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锋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25)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也随之被提上日程。众所周知,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治理好生态环境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农村生态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1]。中国农村遍布山地、湖泊、岛屿和景点等,这些农村特有的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为整个农村的生态现代化发展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因此,要不断去发现和挖掘农村生态资源和环境所具有的潜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进度。
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发展也会带动农村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给予全面支撑。通过农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依托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农村可以适当发展特色旅游文化,发展农家特色等,这将有利于为农村带来更多的绿色GDP,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改变农民固有的陈旧生态理念,提升农村的生态文明程度。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会让农民记住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农村生态理念现代化建设,所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及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加快农村生态现代化进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在农村现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生态宜居要求下建设优美的农村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最终达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效果。
农村生态环境是自然馈赠人类的宝贵财富,宜居的农村是由社会和人类共同构成的和谐的乡村环境,其中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思维[2]。现阶段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宜居要求下已经着手重点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系列措施已经有效改善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环境。由此可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不断改善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改善农村的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全方面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使农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范本,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农村不仅具有农业本身固有的生产功能,同时还具有独特的生态及生活的功能。因此,推进乡村振兴视野下生态宜居农村的建设,不管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的生活与自身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中都包含着改变农村现有生活环境,提高广大农村的福祉,造福农民群体的期许。农村生态建设质量与农民息息相关,广大农民是检验生态建设成果好坏的最直接的感受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基本构成,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所以在新时代条件下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将有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生态建设进程,让广大农民享受最普惠的建设成果,提升自身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近年来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元主体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主体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由于多元主体责任缺乏及主体参与不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多元主体责任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责任缺乏。由于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涣散和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较低等问题,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凝聚力与战斗力相对较弱,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作用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二是地方政府治理责任缺乏。由于受过去“唯GDP”政绩观念的影响,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置之不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仅“走过场”[3],这就导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迟缓。三是农民主体责任缺乏。由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较为淡薄,其单纯地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与自身关系不大,往往都是被动参与,积极性很弱,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也往往违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阻碍农村生态建设的进程。
在我国,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对于科技等先进要素吸纳能力明显较弱,科技支撑薄弱,这就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农村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科技支撑相对较弱。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尽管各地生产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来源却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及秸秆焚烧等,这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严重污染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这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诸多难题。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存在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就随意排放工业污水、工业废气及随意堆放工业垃圾等,引发了一系列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此外,在农村生态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科技来进行支撑,例如在农村日常生活中生活废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由此可见,科技支撑薄弱不仅影响了农业与企业的绿色生产,而且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思维,广大农民正是通过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来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之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淡薄,这就给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一些困难。
此外,有一些农民在农村生产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受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影响,过分追求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采取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另外,农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不强,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过去的封建腐朽思想根深蒂固,广大农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在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众多不环保的消费习惯,比如购物时大多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袋,这些消费方式及消费习惯显然与生态环保理念是不符的,长此以往,农村的生态建设进程只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现阶段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方位、多元主体的协力合作,共同建设[4]。既要发挥党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发挥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第一,必须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要切实落实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强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第二,必须要强化政府管理责任,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内部要分工明确,避免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责任模糊、互相推诿,同时也要加快政府角色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倡导“绿色GDP”[5],发挥好生态政策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三,必须要巩固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运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向农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进一步增强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让农民更加积极有效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
现代生态治理技术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或工具。正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样,创新应用生态技术也是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的生产力。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建设问题凸显,建设效果不理想,与技术要素支撑薄弱、创新不足有很大关系。为此,创新整合生态技术深化应用势在必行。
第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绿色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与销售,推广新型生态农业模式、集约化农药技术及高效低耗施肥技术[6],适当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第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完善科研人员培训机制,及时更新生产设备,推进节能降耗和高效清洁生产,提升工业生产中的科技因素,努力打造科技型企业。第三,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加快完善生态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适当引进先进生态监测设备,这将有利于对农村的农药污染、垃圾废水等进行科学检测;其次要运用先进环保技术,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同时增加必要的污水排放设施,积极探索垃圾无公害化处理方式,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最后要大力发展生态清洁能源,将煤改气技术、太阳能技术等引入千家万户,将科技创新融入农民生活,提升广大农村生态宜居性,打造清洁农村。
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活行为深刻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有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
第一,拓宽生态环保宣传渠道。首先是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电影等手段对生态环保政策进行解读,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方式,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态需求,进一步深化农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其次是开展多种多样且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活动。在生态文明宣传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和道德模范,倡导广大农民讲文明树新风,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构建和谐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第二,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或者下基层去真正掌握农民的生态需要,借助座谈会等亲民的方式增进与农民的交流,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的陈旧思维,让生态环保理念在农民群体中广泛树立,提高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建设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民的追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7],科学规划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使建设成果能有效惠及农民,增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