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能,尹富亮
(1.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昆明 655200;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5200)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护林员是基层林业和草原管理的主要力量,如何有效管理护林员、发挥其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护林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管护好森林草原资源的关键,也是减轻基层日常管理负担的迫切需要。目前使用的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信息管理系统(http://hulinyuan.shanqukaifa.com/county/index)和 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http://117.78.3.192/forestar-patrol-sthly/index.do)主要管理的是生态护林员,而各地还有其他类型的护林员。如何科学、高效做好护林员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切实减少各类填表报数,加强上下联动,实现各类信息的动态更新,让护林员在森林草原资源监管、有害生物入侵防控、森林草原火灾防范、生态建设项目质量监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各级林业和草原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与曲靖市的马龙、沾益、会泽,昆明市的盘龙、富民、禄劝、嵩明、官渡、东川接壤。全县国土面积3 588 km2,辖16个乡镇(街道)、175个村(社区)。林地面积193 989.8 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7 480.6 hm2,占76.02%;商品林面积46 509.2 hm2,占23.98%。按林地保护级别分,Ⅰ级保护林地3 382.2 hm2、Ⅱ级保护林地121 222.9 hm2、Ⅲ级保护林地33 478.7 hm2、Ⅳ级保护林地35 906.0 hm2,是昆明市林业第二大县[1]。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2019年开始对护林员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于2020年7月搭建了管理信息化平台,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平台运行效果良好。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有1 742名护林员,按其补助资金渠道分为九类,分别是生态护林员(中央资金)、生态护林员(省级资金)、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资金、省级公益林管护资金、市级公益林管护资金、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资金、昆明市重点水源区清水海森林资源管护资金、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管护资金和石漠化治理项目中的封山育林管护资金,其中生态护林员是针对脱贫攻坚期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专门设立的岗位。资金来源渠道多,且各类资金到位时间不统一,在年内不同时期由上级下拨到县级财政。一方面,要实现各类护林员补助资金规范、明晰发放到护林员,对基层护林员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护林员数量多、林地面积大,护林员责任区的划分和动态上图也是基层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按照资金管理的相关要求,乡镇(街道)林草部门每月制作补助发放报账材料提交至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通过银行发放护林员补助,程序较为规范,但管理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乡镇(街道)林草部门普遍使用电子表格制作表册,表册信息项内容不规范。比如在录入民族一栏时,有的录入“汉”“回”“彝”等一个汉字,有的录入汉族、回族、彝族等两个汉字;在录入身份证号时有的前边加“`”号等等。这些栏目名称不统一、栏目内容表达不规范的录入现象,给统计分析带来了许多不便,例如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容易发生重要信息错位、跳行。
县级相关部门在审核每月补助人数及金额时存在困难,比如审核生态护林员是否在建档立卡人口名册、名册是否有重复、电子报表和基层上报的纸质材料是否吻合。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一旦出现疏忽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在发放时也存在类似问题。县级相关部门要把各乡镇(街道)数据合并起来,过程中由于表册格式、栏目的不同,需要合并后再制作成银行发放所需要的数据,这一过程也可能导致错误发生。
