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刍议

2022-11-19 05:27戴先进
南方农机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设备

戴先进

(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农机站,安徽 安庆 231430)

农业机械化是指将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生活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量和发展动态

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总量是反映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机械总动力看,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农业机械化示范县614个,近20万个农机服务组织,我国农业机械总动能达到10.3亿kW,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使用率达到71%,农机总量接近2亿台,支撑1.5亿乡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就业;从机械装备结构来看,以拖拉机数量为例,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据统计,2021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为41.20万台,较2019年的27.8万台增长48.2%,2021年小型拖拉机产量为18.9万台,较2019年的34.2万台降低44.7%。这表明我国农业机械利用率正在不断提高,规模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与此同时,我国农机行业出口规模也取得了较快增长,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1]。

1.2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程度

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运用程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当前,在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中,粮食和油料的机械化耕种生产水平要略高于棉花,特别是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使用率分别达到95%、84%和80%,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和水稻的生产耕种机械化水平也比较高,局部地区的经济作物如茶叶、水果、生姜、大蒜等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提升较快,相对而言棉花、甘蔗等农作物的机械化仅在规模较大的农场或种植区普及率较高[2]。由于农业机械化耕种效率高,具有便捷、优化劳动力、节约成本等优势,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普及程度逐年提升,但是由于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以及专业农机设备生产和使用成本较高,所以只有少量大型企业进行引进和使用。

1.3 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

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农业化机械化水平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南、河北,其中山东、河南的机械化总动力分别超过1亿kW,河北的机械化总动能也达到7 000万kW,全国排名后三位的省市分别为青海省、北京市和上海市,上海市的机械化总动能为120万kW,与山东省的机械化总动能相差80倍之多。截至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有一半的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海南、广东、福建、贵州等省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仍未达到50%。综合来看,农业机械化普及较高的省份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其支柱产业、土地耕种面积、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3]。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结构规模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各项指标不断向好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大国,但我国农业机械化规模机构分布不均的情况依然较为突出。从机型方面看,呈现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的分布情况。以拖拉机为例,截至2021年,我国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1 600万台,占比70%,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670万台,占比30%,而美国早在2007年大型拖拉机占比已经达到68%,中小型拖拉机占比为32%,相比美国,我国大型农业机械普及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主要集中在拖拉机、小麦玉米等收割机以及农用运输车辆等大型机械设备领域,而小型精细化的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4]。另外,我国农业机械化结构规模分布不均还体现在农业机械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仍存在很大不足。

2.2 农业机械化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开始的计划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04年的市场化探索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04年至今的法制化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低速发展、停滞不前、缓慢推进到高速发展的过程,在制度机制方面主要存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差异较大、农机补贴缺少监督机制两个重要问题。我国农业机械补贴主要倾向于大中型机械设备,而小型机械设备的补贴力度较小,然而我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小型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范围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范围受限的客观实际,因此在农机补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同时,农机补贴监督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农业机械企业过于依赖农业机械补贴,而忽略了农机的技术研究和自主创新发展,忽视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导致发展受限[5]。

2.3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素质偏低

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有赖于机械化设备的普及,另外一方面有赖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从全国范围看,农村从业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如何合理选购机械设备,如何进行有效精准操作,如何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如何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效能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知识普及和长期的作业实践。尤其是在个别精细化程度高、新技术应用广泛、结构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面,其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与机械设备的操作不相匹配[6]。

3 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绩斐然,但呈现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为适应新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新的发展要求。

3.1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化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绿色发展,需要全面考虑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制造、使用、维护等因素,同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农业机械设备产品属性和自然环境相统一相协调的整体目标。总体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要进一步加快绿色农业机械建设的进度,在农机产品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产品设备的可回收性、重复利用性。在农业机械设备财政补贴方面,向绿色农业机械设备倾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绿色转型[7]。

3.2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要实现从农业机械大国向农业机械强国的转变,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要充分激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动能,提高农业机械科研能力,使我国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均走在世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7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用户共同发起“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分会”的组建活动,这充分表明我国已经在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发展道路上迈开了步伐[8]。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在农业机械的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从而打破我国高端农业机械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的格局,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限制,打造出独立自主发展的新路子。

3.3 坚持适用性发展

所谓适用性发展,是指在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农业机械设备能够适应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态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农业设备是否能够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融合。农业特征包括农产品的耕作方式、产品种类、产业结构等方面,而不同产品的农业特征对农业机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环境和生态条件主要包括土壤类型、耕种面积、地形地貌及其气候环境条件等要素,这些要素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作用力发挥等都有直接影响[9]。只有将农业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和农业机械设备有机融合在一起,坚持机械和土地适用、机械和环境适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设备和土地资源的效能。

4 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

4.1 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制度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政策是在我国积极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大战略下进行的,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家将按照四分法,即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同时以山地丘陵地带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双向发力。在农机生产政策方面,积极推进农业机械产业结构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转型升级,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在农机科研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研发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农业机械设备[10]。在农业化激励和引导政策方面,目前国家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些法规和条例对农机化投入保障、组织和机构建立、人员配备进行了严格规范,确保了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4.2 加大农机化发展人才培养力度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人才要从科技研发、技术应用、维修保障三个方面寻求突破。科技研发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职能;技术应用方面,要以农业劳动力人口为主体,宣传和普及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促进人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机械的使用效能;维修保障方面,要以研发生产单位为主体,同时对具体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机设备生产使用寿命。在技术学习和培训途径上,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主导,以各大农业高校、实验基地为培训场所,进行农机化技术学习和培训;二是通过农机企事业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科研院所等地方作为培训技术和学习的平台;三是基层农机部门通过组织传授技师的知识和技能,以传、帮、带形式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农机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

4.3 改善农机化发展整体环境

改善农机化发展整体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改善农机作业环境,通过改善山河湖泊森林道路,使作业环境能够满足农机设备的具体要求,提升农机使用效能;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需要在电力、气象、水利等多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下,才能有效发挥其使用效能,因此要统筹谋划和加快改善基础设施;三是改善研发环境,针对我国农机科研院所研发能力弱、协作不够密切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整合,减少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四是改善思想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创新,在思想上充分认清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发展动力,通过创新不断在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5 总结

我国农业从传统型向机械化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质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发展动力,综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等多方面社会力量,不断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同时要坚持以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农业机械化体制机制,完善各类法规制度,从政策层面打破阻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壁垒,同时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机设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最大程度发挥农机设备的使用效能,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的规模结构,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适应性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基础探讨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问题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