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濛 李志坚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综合英语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锻炼其英语思维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传统高校综合英语课堂多将其学习重心放在教师单向讲授,课堂学习氛围枯燥,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师生合作式课堂,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充分达成教学目标。
“共同体”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即人的意志的统一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共同的精神意识[1]。
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生共同体”的理念,他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学科层次及个人层次上的“交流存在”[2]。作为一种理想的校园师生关系,师生共同体要求教师及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交流当中形成教学活动,达成双方的共同愿景[3]。该理念旨在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和谐平等的交流,共同学习成长。近年国内大力推进师生共同体理念,有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拓展学生认知、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以及促进师生共生及创生,从而形成师生共赢[4]。其一,拓展学生认知是指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讲解所需的授课内容,还应帮助学生认识其所学专业及学科领域,把握发展前景,使学生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探索学习方法。其二,情感交流指的是师生之间坦诚深入的交流,在“一对一”的交流中形成灵魂的碰撞,达到教育的本质目标。促进师生交流能够强化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及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地落实教学。其三,共生及创生旨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赢共生的局面,其具有不可言状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不仅仅凭借知识,更借助于自身经历、情感与理性唤醒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激情,激发其无限的可能性。
以使用《大学英语思辨教程1——语言与文化》为教材的综合英语课堂为例,该教材为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较高中英语课程而言,课文难度较大,字数多,内容涉及较多的语言学与跨文化知识,学生无法在没有其他资料辅助的情况下充分预习课文。近年来“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广泛,但当前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线下授课为主,线上资源不够充足,课堂翻转得不够彻底。换言之,学生无法在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仍全部依赖于教师的线下讲解。
线下课堂多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输出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固定且缺乏趣味性,且教学过分依赖于课本进行,没有充分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做到与时俱进。传统课堂中教师多注重于对课本中单词及语法的讲解,忽视了文化知识的拓展,语篇连贯性及整体性的讲解,造成学生对整体内容理解较差。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活动单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关注度较弱,很多学生难以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和交流,无法将所学内容充分吸收并使用。综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输出模式,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较差,易疲惫,课堂缺乏交流;加之传统课堂下学生习惯被动的知识输入,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随着网络学习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作业大部分都在线上提交,但其优势并未充分体现在该课程当中。综合英语课时较多,相应的作业任务也较为繁重,教师无法及时地给出评价和反馈,且在短时间内无法细致地判完所有学生的作业。该课程的期末测试多为卷面笔试,测评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全方位地评判学生的各项英语能力。课后测评与反馈欠缺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
对教师而言,简单机械地重复知识的输出无法与学生产生积极的交流,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现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尤其对英语课堂而言,单词、语法等传统课堂上的重点已经变得触手可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获取信息,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这可能会使得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不够尊重,影响课堂氛围。由于综合英语课时多,教师备课量较大,加之其他课程教学以及空暇时需兼顾科研及学校的各种考核,重重压力之下无法保证与学生深入有效地交流。
对学生而言,大班课堂教学及单一的教学活动无法使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效果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下降。缺乏交流也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传统课堂中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明确,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的英语思维及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严重偏离了英语教学的初衷。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身就具有交际性。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综合英语课程更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综合交流能力,而非仅以应试为目的。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求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与工作之中。这就要求课堂由传统的单向信息输出转为双向交流互动,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在注重英语知识及英语语法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意愿,增强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其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并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丰富的、与时俱进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的语境,让学生能够同时锻炼英语表达的各项能力。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给予其适当的指导。除此之外,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反馈,增强其学习意愿,为推动后期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生共同体视域下的综合英语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及教学方式的双向化,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主体性是指学生主动参加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学生是发展和学习的主体[5],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其主体性。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学生不应被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与合作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情感。在综合英语课堂中,需弱化教师地位,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共同体教学理念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为引导者与辅助学习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学会自主学习。
共同体目标即师生共同持有的意向,即共同体愿景[6]。以大学一年级上综合英语课堂为例,共同体目标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将学生原有的高中应试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大学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并发展学生合作、创新等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教师应在线上补充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且通过线上相应课程优化预习效果,拓展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课程讲解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解构,针对学生的水平给予合适的指导。在线下课堂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相关活动,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换言之,增加线上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将线下课程变为模块式语言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夯实线上学习内容,完成知识的建构,并提高语言应用及其他综合能力。
1.课前准备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置线上课程讲解基础语言知识,给予学生更高学习自由度及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每个单元均设置线上微课,针对教材涉及的单词语法等进行细致讲解,并针对重难点设置线上测试习题,以确保学生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发现问题留置线下课堂解答。同时为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资料拓展相关知识背景。
2.课堂活动
(1)课前热身。有效激活课堂能够使得课堂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活动,引导其快速回忆课前线上课程内容。例如,让每位学生写下2~3个线上课程学习重点,并组成3~4人小组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互相进行补充和纠正。而后对线上作业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重点解答。若线上作业为客观题,则可利用线上平台统计正确率,教师可以迅速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若线上作业为主观题,教师可抽取1~2份作业做课上点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分析二次修改作业,并在课后进行生生互评。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一定程度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亦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学习他人的创新点,找到不足之处。就线上课程的回顾及解答部分能够良好地将线上及线下课程内容进行衔接。
(2)主题演讲。主题演讲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综合英语课程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演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演讲主题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例如《大学生思辨英语 1》第七单元Japanese Emotionality,文章围绕文化定势展开,则学生可根据该主题自行确定题目,浅谈自己对文化定势的认识,或讲解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定势现象。在演讲者演讲过程中,其余同学均需填写由教师提前准备的“建议卡”,用英文写下该演讲的优点及可以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还可以填写自己对该演讲内容的一些反思。演讲结束后,所有的“建议卡”将会被收集反馈给演讲的学生。这使得每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演讲当中,不管是演讲还是评价反馈的填写,都能够锻炼其英语思考能力及英语表达能力,加强其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思考。通过教师的点评,增加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认识,了解其不同的特点,并且该点评过程为“一对一”交流,能够使师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
(3)角色扮演。在给定场景下,让学生准备10~15分钟的情景剧场。在Japanese Emotionality一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线上拓展资料,扮演Japanese和American在不同情景下的情感反应。在设计剧本及彩排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创新等各项综合能力,同时促进其口语日常表达的运用。该活动能够充分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4)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利用线下课有限时间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包括文章整体行文逻辑、涉及的语言知识点及相关主题拓展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绘制符合自己逻辑的思维导图。通过梳理知识点,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之前以清晰的思路巩固线上及线下所学。教师可在课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并能够通过不同的思维导图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测评与反馈
(1)评学测评。评学测评一般指传统的考试测评,例如期中、期末或各类等级考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评学测评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卷面成绩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但其评价不够全面,因此需要添加促学测评以更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2)促学测评。促学测评基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其现有定位及指导其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及专业水平。综合英语课堂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均可以作为学生能力的一种反馈。例如线上作业的生生互评、演讲的及时反馈,以及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体现出的学生个体差异,均可以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亦可向教师发送“求助信”,提出个人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发送给班级其他同学以匿名的方式让所有人思考并帮助其解决该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及生生均达到了有效交流,并能够针对其各方面能力的展示,给出意见及提升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水平的了解,并对症下药。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语言综合能力的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及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增加师生交流,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安排学习计划;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为后期的教学提供积极的情感储备和正向的学习情绪。在该课程中贯彻师生共同体理念,构建师生和谐关系,能够促进教学顺利开展,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