乡镇(街道)管理护林员基本上是每月在重复制作表册、上报表册,极易让人产生倦怠心理,发生错误。每月制作补助名册一般是在上个月的基础上修改;如果打开后直接修改,会导致上月历史数据被覆盖,再加上人员变动资料移交,容易造成历史数据残缺。各类护林员的补助名册等表册合并难,统计分析更难,再加上各类信息项表达上的不一致,统计分析需要手动完成,工作量增大。各类数据分月、分乡镇(街道)保存,完整性难以保障,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责任心,若遇到跨年度的查询,统计分析更加困难。对护林员的责任区只能使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管理中要求定位山头地块更为困难。
将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系统采用C/S架构。设置服务器存放数据,在服务器上存放建档立卡人口信息、森林草原资源基础信息、护林员信息以及管理所需要的其他数据,开发客户端供用户采集、管理、查询、分析使用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库连接文件,基层就可以使用地理信息软件实时获取护林员管护责任区的矢量数据。
在用户采集、管理数据时,所有信息项,凡有国家标准编码的使用国家标准编码,没有国家标准编码的采用县级规范编码,就可以保证所有录入的信息项内容规范。通过代码对用户录入的信息进行逻辑检查,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逻辑合理性。
为保证数据安全,实行用户角色密码管理,必须经过授权的用户使用正确的密码方可使用,在用户登录时要求用户修改密码,禁止不修改初始密码就直接使用。对用户登录实行严格的检查机制,禁止同一用户多终端登录。在多用户数据操作时实行严格的锁定机制,让一条信息在同一时间只有一名操作人员可以编辑。
为保证基层使用的便利性,建立客户端自动升级机制,开发人员将新版本上传服务器后,客户端启动时自动升级。
4.1.1 编码设计
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条例》[2]《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3]等规定,行政区划[4]、政治面貌[5]、民族[6]、文化程度(学历)[7]有国家标准进行编码;乡镇(街道)[8]、村(社区)[9]使用上级明确规定的编码;村组、护林员类别两项无上级编码,使用自编码,在自编码中,村组编码参考上级编码编制。同时,为实现护林员管护责任区设置需要,设计每一个林地小班的图斑标识码。
村组编码。村组编码码长14位,分两段,前12位为村(社区)编码,后两位为村组顺序码。编制依据:根据编码容量,一般而言一个村(社区)的村组不会超过99个,用两位顺序码编码。具体结构(图1)。
图1 村组编码结构
编码前12位表示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街道建设社区,建设社区共11个村组,按当地习惯分别为刘家坝村、海子屯村、沙坝塘村、三月三村、回龙村、三板桥村、中坝村、上坝村等。此编码为: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街道建设社区刘家坝村。
护林员类别编码。根据护林员资金来源共九类,充分考虑未来编码空间,护林员编码使用int型数据编码,见图2。
图2 护林员类别表及创建代码
林地小班标识码。要实现护林员管护责任区设置的结构化表达,需要一个能清晰并且唯一标识林地一张图中每一个小班的信息项。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2013年修订》第二十条林班区划和第二十一条小班区划的相关规定[10],林班号以乡级为单位统一编号,小班号在林班内顺序编号。设计用18位的图斑标识码(TBBSM)来标识每一个小班,这个标识码可以实现全国不重复,保证小班标识的唯一性,具体结构见图3。此图斑标识码表示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联合乡的41林班171小班。
图3 图斑标识码结构
4.1.2 表设计
需要用到的基础数据主要是全县建档立卡人口信息、2020年林地一张图以及根据2020年林地一张图生成的乡级区域矢量和村级区域矢量,林地一张图中需增加一列图斑标识码(TBBSM)。根据护林员管理的需要,设计了29个数据库表,主要分三类:编码表、管理用表、信息表,分述如下:
8个编码表。国家标准编码表:行政区划、政治面貌、民族、学历4个编码表。省级编码表:乡镇(街道)、村(社区)2个编码表,考虑到后期检索需求,增加了上级行政区划列。自编码表:村组、护林员类别2个编码表。
管理用表分3类。第1类,用户权限表、部门表、用户表3个。第2类,自动升级数据表1个,保存新版本号和升级文件,客户端启动时将本地版本号与服务器比较,如果不一致则从服务器下载新的应用程序,实现自动升级,表结构如图4。第3类,数据检索项目设置表1个,保存检索信息项显示的名称、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表达式、可选列表数据源、使用范围等参数,内容如图5。
设置基础信息表16个。具体为资源基础信息类4个、护林员信息类10个、审核信息类2个,如图6。
