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明,潘锦清,赵秋洁
(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继发于睑缘炎的眼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炎症主要在侵犯睑缘的基础上累及角膜、结膜,临床上不仅表现为睑缘皮肤及黏膜交界处充血、水肿、增厚或溃疡,睫毛根部鳞屑或痂皮覆盖,睑板腺开口处脂栓形成;还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及结膜充血,角膜及周围浸润、有新生血管、甚至点状糜烂等[1]。该病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近年来有低龄化的趋势,儿童BKC患者在不断增多,且症状较成人重[2]。对于BKC的治疗,因其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准则。近年来,临床上提倡物理与药物、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3]。BKC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未能很好地针对病因治疗,故复发率高。中医学没有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可属于“睑弦赤烂”“白涩症”等范畴。眼睑为肉轮属脾,脾主运化水湿,BKC缘由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复加外受风湿热邪致脾胃逐渐酿湿生热而成。笔者通过辨证分析,认为BKC的发生发展总不离乎风、热、湿邪,又根据其病脏在脾,病程反复的特点,认为风湿热邪中以湿邪为主,而三仁汤可宣上、畅中、渗下,通过三焦分消湿热,故笔者临证治疗BCK时,通常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仁汤加减煎汤内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梧州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96例BKC患者,依据患者是否配合口服中药的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18~53岁(35±17)岁,病程3~7(5.5±2.0)个月;病情轻度16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对照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0~65岁(42±20)岁,病程4~9(6.0±2.5)个月;病情轻度15例,中度19例,重度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BKC的临床诊断[4]:有相关睑板腺囊肿或结膜炎或角膜炎反复发作病史;出现睑缘损害症状、角膜损害症状或结膜损害症状;临床分级为轻至重度;微生物检查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②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睑弦赤烂的证候分类,属于湿热壅盛证型[5]。③病史资料完整。④尚未接受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毒或过敏反应相关性BKC;②合并明显器质性疾病者;③就诊前1个月内有眼部外伤史或眼部手术史者;④伴有精神性疾病而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BKC的临床分级方法 按病变累及部位及相关表现分为轻、中、重度,具体方法如表1。
表1 BKC的临床分级[6]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根据BKC的不同分级分别采用相应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案。
轻度BKC患者:每日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冲洗病患睑缘后配合睑板腺按摩及热敷,后采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及红霉素眼膏外涂病患睑缘。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1周后随症状减轻可减少滴眼次数。
中度BKC患者:每日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冲洗病患睑缘后配合睑板腺按摩及热敷,后采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及红霉素眼膏外涂病患睑缘。治疗第1周:0.1%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前4天每日4次,后3天每日2次。满1周后改为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根据症状缓解程度每日滴眼次数1~4次不等。
重度BKC患者:每日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冲洗病患睑缘后配合睑板腺按摩及热敷,后采用0.1%氟米龙滴眼液滴眼及红霉素眼膏外涂病患睑缘。治疗第1周:0.1%氟米龙滴眼液滴眼,前4天每日4次,后3天每日2次。满1周后改为0.1%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滴眼每日2~3次;满1周后再改为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根据症状缓解程度每日滴眼次数1~4次不等。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三仁汤加减方口服。三仁汤加减方药物组成:苦杏仁、法半夏各15 g,滑石、生薏苡仁各18 g,通草、豆蔻、淡竹叶、厚朴各6 g,蒲公英15 g,夏枯草、泽泻、石菖蒲各10 g,蝉蜕、甘草各5 g。煎服法:将上述中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 min后煮沸,再转用文火煎煮30 min,取汁400 ml,分早、晚饭后15 min温服。
1.5 评分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满1个月、治疗满2个月时对患者自觉症状、体征、结膜充血、角膜新生血管进行评分,将各项所得分数相加,得出总积分。
1.5.1 自觉症状评分标准[7]0分:无异物感,无畏光,无流泪,无眼痒。1分:似有粉尘进入眼部;结膜囊内泪腺胀满感,但无泪液流出;阳光下轻微畏光感,不需佩戴太阳眼镜;安静状态下自觉眼痒或间断出现眼痒,无手抓欲望。2分:似有尘土或灰砂进入眼部,间断眨眼伴泪液渗出;有泪液流出眼缘;室内光线下眼球不适,需佩戴暗色太阳镜或调暗室内光线才能缓解不适,有时佩戴暗色太阳镜或调暗室内光线仍觉不适;明显眼痒,尚可忍受,有手抓欲望。3分:似有热煤砂进入眼部,持续眨眼伴明显泪液渗出;较多泪液流出眼缘,伴流涕;持续眼部疼痛不适,佩戴太阳镜症状无改善,需完全遮盖眼睛或闭眼休息甚至服用镇静剂才能缓解;持续明显的眼痒、刺痛,不能忍受,影响正常生活。
1.5.2 体征评分标准[7]0分:无上下睑缘充血、糜烂或鳞屑;无睑板腺开口异常,如赘生物、后退、增生、阻塞等;睑板腺分泌物清亮。1分:发现上下睑缘充血、糜烂或鳞屑,累及范围小于1/3睑缘;睑板腺开口异常,或有赘生物、后退、增生、阻塞,累及范围小于1/3睑缘;睑板腺分泌物浑浊。2分:发现上下睑缘充血、糜烂或鳞屑,累及范围达1/3~2/3睑缘;睑板腺开口异常,或有赘生物、后退、增生、阻塞,累及范围达1/3~2/3睑缘;睑板腺分泌物浑浊伴有颗粒物。3分:发现上下睑缘充血、糜烂或鳞屑,累及范围大于2/3睑缘;睑板腺开口异常,或有赘生物、后退、增生、阻塞,累及范围大于2/3睑缘;睑板腺分泌物黏稠如牙膏状。
1.5.3 结膜充血评分标准[7]0分:正常结膜形态。1分:结膜轻度弥散充血。2分:结膜中度弥散充血,近穹窿部明显。3分:结膜重度弥散充血,呈红眼症,常伴结膜下出血。
1.5.4 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标准[7]0分:角膜无新生血管。1分:角膜有新生血管,累及范围小于120°。2分:角膜有新生血管,累及范围120°~240°。3分:角膜有新生血管,累及范围大于240°。
1.6 疗效评定标准[7]根据治疗前后的上述总积分情况进行判定。痊愈:治疗结束后复查,症状、体征等均恢复正常,总积分为0。显效:治疗结束后复查,症状、体征均恢复明显,总积分减少≥40%。好转:治疗结束后复查,症状、体征均恢复一般,总积分减少<40%。无效:治疗结束后复查,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恢复,总积分不变或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如实记录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中药后出现明显的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反应及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自觉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自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分均下降,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评分下降明显,同时点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1.91±0.68 2.13±0.54治疗后1个月1.08±0.45①②1.86±0.58治疗后2个月0.66±0.25①②1.52±0.36①
