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恢复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2022-11-19 23:52孙津若
现代园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植被边坡绿化

孙津若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生态恢复是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经自我控制,以受到轻微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貌,以及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在美化道路沿线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还要保证能缓解驾驶者的视觉疲劳,减少汽车噪音,以及吸收尾气和降粉尘等能力[1]。在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探索以生态恢复理念为基础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重要目标。在高速公路持续发展中,正式运营路线的维护管理压力较大,同时,部分路段景观绿化植被不能发挥自我修复作用,需要进行人工修复,加大了道路养护管理的压力。生态修复理念可提高绿化设计的合理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1 绿化设计理念和基本原则

1.1 设计理念

主要为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理念,遵循“安全、通畅、环保、节约、耐久”的指导原则,按照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1.2 指导思想

景观设计方面的指导思想则是坚持“恢复生态、改善生态、经济合理”,重点考虑项目沿线气候恶劣、土地瘠薄,不宜于植被的生长等大部分地区,在适宜绿化的地段种植植被以改善路线景观。从而促使高速公路融入大自然,并形成一处独特的景观,具备良好的路容视觉,保障服务功能多样化。环境保护方面的指导思想则是最大限度降低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容易受到破坏的环境,降低因施工导致的环境破坏。

1.3 设计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美化设计原则为满足道路交通功能需求,改善行车条件,以确保高速公路能安全、快捷、舒适的运行,并增加道路绿色植被,以促使道路更具有当地特色,提升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质量。设计原则应结合乔、灌、地被物的绿化格局,多层次、丰富景观绿化立体表现。当地树种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获得不错的景观效果。在项目区种植植被,需要采取生态学方法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设计。

2 基于生态恢复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要点

为了满足生态恢复的需求,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实际设计中,应采取适宜的绿化方法,且落实边坡、中央分隔带及服务区等区域的绿化设计。

2.1 选择绿化植物种类

环境保护措施中,植被恢复依赖于选择的绿植品种,“适地适树”是绿化建设的主要原则,以及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及互补性,以当地树种为主,通过试验选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引进树种。在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公路结构的特点、立地条件等,且注重管理维护条件等因素,需要注意以下4 点:(1)以当地树种为主,可在树种获取途径方面得到便利;(2)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不妨碍交通及不会对当地农作物产生生物侵害;(3)树木具有较强的萌蘖性,易于成活及耐修剪;(4)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性,易于管理维护。

2.2 采用植物配置方式

较好的植物配置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同时美丽且丰富的植被景观能使旅客产生愉悦的心情。高速公路绿化是由边坡绿化及互通绿化构成,其中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稳固护坡,以避免雨水冲刷产生泥石流等情况,植物的配置需要最大限度不影响自然地形地貌及植被,应用根系发达、易成活、易管理维护及具备景观效果的树种。互通绿化则在高速公路交叉口,较易成为旅客的视觉焦点,其绿化方法主要分为2 大类:(1)由植物构成的大型模纹图案,花灌木按照不同的线条造型进行种植,以体现出大气简洁的景观。(2)属于苗圃景观,根据乔、灌、草的种植形式进行种植,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并具备生态及景观功能,同时价格低廉。

2.3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设计

应注重地面绿化,根据当地路段气候环境情况,应用适合当地的隔离带植物,以提高地表覆盖率,防止隔离带表土带入路面造成污染[2]。应合理选择花色和叶色植被,使隔离带具有更好的观赏性。绿化措施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遮阴和防眩光效果,还要有良好的道路观赏性,采用等距种植方式形成篱墙,可使其呈现波浪状、锯齿状等。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抗性,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后期良好的修剪效率。对于点缀式植被,应有组合型和单株,仍采用等距种植法。简化植物的形状,可制成柱状、锥状等形式。

2.4 边坡防护绿化设计

在公路边坡绿化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边坡坡度选择根系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可应用适合的攀援类植物[3]。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绿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并提升高边坡的稳定性,避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对于斜坡底部凹槽,需采用吸尘能力强的树木;在山地高速公路绿化中,还要做好边坡的保护工作,提升绿化设计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而提升生态效益。