4.1.3 视图设计
视图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护林员信息表中保存的编码转换为汉字,保存的日期型数据格式化为字符串输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供护林员管护责任区矢量自动上图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因为各县区、乡镇只能获取自己辖区护林员管护责任区的矢量数据,需要为其提供自己辖区的数据,通过为县区、乡镇创建用户并授权使用相应的视图来实现。
图4 自动升级数据
图5 数据检索项目设置
图6 基础信息
为提高系统的通用性,用户和视图的创建及对用户授权通过编写SQL存储过程来完成(图7),存储过程以县区行政区划代码和简称作为参数,可以批量为县区及下辖乡镇级单位创建用户、创建护林员管护责任区空间数据查询视图并授权,用户账号使用行政区划代码,密码使用动态密码。
为保证在ArcGIS中用户只能获取本辖区内护林员管护责任区的矢量数据,使用Python编写ArcGIS工具,以行政区划代码和简称作为参数,批量为县区及下辖单位制作相应的SDE文件(图8),登录账号与密码与授权时的存储过程采用相同的生成机制,将SDE文件提供给相应的县区和乡镇(街道),用户即可使用获得授权的空间数据。
图7 SQL存储过程
图8 创建空间数据库连接文件(SDE文件)
当系统管理员为用户分配账号后用户即可登录使用(首次登录必须更改初始密码),如图9。
图9 用户界面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此模块添加编辑部门、用户,并为每位用户配置相应的管理权限(图10),同时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为用户重置密码和在同一县域内进行岗位调整。
图10 用户管理
此模块提供了护林员信息采集(维护)窗口和展示窗口(图11)。用户在采集(维护)窗口可以录入护林员的基本信息,信息保存前会进行严格的逻辑检查。比如:对身份证号进行校验检查;将身份证号最后一个X转换为大写保存;当人员未在建档立卡人口信息表中,护林员类别选择生态护林员时报错等等,保证了信息采集的规范统一。在展示窗口所有护林员信息会分类显示。
系统提供了功能完善的信息查询检索功能(图12),可以按条件检索数据并显示或者导出为EXCEL工作簿。检索条件可以由用户组织各类逻辑运算。
图11 护林员信息
图12 数据检索
责任区管理是系统最大的特色,基层只需要录入各护林员管理的林班、小班号,系统会自动生成图斑标识码(TBBSM),并从林地一张图矢量数据中依据图斑标识码获取责任区空间数据,在ArcGIS中就能自动上图。
在录入林班、小班号时系统提供了参考列表,录入非常方便快捷。如果再用另一台电脑在ArcGIS中实时看图,录入速度更快,而且能做到管护责任区小班无重叠、无交叉。根据系统记录的处理时间,一般的操作员能2 s左右录入一个小班,就算一个护林员管理40个小班,也能在2 min内完成该护林员的责任区矢量上图。相比其他绘制上图的方式速度提升很多,在管护责任区局部调整和护林员更换时这种方法的优势更是明显。
在护林员展示窗口双击护林员列表可以打开责任区设置窗口(图13)。右侧列出指定村(社区)辖区内尚无护林员管理的林地小班供用户参考,用户录入时只需录入林班号、小班号两个数字,其他信息系统会从林地一张图矢量数据中自动获取。系统还设计了“从解聘护林员承接管区”按钮,单击后右侧列出近40 d解聘的护林员信息,双击已解聘护林员列表,就可以让当前护林员承接这名已解聘护林员的全部管区。该按钮是个双向变化按钮,在“从解聘护林员承接管区”和“列出参考小班信息”之间变化,右侧列表会根据按钮状态列出不同的内容。
图13 护林员管护责任区
护林员责任区录入每一个小班后,即可在ArcGIS软件中利用空间数据库连接实时显示护林员责任区的矢量图层,如图14。
图14 护林员责任区
按时为护林员发放补助并保证发放金额的清晰、准确是护林员管理的重要内容。护林员的补助发放有两种模式,一是定标准发放,二是定好标准后当月根据考核结果适当调整,系统设计上完全满足两种模式的需求。聘用护林员后为其确定依据哪个文件执行和执行的起止时间,系统生成补助发放表册时会自动判定。如果聘用时间早于文件执行的开始时间,从文件执行开始时间计算;如果聘用时间晚于文件执行开始时间,从聘用开始计算;结束时间也类似。在发放过程中,设计了严格的审查核准机制,确保数据吻合,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5.6.1 补助标准设置
县区级财务管理人员完成管护资金指标分配后,有相应指标的乡镇(街道)可以使用该指标为护林员设置补助标准(图15)。此标准设定后将在该指标期间内有效,直到指标期限结束或者用户重新设置,设置时系统会筛选只列出该乡镇(街道)有指标的补助依据,每个护林员的补助标准的第一项必须与护林员类别相吻合,允许为护林员设置多项补助标准是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整合资金发放护林员补助的情况。
图15 补助标准设置
5.6.2 补助表册生成
在岗护林员的补助标准设置好以后,每月即可自动生成护林员补助报账相关材料。如遇个别护林员当月发放金额需要调整,用户可以手工修改补助发放金额(图16)。一旦补助发放金额与之前设置的补助标准不一致,系统会要求用户录入备注进行解释和说明。审核完成后可以提交上级部门审核,提交后的数据将无法再修改,除非确有错误或用户申请退回的。未经县级审核,基层只能打印表册草稿(图17),系统会自动在打印时添加草稿二字。
图16 补助表册生成窗口
图17 审核前打印表册
