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元平龙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革新和进步,数字化教学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之中。体育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体质与毅力,这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不了解体育课程的教育意义,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借助数字化教学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体育知识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了解学生的爱好,帮助学生发展特长。
目前体育课堂以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为主,缺乏系统的理论内容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体育动作的要领,让学生模仿并加以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体育知识。学生的体育技能是通过模仿习得的,体育课也难逃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激发。同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各项体育测试,教师更加注重竞技因素的教学,这令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是非常无趣且乏味的。小学体育课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运动增强自身体质,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唯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融为一体,才能使体育课程的教育意义得到有效发挥。
体育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但由于学生不了解体育,因而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抵触体育课程。许多人将体育课与户外教学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中,室内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借助数字化教育为学生创建有趣的课堂,帮助学生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边看边学,这能使课堂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如果可以感受到学习体育技能的有趣之处,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练习。
例如,在教学“单脚跳”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科普单脚跳对身体的好处,如增加背部、腿部的肌肉力量等。教师可以邀请五名学生尝试单脚跳向前进,有的学生会前进得又快又稳,有的学生则左右摇晃站不稳。此时,教师便可告诉学生单脚跳的正确姿势与发力部位,并将正确的发力姿势的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试一试自己能否站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同时,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知识的乐趣。教师借助数字信息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体育课程的有趣之处,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如果无法根据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开展训练,就可能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体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如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受伤,这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不仅能让学生找到自己与体育相关的兴趣爱好,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关键阶段。由于没有具体了解过与体育相关的信息,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体育运动。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长,例如有的学生弹跳力极佳,有的学生耐力很好,有的学生跑得很快,这些体育素养都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特长。这样,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就会更具目标性,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积极地学习和练习。
教师借助数字信息化教育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教学项目与体育技能,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将跳绳、跑步、跳高、跳远、踢毽子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将不同项目的体育技巧知识做好整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锻炼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练习,与学生一同分析做得好的地方与做得不好的地方。数字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喜好找到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在快乐中学习与进步。
数字信息化教育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体育思维的激发者[1]。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数字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练习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体育思维。数字信息化可以以其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广泛融合到小学体育理论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以文本与视频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理论教学的常用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跟随课程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武术”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字信息化为学生展示“五步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进行拆分和细化,通过练习拆分动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武术姿势。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冲拳时的力量应该集中在哪里?”“在转身盖掌时,如何保证自己转身更快更稳?”等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练习拆分动作时,规范自己的动作,进而掌握正确的武术姿势。
数字信息化能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使体育知识得到直观的呈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所学知识具有大致概念,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在练习时,脑海中的思维会与自身的姿势融为一体,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体育天赋、运动能力如何,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支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体能训练。跑步是锻炼学生体质、耐力的有效教学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短跑、接力跑、长跑的运动技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要帮助学生完善跑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跑步节奏。当学生掌握了跑步技能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速度上的突破。通过体育课程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增强学生耐力与毅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训练体验。当学生出现挫败情绪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明白在训练中坚持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驱散情绪阴霾,通过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健康的体魄和稳定向上的情绪,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稳健的内在生理环境,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学生定期定量完成体育运动,可以减少学习压力,提高身体对疾病的免疫力。此外,数字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课后作业方式等。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运动情况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在向学生演示动作、让学生跟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容的有效传输。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对学习问题的反馈纠正自身的错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了解体育运动常识和相关体育项目知识。知识的互动传输是学生向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数字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打破体育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诸多互联网社交和视频平台都可以通过学生打卡、教师评判、设置剧情、语音连接、视频连接等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参与到体育互动学习中。
以平板支撑为例,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或者语音会议,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线上答题环节,通过线上答题的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并进行评判。教师还可以通过剧情和动画效果、声音效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例如,在课程设置之初,教师可以游戏作为线索,如果答对一题,游戏人物向前走一步;答错一题则保持在原地;当走到终点时,学生就可以完成所有选择题,并得到积分奖励。此外,在学生进行跟做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平台上传或直播连线展示学生的运动成果,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体育项目的训练是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鉴于体育课程课时安排较少,现场检查学生的训练成果耗费时间较多,教师可以结合数字信息化教学设备丰富体育课堂作业形式。教师可以设置个人体育作业或者小组体育作业,并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汇总和整理,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体育作业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和分析,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件内容,提前将相关课程上传至群组或者学校官网、课程公众号、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在课程开始时提醒学生进行学习,并设置完成课程学习的时间期限。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中的互动选项添加链接,在各重点内容讲解之后,及时设置选择题或者问答题。教师可以采用多选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采用主观题答题的方式,要求学生打字作答。选择题往往可以在学生选择的当下就完成自动评判,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错题情况有针对性重复作答,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观题答题的方式,是指在完成作答之后,由学生提交作业,系统自动打卡,自动排查学生作业提交是否延时。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或后台了解学生的作业打卡情况及正确率,对提交的主观题答案进行评判。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打卡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完成跳绳项目的理论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录制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视频,通过提交小视频,进行作业打卡。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播会议的方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完成打卡。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作业形式,调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想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借助数字化教学为学生创设有趣的体育课堂。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精髓,使学生了解体育课程的教育意义,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畏难心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能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