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19 11:56扶新民
读与写 2022年15期
关键词:陶行知习作理论

扶新民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深化改革,以往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现阶段,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习作时,存在着积极性不高、作文结构混乱、作文内容单一、情感空洞等多方面问题。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进行教育,主张将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社会。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倡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知,其教学理念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高度一致。综上所述,本文探究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1.1 都强调生活场景与生活经历。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了“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等观点,生活教育理论一方面强调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强调了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小学语文习作强调以写作的形式反应生活,如果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脱离了生活,学生就会出现无事可写的现象。进而引发学生缺乏写作兴趣、面对习作题目无从下手、无法把握住习作的方向、作文生拉硬套现象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无论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还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二者都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

1.2 都强调教育实践与教育发展。现阶段,小学语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流就是填鸭式教学。小学语文习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如果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了实践,只重视理论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就会大幅减弱。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方法、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习作灵感的培养,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没有素材,只学会了僵硬的使用写作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发展性,其主张将教学拓宽到课堂以外,将该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能够推动学生从生活中发掘习作素材,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3 都强调自主学习与创造学习。“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要以“做”为核心,学生的“学”建立在“做”之上,教师的“教”应根据学生“做”的需求开展。不难发现,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更加注重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教”,这就意味着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教学的重点从教师“怎么教”变成了学生“怎么做”。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单方面听教师讲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学习能力,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而小学语文习作主张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想以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提倡学生创造学习、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独立思维能力,那么习作教学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生缺乏习作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对习作毫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必将大受影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习作课堂都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并非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模式改变、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多种综合原因所致。(1)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课文的朗读、生字的读音、字词的释义等方面的教学,在习作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2)学生生活单调。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移动智能手机开始走进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幅缩减了小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3)写作训练不足。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写作训练,不能有效的应用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其创作的作品无法让自己满意,进而引发了厌烦、排斥与恐惧心理。

2.2 语文习作教学结构不合理。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观点,可以发现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教学结构不合理现象。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上,习作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了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学会总结生活、升华生活。而这种脱离了实践的习作教学结构就注定了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出现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的现象。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上:一方面,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写作手法、作文结构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会了如何套用范文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提升作文的整体质量,无法将素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没有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教学后,学生既无法从生活中获得实践的机会培养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无法将习作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丧失了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3.1 以生活为核心,积累习作素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都强调走进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生活作为教学的核心。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的教学,还要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放下电子设备、放松身心,在课外多享受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将生活中的经历转换成写作素材,避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情感空洞现象。

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要注重语文学科特色的应用。将不同单元的课文主题与写作手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写作手法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写作,便能够顺利完成作文。教材的内容始终是有限的,如果将教学的范围刻板的局限于教材当中,就会出现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教材与理论,从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到自然生活,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发现现实中的美好。从而在生活中一步一步的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塑造一个没有边界的想象空间。

3.2 以内心为视角,深挖真情实感。如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发自内心的流露真情实感,那么其作品就会出现流水账的问题。作文来自于生活,而生活中的经历必然包含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可能会出现无法将真情实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要引导学生记录真实的生活,其作文的内容要具有真实性,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所见、内心所想写出来,注重文章真实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的流水账作文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某一事件、某一物品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情感表达。二是要引导学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平凡事件无从下笔的困惑,这是学生缺乏感知力与想象力的体现。例如:学生在医院看到医务人员辛苦的工作,有的学生就会觉得很平淡,而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医务人员平常的生活,被医务人员牺牲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这与学生的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分享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情感共鸣。

3.3 以实践为动力,提升感知能力。感知能力与观察能力不同,感知能力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是融合自身的理解,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感知能力,那么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也会变得十分缓慢。感知能力的培养源自实践,学生要以实践为动力,参与大量的生活实践,培养自身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参与到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我国的自然人文美丽风光,积累相应的习作素材。以学生的郊游为例,学生在出门郊游的过程,通过观察我国的大美河山,会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如果观察到自然界存在的垃圾与浪费时,会产生节约资源的情感。因此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通过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与判断能力。这种生活中的积累,将会在学生的作文中得到相应的体现。

3.4 以情境为背景,激发想象能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教学难以避免会出现枯燥无味的现象。因此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习作课堂上要注重趣味情境的构建。让学生没有习作素材的情况下,通过情境的形式获取素材。通过情境的形式,帮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带入到真实的情景角色与情景环境当中,通过想象力进行写作。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同学而言,有趣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缓解对作文的恐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用案例

综上所述,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回归生活。因此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坐井观天》为例,以青蛙坐井观天的故事为背景,创设青蛙在跳出井以后看到的世界,将跳出井以后的世界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习作与生活相结合。

4.1 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这节语文习作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青蛙与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探究青蛙在跳出井以后对外面世界的感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将素材与自身的生活相结合。

4.2 课堂导入。其次要导入课堂。在课堂的导入上,可以以问题结合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第1个问题为:是什么契机,让不愿意跳出井的小青蛙,最后跳出了井?第2个问题:为小青蛙在跳出井以后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第3个问题为小青蛙对外面的世界有什么感受?上述问题均为开放式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3 课堂活动。然后要组织课堂活动。如果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思考,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可以将学生按照人数划分为多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最终提供一个共同的答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4.4 巩固与提升。最后要升华课堂内容。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对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升华。例如:1号小组的小青蛙因为井水被污染跳出了井外,发现井的外面全是施工工地,小青蛙因此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感受。2号小组的小青蛙因为贪吃跳出了井外,发现井的外面全是果园与辛苦工作的农民伯伯,小青蛙因此产生了劳动辛苦的感受。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要将素材与学生自身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思考。

4.5 课后作业。课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讨论内容将小组讨论的故事写成一篇作文。要给予学生开放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在小组内部进行比较,探究小组内部同样的故事,经过不同同学的写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6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小青蛙一定程度上指代学生,自己水井一定程度上指代了学校。如果让学生单纯的写在学校外见到的事情,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无从下笔。但是以创建情景的方式,将坐井观天的与学生的生活联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推动习作教学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想象力。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5.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并分析了具体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案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猜你喜欢
陶行知习作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