5.6.3 补助材料审核
县区级用户收到提交审核的数据后可以从统计结果、发放名册、报账表册等进行预览和数据审核,审核未通过可以退回重新修改,审核通过将进入后续的发放流程(图18)。
5.6.4 报账材料打印
审核通过后用户就可以打印报账所需的报账表、花名册等纸质材料,系统会自动在表册右上角打印一个条码(图19),县区级财务人员审核报账材料时可以通过此条码复核纸质材料是否与电子数据一致。
图18 补助审核
图19 审核后打印表册
5.6.5 补助统一发放
报账材料经逐级审核签字后送到县区级用户,其对纸质材料进行审核后即可在平台制作符合银行要求的发放数据(图20),直接传送给银行完成补助发放。
图20 补助发放
5.7.1 发放情况统计
系统为县区级用户提供了近3年发放人数和发放金额曲线(图21),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护林员数量及补助金额的变化过程,更好地指导基层选聘和管理护林员。
图21 近3年发放人数和发放金额曲线
5.7.2 历任护林员
系统为乡镇级用户提供了查询和导出各村(社区)各村民小组历任护林员的功能(图22),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指定村组各个时期的护林员信息,也可以导出成EXCEL文件使用。
图22 历任护林员数据
5.7.3 责任区分析报告
系统为县区级用户提供了护林员责任区分析报告(图23),用户可以随时掌握各乡镇(街道)对护林员责任区划分的基本分析数据,对责任区划分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处理。
图23 护林员责任区划分数据分析报告
5.7.4 补助历史数据
系统为县区级用户提供了护林员补助历史数据查询和导出功能(图24),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历史上发放过补助的护林员信息,也可以导出成EXCEL文件使用。此功能彻底解决了过去报送材料时护林员数据时查找数据难、汇总规范格式难等诸多问题,实现了历史数据一目了然,数据报送一键获取。
图24 护林员补助历史数据
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护林员信息化管理工作系统自2020年7月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普遍认可。大家认为使用方便、管理规范、信息一目了然,特别是在护林员补助发放和责任区划分管理上,极大减轻了基层工作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平台目前已经向资源监管、防火站点建设管理、半专业扑火队建设、林业生产项目质量监管方面进行了一些扩展。
从系统平台的结构来看,编码使用规范,信息结构清晰,代码进行了大量优化,扩展性好,数据结构和代码已经充分考虑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使用,具备推广应用的可能。信息导出规范标准,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的责任区矢量就是从该平台导出数据上传,极大方便了基层,同时也为后续扩展护林员移动终端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础。
从护林员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来看,护林员管理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平台,林长制改革中也强调信息平台建设,就连当前使用的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都还是两个平台,各有各的账号、密码,基层要分别维护,而且相关功能中服务基层、帮助基层的内容不多,更多的功能是在展示信息和便于上级掌握信息动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林长制改革的深入,构建规范统一、立足服务基层、方便工作的护林员管理平台应该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探索和尝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基层样本。现在各级各部门开发的林长制信息平台、护林员管理信息平台中,以及护林员巡护线路上图等图形化展示功能比较多,而在护林员日常管理中信息的完整性、使用的便利性、服务基层应用需求方面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例如:对管护责任区普遍要求基层进行矢量绘制上传,这一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基层使用和管理的时效性方面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谨希望这些探索和实践为护林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为林长制改革中信息管理平台的丰富和完善提供借鉴。
(致谢:衷心感谢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各科室和各乡镇(街道)林业科的同志对平台建设提出的良好建议和平台信息维护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