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杰
(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大学是莘莘学子承载梦想和未来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繁荣昌盛发展的重要基石,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本”为工作方针,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1]。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医疗卫生健康教育,以预防疾病为主要方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
在校大学生常患疾病种类有呼吸内科类、消化内科类、外科类、眼科类、口腔类、妇科类等常见疾病类型。其中呼吸内科类疾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消化内科类疾病。
高校学生患呼吸内科类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消化内科类疾病主要是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溃疡、便秘等。外科类主要包括软组织挫伤、外伤、烫伤、风湿关节炎等。眼科类疾病包括视疲劳、结膜炎等。口腔科类疾病包括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妇科类疾病包括月经不调、月经紊乱、痛经等。皮肤科类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手足癣、足疣等。还有一些其他类疾病: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水痘、疱疹等。
高校学生常见病中的高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对东北的季节变化特点来说,好发于每年的3-4月和10-11月。也就是说高发于冬春和秋冬两季交替时节。其原因为天气转凉,气候变化时,学生因追求外表时尚、美感,不及时添加衣物保暖,裸露脚腕,穿衣单薄;教室、寝室、图使馆、食堂等都是学生人流密集的地方,容易造成交于叉感染;因缺乏医疗卫生知识,不注意个人防护,如患感冒不佩戴口罩,不勤洗手等因素易感。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在没有细菌感染用药指征的情况下,不要首选抗生素药物治疗,因为大多数属于病毒性感染,可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也是高校学生易发疾病之一。学生饮食就餐习惯不良,作息、饮食时间不规律,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喜欢在炎热的夏季饮用冰镇饮品;有些女同学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过度节食减肥,用零食代替正常饮食,容易造成胃肠道的损害,出现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每年的6-8月,夏季时节,天气炎热,细菌易滋生。学生饮食就餐喜欢去学校周围的小吃街、路边摊。而小吃街、路边摊的卫生消毒措施不规范,甚至基本的洁净卫生标准都达不到,所以导致患急性胃肠炎的学生增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等症状。部分学生膳食分配不均匀,不爱吃蔬菜,粗纤维摄入不足,饮水量少,吃饭、作息不规律,导致便秘。
外科类疾病如软组织挫伤、外伤多发于夏季及秋季。夏秋两季气候宜人,适合体育锻炼,运动会、长跑比赛也会在这两个季节举行。学生由于热身准备活动不充足,错误的锻炼方式方法,常会造成扭伤、软组织挫伤等。
学生常患的眼科类疾病有视疲劳、结膜炎等。学生课业压力大,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网,玩游戏;夜间熄灯后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手机,强光刺激眼睛;休息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视疲劳,视力下降。不注意用眼卫生,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他人共用毛巾都可造成结膜炎感染。
口腔类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在学生中也是多见的。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牙齿清洁方法不当,不重视口腔护理会引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症状。
女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期,由于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等引发紧张、焦虑等情绪,易导致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此时可以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也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治疗缓解。
皮肤类疾病过敏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诱发。夏季紫外线强烈,学生自身免疫力差,防晒措施不到位,出门不打伞,不涂抹防晒霜,都易引起过敏性皮炎。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及时清洗更换鞋袜,容易滋生真菌感染导致足癣。和患有足癣的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如鞋袜、脚盆、毛巾等,易被传染。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近年来,患失眠、神经衰弱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学生课业繁忙、考研、考资格证、实习就业等压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易引发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疾病。
高校应加强学生医疗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知识水平。重视学生健康教育素质培养,增设医疗卫生健康教育课,普及医疗保健常识。
内科类疾病中的呼吸内科类和消化内科类疾病是大学生常见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类疾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学生应当做到根据季节变换随时加减衣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日常合理膳食,多吃营养丰富的鱼、肉、蛋、奶及谷类、果蔬等食物,做到均衡营养。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多饮水的良好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去校外小吃摊进食,少吃小吃摊的油炸烘烤类食物。每日安排专人对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学生较集中的公共场所通风、消毒。校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医生要定期检查消毒、通风情况,并定期对清洁人员培训、指导。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吃摊的卫生监督管理检查。外科类疾病多数由于学生锻炼方式方法不当,缺乏体育运动常识。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自我保健能力,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口腔类疾病的预防,要科普口腔清洁、口腔保健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日常口腔护理方法。日常多食用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餐后漱口,每日早晚两次刷牙。眼科类疾病的预防,指导学生养成日常用眼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毛巾,不用手揉搓眼睛。注意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间距,用眼时间等。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玩手机、电脑,不在暗处看书、看手机。鼓励每日做眼保健操,多饮水、多吃水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有益于眼睛健康。皮肤类疾病的预防,夏季做好防晒措施,例如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日常注意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做到日常饮食、作息规律,提高机体免疫力。少食用辛辣、刺激、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失眠、焦虑症,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类课程,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辅导,引导学生要有自我调节意识,面对压力,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确面对心理压力,提高自我抗挫折抗压能力。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学生的常见疾病是可预防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提高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常识,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①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请校医院的老师讲解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常识素养。②在校园网上开辟防控大学生常见疾病专栏,科普大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③校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医生,要定期发放消毒液,检查教室、食堂、宿舍、浴池的通风消毒情况。④校医院的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医疗知识,定期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钻研,做好大学生常见病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