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写尽离别时满腔心事

2022-11-19 14:25许敏长沙市芙蓉区楚怡学校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19期
关键词:浙东远山春光

◎文:许敏(长沙市芙蓉区楚怡学校语文教师)

越是抽象的东西越难用语言表达。离别难,要言传离别时的一腔心事更不简单。

王观以一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写尽内心幽微的愁绪,这首词至今仍能打动无数同样困顿的心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上阕用美人流动的眼波喻水,以蹙起的蛾眉喻山,点明行人鲍浩然要去的浙东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下阕“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才”“又”两字将送春与送别友人连接,让词人的伤心更进一层。但词人并未对这种情绪肆意渲染,反倒宕开一笔,在结尾处殷勤寄语友人:如果你在浙东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停下来。既有词人的天真浪漫与豁达,又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全词平白如话,尤其是末尾一句,与口语无异,字里行间可见词人的真性情。

借比喻赋形,让离愁具体可感

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水是与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

王观笔下的山水明媚秀丽,但一个“横”和一个“蹙”字写出离愁深重。词人将山水比美人,美人眉峰蹙起、含情脉脉、欲语还休的样子,正是一腔离愁在心头。

值得一提的是,水和眼波,在古诗中是很常见的联想,如“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一双瞳仁剪秋水”。现在,我们仍常常用“暗送秋波”这个词来写女子眉目传情。以远山喻蛾眉也很常见,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远山横黛蘸秋波”等。王观推陈出新,反其道而用之,用眉峰、眼波写山水,也是新奇。

我们在写送别时,可以从古典诗词中借鉴抒发愁绪的意象,为送别增添一份诗意。比如楚怡学校六年级甲班寇云同学在假期将尽,送别自己的堂姐时, 就借用湘江书写自己的离愁:

我站在路口,眼看你登车启程,沿着湘水,一路向北。我羡慕这幸运的湘水,连绵天际,一程又一程,殷勤送君归;我又怜这多情的湘水,九曲蜿蜒,一如我百转的愁肠。潮水汹涌,一声又一声,打在心上,交织成寂寞的回响。

跟春光同去,让离愁雅而不伤

王观在词的下阕,巧借送春之情写离愁,和他立意相近的还有宋人韩子苍的诗:

今日一杯愁送春,明日一杯愁送君。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

白居易的“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也是将送春和别亲友的心情呼应,大概二者离去时的伤心相差无几吧。

送春在古诗词中也是很常见的话题,诗人对于春天的离去总是分外敏感。青春年华一如明媚春光,春天的离去,提醒诗人们年华易逝。比如张先在《天仙子》中说“送春春去几时还,临晚镜,伤流景”。贾岛为了留住最后的春光,竟然说“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我们在写离别时,不妨将之与春天联系起来,比如楚怡学校六年级甲班王娅岚同学在送别爸爸时便这样写道:

爸爸,姗姗而来的,是别人的春天。我和妈妈的春天,被你早早地带来,又随着疾驰的动车,被你匆匆地带去。爸爸,当你漫步在繁花满枝的广州街头,风过处,飞花万点,落在你的肩头,请你拂去时慢慢又轻轻,因为那是我和妈妈捎去的问候。

猜你喜欢
浙东远山春光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愚公移山》新传
春光无限好 正是读书时
春光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去普洱,寻找远山树林的味道
春光无限
一人行歌
浙东传统村落祠堂史及建筑形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