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艺术使人“金刚不坏”

2022-11-19 18:20曾宁娜邵阳邵东市城区三中380
十几岁 2022年5期
关键词:邵东木心金刚

文/曾宁娜 (邵阳邵东市城区三中 380 班)

在纷扰喧嚣的世界里,能够直面孤独的人,恰恰也是最可贵的。

1927 年,木心出生在浙江乌镇。孙家(木心本名孙璞)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木心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心的家人希望他从政或者从商。少年自由的心怎么愿意被束缚呢?对艺术的追求,让他执意前往“上海美专”开始学习油画。随后,木心又转投至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继续探寻绘画的艺术魅力。

1956 年,已经毕业的木心遭人陷害,被捕入狱。而这一时期,他的母亲去世了。离家多年的游子一心想回到母亲身边。四周高高的狱墙让他望不到家的方向,他只能抱头痛哭。

半年后,木心被无罪释放。平坦的日子没过多久,他的家先后被查抄三次,所有的作品都被烧光。那是木心的心血。随后,他又被关进了监狱,这一关便是十二年。他在狱中一直保持着那颗热爱创作的心。他在夜里坚持写作,前后写下六十多万字。狱中手稿堆得层层叠叠,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难以辨认。那些文章没有对现实的不满,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有如湖面般平静的对艺术与哲学的思考。木心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似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出狱后,木心文学上的征程并未停止。客居纽约时,他开讲了“世界文学史”。讲课的地点不是明亮的大学教室,而是由听课人轮流提供的自家客厅。从浪漫的诗经楚辞到洒脱飘逸的唐诗宋词,从神奇梦幻的希腊罗马神话到风格各异的欧洲文学,木心如数家珍。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只有一群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和一位花甲老人围坐在一起长谈。

木心在讲课中表达出自己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后来,他的学生陈丹青将听课笔记整理成《文学回忆录》出版。书的扉页上写着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

1994 年,离家多年的木心终于回到家乡,可此时的乌镇早已没了亲人的影子,母亲病死,姐姐离世,祖屋也不复当年的模样。伤心欲绝的木心这样写道:“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2006 年,木心回国定居。五年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永远地离开了。

木心这一生,直到去世,他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是陌生的。他三次被囚,一生悲凉,却从未停止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独自一人在漆黑的冬夜,在风雪中前行,只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素材赏析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文/宁奇珍(邵东市城区三中教师)

“木心的做法打破了文化伤感的怀旧和臆想,超越了文学的自我沉沦和哀叹。”这是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志强对木心的评价。

木心无疑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出生在大户人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如果不是莫须有的入狱,木心的人生应该是非常顺利的,他的文学和美术造诣都令人称道。然而,木心三次被囚,第二次入狱时间长达十二年。在狱中,木心利用写“自白书”的纸,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创作手稿,这其中凝聚着他对艺术和哲学的思考。正如他自己所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似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这是木心的心灵独白,也寄托着他的坚守:无论黑暗,无论大雪纷飞,也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技法指导

抓住细节最感人

文/宁奇珍

曾宁娜同学采用以时间为轴的方式,对木心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进行介绍。这样的写作手法,使文章一目了然,条理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看似寻常的小事,以小见大,从中感悟深刻的道理。作者叙述木心讲“世界文学史”时的场景,事无巨细地描写了讲课的地点与听课的人群,看似多余的细节补充,恰恰印证了木心先生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他极高的文学造诣。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与价值。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与文中的主人公深层对话,融为一体。一个个充满感情的文字,最后凝聚成木心先生的高大形象和丰满人格,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所在。

猜你喜欢
邵东木心金刚
追影记
木心《从前慢》
Four Folk 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民俗四则)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邵东:教师两天献血近10万毫升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