2.2 两组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体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分均下降,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评分下降明显,同时点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1.99±0.85 1.95±0.85治疗后1个月1.19±0.45①②1.79±0.43治疗后2个月0.90±0.37①②1.58±0.40①
2.3 两组结膜充血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结膜充血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分均下降,同时点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结膜充血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结膜充血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2.00±0.64 2.02±0.62治疗后1个月1.19±0.46①②1.53±0.50①治疗后2个月0.58±0.24①②1.35±0.34①
2.4 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评分无明显下降趋势,而治疗后2个月两组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1.03±0.35 1.17±0.25治疗后1个月1.09±0.19 1.19±0.16治疗后2个月0.37±0.15①②0.70±0.12①
2.5 两组临床总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总体评分均下降,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积分比较 (分,±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积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7.73±2.32 7.56±2.38治疗后1个月5.08±1.78①5.76±1.64①治疗后2个月2.06±0.35①②3.04±0.36①
2.6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满1个月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2个月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和表8。
表7 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 (例)
表8 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比较 (例)
2.7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顺利,且在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BKC是导致睑缘及角结膜长期慢性炎症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8]。大部分研究显示,导致BKC的因素有多种,包括眼睑局部的因素及全身的因素,眼睑局部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局部机械摩擦等,全身性因素如免疫应答、遗传因素等[6,9-10]。BKC的致病因素多样,且未完全明确,导致其治疗多以对症治疗(如热敷、睑板腺按摩、使用人工泪液等)为主。而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BKC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于坷鑫等[11]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小柴胡汤内服联合中药塌渍、刺络放血治疗肝胆火炽型BKC,不仅能够改善眼部局部症状,也能改善全身情况,使BKC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损害患者视力。刘静霞等[12]基于局部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及中药超声雾化熏眼,配合西药滴眼剂滴眼治疗1例被误诊的重症BKC,治疗3日后睑缘及角结膜体征明显减轻,而治疗2周后病情即得到有效控制,随诊观察3个月,该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说明只要辨证准确,中医药对于BKC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张冰等[1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BKC的有效率高达96%,远高于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有效率88%(P<0.05),说明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BKC,可提高临床疗效。
BKC根据其发病部位及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睑弦赤烂”范畴[11]。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首先对其症状及病因进行了描述:“目赤烂眦候,此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14]提出睑弦赤烂由触冒风热之邪引起。《银海精微》描述成人睑弦赤烂提到“脾土蕴积湿热,脾土衰不能化湿,故湿热之气相攻,传发于胞睑之间”[15],指出睑弦赤烂不仅因于风热,亦责之于脾土湿热蕴积不化,上犯胞睑。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BKC由风、湿、热邪引起,不加干预即导致邪毒内犯,引起睑缘、角结膜的溃烂。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功效,主要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的病症,可以治疗湿热为主的BKC。方中滑石性寒清热,甘淡滑利,善清利湿热;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可使湿热从下焦去;苦杏仁可宣利肺气,助湿从上焦分消;豆蔻芳香化湿,畅中焦脾气,以助祛湿;通草、淡竹叶甘寒淡渗,助滑石清热利湿;半夏、厚朴芳香行气除满,化湿和胃,加强行气化湿之功;原方基础上加石菖蒲芳香化湿,蒲公英、泽泻清热利水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夏枯草,其性清降,长于清泻肝火;蝉蜕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明目退翳之功。有大量研究显示,三仁汤应用在眼科感染性疾患中取得良好疗效。如屈进学运用三仁汤口服治疗滤泡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顽固性角膜炎等,均取得显著疗效[16]。另外,赵越娟[17]运用三仁汤治疗慢性结膜炎、角膜基质炎亦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基于前人应用三仁汤治疗眼疾的成功经验,采用三仁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治疗BKC,也取得明显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式均可改善BKC症状与体征,但三仁汤配合西医干预有效率达93.8%,明显高于单纯西医干预的有效率75.0%,虽然西医使用了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随着BKC病原菌的不断变化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的出现,中医药在治疗BKC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其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本研究显示,三仁汤配合西医干预1个月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痒)、睑缘体征(睑缘充血、或糜烂、或鳞屑、睑板腺开口异常、睑板腺分泌物情况)及结膜充血可得到明显改善,但角膜血管增生改善不明显;干预2个月时在改善自觉症状、睑缘体征及结膜充血的同时,也改善了角膜新生血管情况。这说明了BKC患者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也说明了三仁汤治疗BKC疗程要足,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纳入的病例数有限,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偶然性;此外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未对患者进行随访,因此对于三仁汤的长期疗效评判缺乏客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