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11-19 12:48魏姣莉
小学生 2022年9期
关键词:趣味节奏小学生

☉魏姣莉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趣味节奏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帮助其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训练重视程度低且教学方法单一,节奏训练往往仅是一个“识别曲目”的过程,并不能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借助趣味节奏训练开展教学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节奏把握不合理、乐曲掌握困难等问题,帮助小学生感受旋律当中的起伏感,从而在全新的角度解读音乐的价值。

一、认:掌握节奏的基础知识

趣味节奏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活动表现出了更强的互动性、开放性特点,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大。开展趣味节奏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音乐节奏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仅停留在唱、说、读的层次上,并不重视小学生对于节奏的“辨认”[1]。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只能哼唱节奏,而无法说出音乐节奏的特点。而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以“认”为第一切入点,先借助趣味方法帮助小学生认识节奏,随后再开展教学,如此才能将节奏知识带入到课堂当中。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小宝宝睡着了》的教学为例,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趣味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借助师生双方的同步互动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曲目,要求学生在聆听曲目的过程中“识别”乐曲当中的节奏。这一环节,可将歌曲分为多个部分,并要求学生配合曲目作出相应的动作,如当同一个低音出现两次时“举手”,当同一个高音出现两次时“跺脚”。其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趣味节奏训练游戏,如当学生做错动作时要在座位上坐下,以此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节奏。《小宝宝睡着了》较为精短且相似节奏的出现频率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这段音乐帮助学生辨认掌握相同节奏的节奏特点[2]。

随后,教师再给出关于音符、高音的知识,用具象化的材料加深小学生对节奏的记忆。在趣味节奏训练中,教师还可尝试构建“对号入座”的全新教学模式,如先展示节奏,随后再辨认节奏,让小学生掌握节奏的特点,形成节奏感,并学会辨认节奏。

二、读:把握节奏的一般读法

认识节奏只是入门,在随后的音乐节奏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读节奏、识别节奏的基本技巧,从而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趣味节奏训练来落实实现“读节奏”的教学任务,加深小学生对节奏知识的记忆。在传统的节奏教学活动中,对节奏的学习完全以“跟读”为手段,节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也缺乏参与热情,而通过“读”的方式进行趣味节奏训练,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木瓜恰恰恰》教学为例,在趣味节奏训练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分组、对曲目的重新划分来开展节奏识读练习活动。教师选中一段旋律,要求以两名学生为合作小组,开展“旋律阅读游戏”,一名学生负责阅读旋律,另一名学生则根据读的过程打出拍子。在游戏的初始阶段,要控制游戏难度,只要求学生掌握节奏的快慢、保障节奏与歌词一一对应即可,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节奏训练活动的逐步深入,则可对音准、节奏进行重新强调,以三名学生为一小组,一名学生唱节奏,一名学生打拍子,一名学生说出节奏的音准,实现对节奏的“精准阅读”。节奏的一般读法,以一个节拍为单位,但随着学生对节奏掌握的愈发纯熟,可尝试要求学生改变歌曲的节奏,通过快唱、慢唱等方式训练学生控制节奏的技能。

“读节奏”,是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小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从“读”“说”等多个角度设计趣味节奏训练计划,让节奏体现出新的价值。随着学生音乐技能的逐步提升,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发挥与趣味游戏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特定的曲子转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哼唱旋律的同时,主动阅读节奏,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节奏能力。

三、写:开展多元化节奏练习

曲目的节拍不同,其所表达出来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如二拍子的“强弱拍”、三拍子的“强弱弱拍”、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拍”等。拍子的节奏变化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曲目的节奏特点也会随之变化。

此时,对于节奏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感官感知”的层次上,更要要求小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节奏知识应用起来,学会“书写节奏”。对于小学生来说解读节奏尚且十分困难,要将节奏写下来,任务更为繁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借助趣味节奏训练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小学生记忆节奏、应用节奏的能力。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捉泥鳅》的教学为例,该曲目节奏欢快,富有童趣。在教学中,可从听、说、读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合作唱节奏”这一游戏,帮助小学生掌握书写节奏的技巧。如将三个小学生分为一组,两名小学生做选手,一名小学生做评委,评委负责在《捉泥鳅》当中截取片段,两名小学生根据评委的演唱进行抽签,抽到“说”的学生,要以口头叙述的方式说出节奏;抽到“写”的小学生,则要将曲子的节奏记录下来;随后三人对照着教材进行打分。最后,对“写的节奏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并根据节奏的正确率,对选手进行打分。这样的积分制,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部分小学生不愿意书写节奏的问题,可对“写节奏”这一活动设计更高的分值,调动小学生的竞争欲望。在学生“写节奏”的过程中,各个小组要评选出小组内的最佳成员,在班级内继续开展竞赛活动,在练习“书写节奏”的同时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其节奏感。针对曲目的不同特点,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写节奏”活动,在曲目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认为难度最高的选段,将节奏记录下来,作为“试题”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先写再考查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节奏理解能力。

四、测:检验学生的节奏技能

节奏是一种较为抽象的音乐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由于没有设计系统的音乐教学板块,小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多是笼统的,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节奏,其实只是掌握了节奏的类型;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区分节奏,但却需要节奏与曲目互相搭配,才能掌握节奏的音乐特点。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其对于节奏的概念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教师要通过测验活动帮助小学生掌握有关于节奏的知识,提升教学质量。这方面,教师可尝试通过趣味节奏训练来进行测验指导,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教学难度,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知识。在初始环节的教学中,以“跟唱节奏”为活动方案,入一名学生选定曲目,其他学生负责说出曲子的节奏。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七子之歌》的教学为例,便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曲目。在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相互影响,节奏感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掌握节奏的一般特点。而随着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趋于全面,则可以考虑用全新的方式开展节奏测验活动。以《七子之歌》为例,教师在班级内举行“节奏大赛”,一名学生哼唱歌曲当中的固定选调,其他“参赛选手”通过写、说等方式分析节奏,展现节奏的特点,并通过“败者落选”的规则,在班级内选出对应的获胜者。随着学生对节奏知识的不断应用,其对节奏的认识也更上一层楼。

此时,教师可将节奏测试的难度加大,如以“节奏破坏大师”为主题,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知识。如在课堂上,依旧是一名学生随机哼唱,并选择其他学生书写旋律,但被选中的学生要书写与哼唱的曲目完全不同的节奏,在“混淆节奏”“测试节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掌握不同节奏的表现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能清楚认识到音乐节奏的特点。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其对于节奏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放慢教学节奏,合理选择测试方法,避免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趣味节奏训练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掌握节奏,应用节奏,才能快速帮助小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趣味节奏训练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认、写、读等环节的配合开展节奏训练工作,并通过“测”的总结,提升小学生的节奏辨识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从而将节奏转化为一种看得见、听得见的素材,以此让小学生更快地接受音乐知识。

猜你喜欢
趣味节奏小学生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午睡的趣味
我是小学生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