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2000年在苏州河治理一期、二期对周边泵站和管网混接进行重点地区、重点泵站的改造。2021年,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7%以上,为城市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整治后的苏州河河道整洁、水面干净,两岸建起23公里的绿色走廊和65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市容大为改观,生活、休闲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王建新/摄

跨部门执法协作见成效

由于太湖流域为跨省水流域,涉水执法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水利部太湖局运用流域片省级河湖长制联席会议、与苏沪浙闽皖省级河长制办公室协作机制、流域片水行政执法协同等平台,指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监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作互动。

2020年,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与水利部太湖局签订了《太湖流域跨省河湖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在信息通报、会商研判、应对处置、执法检查、协作交流等方面提出新的合作框架。“流域有关地方政府和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紧密配合,齐心协力防控流域性、区域性环境风险。” 章元明表示。

据了解,2021年太湖流域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比例达86.9%,较2016年提高了28.7%,已连续5年无劣Ⅴ类水体。在“十三五”期间,太湖全湖平均水质稳定为Ⅳ类,太湖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定保持在轻度富营养状态。经过多年治理,太湖终将温情之美展现在世界面前。

猜你喜欢
太湖流域苏州河清淤
西安城运公园兰湖清淤方案比选分析
2022年“引江济太”水量调度达6.08亿立方米
捷龙轮清淤工艺研究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大型输水明渠清淤系统抗浮稳定性分析
苏州河
太湖流域典型桃园氮素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产量的影响
苏州河
太湖流域蔬菜生产区氮输出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