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读后感

2022-11-19 19:57安徽省界首市第二小学程国林
小读者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读后感原文习作

安徽省界首市第二小学 程国林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读过一篇美文、一本好书或者观看一部电影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受和体会,或者受到一些启迪和教育,而将它们写出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但能加深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不过,从一些读后感来看,存在颇多问题:一是读后感中的故事所占篇幅太长,感悟太少;二是“感点”不明确,也没有结合文中的情节进行阐述;三是很少联系实际,或者选取的事件与“感点”不符,只是为了联系而联系。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一、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所谓“感点”,就是所读文章或书中让你感动并促使你进行思考的某句话、某个内容或全文的中心点。对一篇读后感来说,“读”是基础,“感”是“读”的延伸,而“引”是“感”的“落脚点”。读完一篇文章,往往会产生很多感想,这就需要从中选择自己感受最强烈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引述原作中与“感”相关的内容,可以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或关键语句,也可以用概括的语言介绍相关内容。当然,引述时语言要简洁,不能大段照搬原文,不要以引述代替感想,否则,只有“读”而无“感”,会给人喧宾夺主之感。请看学生习作《团结就是力量—读〈章鱼国小时代之超级小学“声”〉有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开始后,爱出风头的小白菜成为一名舞蹈演员,而声音特别小的小蚊子成为一名领唱,聪明好学的书架成为一名总指挥……虽然他们在此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再加上校联考带给他们的压力,使他们难上加难,但是,他们靠着团结、友爱、进取的精神,以及无限的创意征服了观众。

这段文字简要地概述了原文内容,突出“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的确,一个人的力量稍弱,可如果将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能战胜一切!

二、分析评议,提炼观点

引述相关内容之后,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分析,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由于我们所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这时,就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富有新意、最觉得有话可说的某个“感点”,简洁、明确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比如写《孙权劝学》的读后感,可以从吕蒙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个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孙权善于劝说和引导他人来谈,还可从学习的内外因以及鲁肃重学识等角度来写。比如优秀习作《永不放弃,知难而进—读〈始皇陵中的永生石〉有感》:

读完这本书,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永生石是假的。不过,在麻团科考探险队寻找永生石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永不放弃的精神有多可贵,只有永不放弃,才能达到目标。作为领头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团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同样,作为班长,作为班级的领头人,我要以身作则,带着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准备着,做祖国的接班人。

文章概括了科考队员探险的事迹,突出“永不放弃,知难而进”的重要意义,并对此事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令人耳目一新。

三、联系生活,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空洞地讲道理,一定要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联”是读后感的主要部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联系原文,发表感想时,恰当地把原文中的词句融入论据;二是联系实际,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切记不要写成自己对取得的某项成绩的总结,也不要写成一份检讨书;三是联系社会生活中与此类似、相关或相反的现象(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做到言之有物。当然,还要注意时时呼应“引”的内容,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比如学生习作《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读〈长征路上的“红小鬼”〉有感》一文中,这样联系生活:

读完此书,我心生惭愧,觉得自己很渺小。平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或是被爸爸妈妈批评时,我觉得很委屈,就想打退堂鼓;当取得一点点小成绩时,我又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和原作中那些英雄相比,我简直无地自容,可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鼓舞——红军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坚忍不拔、勇往直前,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呢?

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与原作联系起来,选择“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这个“感点”,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拓宽素材,使读后感情真意切,感人而有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这是读后感进行收尾的环节。具体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强化“感点”,照应开头;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还可以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收尾,文字都要精练有力,并且恰当地回扣“读”的内容,使之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比如某同学读了《鱼丸姐姐的微笑》一文后,读后感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让我们一起向明天的幸福生活前进,一起学习鱼丸姐姐这种知足、乐观、懂得珍惜的精神吧!

作者在文末发出号召,重申主题。

又如贾鹏飞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读后感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青年朋友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学习保尔的精神,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一块“好钢”,并用在“刀刃”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在结尾处既提出希望,又发出号召,同时,也强化了文章的“感点”。

总之,我们要在熟练掌握读后感一般结构的基础上对之灵活运用,适当变化,不仅要做到“读”与“感”的相互交融,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还要“感”得实在,有针对性。

猜你喜欢
读后感原文习作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