2.5 立交及桥涵绿化设计

桥涵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野生动物通道功能,以降低公路建设隔断原生态群落的影响。桥梁属于山区、江河等路段较好的通道方案,其兼顾了修建的需求,并满足了动物通道需求[4]。路基下若涉及涵洞,可满足排水功能外,动物也能从涵洞中通过。立交桥的绿化设计,需要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兼顾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和行驶视觉效果。较为多见的绿化方式有复合式、平栽式及开阔式。其中开阔式和草坪面积较广,种植树种多为独植树木,同时还要种植模纹地被,其中平植式主要种植乔灌木。复合式则是将上述两种进行结合。

2.6 服务区景观绿化设计

服务区的环境绿化设计,需要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可有效缓解驾驶人员心理及视觉疲劳,以充分发挥服务区景观效果。在服务区的环境绿化设计中,需要细致划分服务区功能,防止单一性设计,以促使景观效果具有多样化[5]。比如停车区域应考虑生态恢复,绿化停车场的地面,形成生态型停车场,在停车地面种植草的同时,在停车位间种植适当的乔木,以起到遮阴效果。加油站绿化要在满足景观绿化基础上,注重预防火灾、污染等。

3 生态恢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注意事项

根据科学景观绿化设计理念,可提高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的恢复速度,同时可对沿线自然及人文环境形成良性影响,需注意以下5 点。

3.1 提升景观绿化效果及绿化生态工作

若绿色景观处于轻度破坏时,其能自行恢复。但在景观绿化受到严重破坏时,则需要采取相应的人工措施干预,其恢复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且会产生较多维护费用。在绿化设计期间,要提升设计及管理水平,从而改善绿化效果。如进行高低搭配方法,合理调整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相比生态恢复,绿化质量提升为人工行为,其二者需要兼顾,为此,要高度重视融合两者的关系,以改善高速公路环境[6]。

3.2 合理协调人文环境与自然景观

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景观对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并影响沿线人文环境。如高速公路建设在村落及城镇旁时,汽车行驶中所产生的尾气、噪音等可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并按照当地人文环境特点进行合理设计[7]。如在降低噪声影响的设计时,可采取生态及物理降噪,在靠近居民生活区的道路边缘安置降噪网、板,并植造防护林,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尾气。

3.3 重视生态绿化边缘过渡

在绿化边缘区域,应最大限度提升环境过渡的自然性,促使道路景观和周边环境能较好的融合。充分应用自然生态修复的特点,以获得边缘区域过渡效果,降低破坏景观相似性。设计时,应结合该区的生物特征,保证过渡区设计具有科学性[8],有益于植被生态较好地过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4 兼顾生态恢复及绿化质量

生态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不高,其可自行恢复。但如果高速公路发生火灾,导致原生绿化严重破坏,如果没有人工干预,一般需要将近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在景观绿化设计中,需要人工管理,以确保绿化质量[9]。

3.5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行政监管力度

应加强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的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苗木产地防疫检疫工作,苗木检疫合格后,要有相应的苗木检疫证及木材运输许可证,才能准许运输及栽植,禁止带病移植,以免产生病虫害对周围农作物及原生树种产生生物侵害[10]。另外,需要控制种植土的质量,所采用的种植土,需要国家相关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可准许采用。禁止采用不合格的种植土。根据情况改良种植土,以改善种植土的疏松性及保水性等,确保绿化植被能顺利生长。密切监管植被的栽植质量,按照栽植标准,避免栽植坑大小不一,不满足栽植标准,以及植被标准(树种、树型)不符合要求。另外,要建立责任制度以确保绿化的有效施行,比如所选择的苗木、花卉等植被检测出病虫害,需要追责相关部门及个人,以避免监管不力的情况发生[11]。

4 结语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能为高速公路创造美丽的“风景线”,提升驾乘人员出行体验。因高速公路具有较广的跨度,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其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因地制宜。优先考虑生态因素,并满足实用性、经济性需求。充分融合生态恢复理念及景观绿化设计,以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后期管理维护的压力。

猜你喜欢
植被边坡绿化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追踪盗猎者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我爱绿化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