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驱动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与整合探索

2022-11-19 11:26袁芳廖芸龙娟
现代英语 2022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应用型竞赛

袁芳 廖芸 龙娟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200)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致力于提供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高校毕业人才需求的新型高等院校。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特色化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相应的课程改革。课程设置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存在重大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与弊病

(一)因材施教目标的完成度不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参照普通高等院校,主要将课文精读和听说练习作为课程两大核心板块在每周四个学时的教学中交替。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偏低,学生的实际情况较之普通高校学生更为复杂。笔者在2020年9~10月通过问卷星调研平台对所在院校本科大学一年级学生1600人的进校英语成绩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90份,经过统计,60分以下有689人(46.24%),60~90分有575人(38.59%),90~120分有189人(12.68%),120分以上37人(2.48%)。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且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部分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加之人才培养体系对专业课重视程度高,有些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与专业关联较小,影响不了未来就业,导致他们对英语课程的重视不够,关注较少。加之应用型院校英语师资较为单薄,故英语课程的开设一般采用合班上课形式,或同专业合并,或限定人数合并,学生数量多,班级规模大,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都适应,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存在很大困难,也就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顽症。

(二)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需要

目前世界和中国尚处于重大的公共卫生风险中,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毕业生普遍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在此形势下,应用型院校本科毕业生较之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大,而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突出优势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熟,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在定向企业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工作。遗憾的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盲目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模式,没有注意到市场导向对应用型院校课程设置存在重要影响,学生所学的英语内容难以在职业实践中学以致用。

(三)课程体系缺乏持续性、多样化特点

大学英语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时长设置为一年半或者两年,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主要以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至大学三、四年级则不再继续设置,这将导致学生的英语知识不容易得到延续。又因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通识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不开设英语选修课,导致人才培养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基础英语教学没有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社会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既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应用实践的需求,也未能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目标的达成。

三、竞赛驱动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与整合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指出“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意志、观念等心理因素,有助于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1],说明学习者成长的关键是激发其学习内动力,提高其求学主动性。竞赛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学生一旦参与竞赛中能够对自身水平定位有直观、准确的认识,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其形成端正的求学心态,培养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二)竞赛标准与课程标准实现融合

竞赛成为英语课程构成的一部分,成为修得学分的一种方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级及以上的竞赛中,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课程完成度上更加精益求精。对于学生而言,参与竞赛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英语不同层面知识的需求,拓展知识外延,在实战中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在竞赛的驱动下,依照竞赛的综合性、多元化要求,公共英语教师、院系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三方能够加强合作,形成竞赛型师资,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将竞赛标准拆解而纳入课程标准中,自觉提升课程要求,最终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实现综合发展。

(三)竞赛创造语言实践环境

尽管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但事实是很多课程很难找到与实践匹配的资源,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联系,实践课程难以落地。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大学课程仍以理论学习为主。部分学者指出学科竞赛无疑是学生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外语作为知识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重视笔试的教学现状中,学生听与说的现实沟通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增加应用型、实用型课程比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英语教育向应用型、实用型方向转变。竞赛环境是最好的语言实践场所,学生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课外再以竞赛的方法,学生在诸如听力、口语等竞赛中会身处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自身所学的综合知识储备全力应对,以促进自身语言听读能力的提高。

四、竞赛驱动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与整合的方式

大学英语是“一门和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形势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有鉴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提高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2010年教育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新定位,明确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让外语教育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助力。阮倩指出:“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进入一个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阶段,在课程设置上应努力突破‘千校一面’的传统框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又应当有所区别,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设置新课程体系时更应该体现出应用型特色[2]。基于此,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与服务定位、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笔者所在学校解构了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出了以竞赛为驱动力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

(一)以竞赛作为辅助力将静态课程转为动态课程

应用型本科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二年级阶段,又因必修要求缺乏弹性,而竞赛的举办具有相对较长的周期性,尤其是国家级大型比赛一年一次或者一年两次,让竞赛融入新设置的课程体系必须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保证完成固定大学英语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网上选课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任何一个学期上课,灵活调整英语课程学习的时限,为竞赛转化为学分纳入课程体系留出空间,成为竞赛置于英语课程一部分的前提与保证。

(二)基于竞赛构建多元化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达成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3],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形成三大类课程:“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并且,《指南》也指出各高等院校应该基于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以形成动态开放、科学合理、具有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在维持两年的教学时长下,应该有两个学期的教学课时以培养学生英语的五大基本技能为重点,尤其是听说技能;还有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按专业开设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课程,并且需要按照实训课和理论课交替教学,在理论课上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围绕专业课相关的专业词汇、专用语展开,在实训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竞赛模式模拟工作场景,用英语进行听说实践,帮助学生将英语运用到专业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大学英语课程因落地而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将竞赛纳为英语课程的一部分

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是教学大纲得以完成的保证,但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内容都显示出单一、陈旧、无独创性的不足,故而可以采取将竞赛作为课程修习的方式,它具有多重积极效应,既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又能让学生通过竞赛提高英语水平[4]。这种方式在学术性高等院校中形成实施并取得了成效,比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具体而言,国家级的英语竞赛可以作为免修大学一年级基础英语课程学分的凭证,比如通过英语四级或者英语六级对应用型院校本科生来说,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较高英语水平的证明,学生可以凭借英语过级证书免修一学期的英语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另外,学校层面的高水准英语竞赛也可以纳入竞赛置换学分的体系中,如学生获得竞赛的高等级名次,可取得英语基础课程学分[5]。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拓展校企合作广度,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开展外语竞赛具有一定的效用性,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转变,让学生的实训成果可以得到检验;学生在获得丰富全面的竞赛体验外,也让外语学习实现了为工作服务的功能,最终还能置换学分。

(四)利用竞赛填补选修课开设的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教育不再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的综合英语课程所能包容的,单一的必修课程设置也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与个性化需求,因此需要开设不同门类的选修课,如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课、英语世界文化课、影视英语课、跨文化交际课等,来实现当前英语教育的多样化要求,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提升学生的外语素养[6]。除此之外在校园内举办各种丰富多样的英语竞赛活动,如影视动漫配音赛、英语戏剧表演赛、英美文学作品朗诵赛、英语演讲赛等,让学生在竞赛的压力下认识自身外语能力的不足,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为学生外语的深层次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激增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进的产物,形成时间短,英语大学课程体系主要移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未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因材施教、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多样化及持续性兼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以赛促学”模式引入课程体系的重置与改革,积极构建层次分明、课型完备、动态开放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能够让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受益,解决学生英语兴趣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英语课程内容不适用等多种问题,让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能够得到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应用型竞赛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创新思维竞赛(3)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