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虎,乌 兰△,李小勇,孙万虹,樊 娟,刘景雪
(1.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甘肃 兰州 730030;2.甘肃省科技厅,甘肃 兰州 730030)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指出“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甘南州和临夏州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地区,自然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两州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落后许多[1-3]。提升“三区三州”民众的科学素质是巩固脱贫攻坚战果的关键,只有促进当地民众了解科技知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应用科学技术、掌握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提升他们自主发展和致富的能力[4-5]。目前,甘南州和临夏州民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科技局、科协等机构开展的科普教育,而科普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当地科普资源的配置情况,合理的科普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高科普教育效果、帮助民众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6-7]。因此,在充分调研甘南州和临夏州科普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甘南州和临夏州科普资源配置来提升群众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两州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战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科普活动的组织者,科普人员在科普活动中起着主导性作用[8-9]。表1为甘肃省、临夏州和甘南州科普专职、兼职人员和注册志愿者的人员构成情况。据统计,甘肃省科普专职人员10 547人,科普兼职人员39 052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9 144人;从两州情况来看,临夏州科普专职人员396人,科普兼职人员2 488人,注册科普志愿者227人;甘南州科普专职人员246人,科普兼职人员726人,注册科普志愿者366人。统计发现,临夏州各类科普人员在甘肃省各类科普人员中占比约4%,甘南州仅占约2%。
表1 2019年甘肃省、临夏州和甘南州科普人员构成情况表(单位:人)
科普场地是进行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科普场馆是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是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培训等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10]。科普场馆包括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和青少年科技馆站。据统计,甘肃省有17个科技馆,26个科学技术博物馆和15个青少年科技馆站。临夏州科技馆数量为0,科学技术博物馆4个,青少年科技馆站1个。而甘南州在这几方面的数量均为0。除了科普场馆之外,科普场地还包括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和国家及省级科普基地。从表2可看出,截至2019年,甘肃省有非场馆类科普基地833个,临夏州有45个,而甘南州仅有7个。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方面,甘南州只有12个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数量,临夏州仅有26个科普画廊。国家科普基地和省级科普基地方面,临夏州国家级科普基地和省级科普基地数量均为0。甘南州国家级科普基地数量为0,有省级科普基地3个,参观人次7 400人次。
表2 2019年甘肃省及两个州科普基地、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汇总表(单位:个)
科普经费是保证科普活动实施开展的必须保障条件,科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据统计,甘肃省科普经费筹集额为28 960.71万元,其中政府拨款26 111.99万元,捐赠308.89万元,自筹资金1 909.32万元,其他收入630.51万元。临夏州2019年科普经费筹集额为1 353.5万元,其中政府拨款1 125.44万元,捐赠0万元,自筹资金64.66万元,其他收入163.4万元。甘南州2019年科普经费筹集额为279.62万元,其中政府拨款240.32万元,捐赠0万元,自筹资金36.3万元,其他收入3万元。表3给出了甘肃省及两州地区科普经费使用额、科技活动周专项经费筹集额及企业赞助情况。可以看出,临夏州年度科普经费为1 350.4万元,相比于甘南州的246.22万元多出1 000万元。
表3 2019年甘肃省及两个州科普经费、科技活动周专项经费及企业赞助汇总表(单位:万元)
科普传媒是公众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科普知识载体形式可分为纸质资料、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网络三大类。对调研地区的纸质科普、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宣传资料做了统计(见表4)。两州在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科普音像制品三个方面相对较好;但在发行科技类报纸、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方面还需提高。
表4 2019年甘南州和临夏州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数据与甘肃省对比表
另外,从表5可见,两个州建设科普网站数量都是3个,发文量分别为1 932和75篇;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分别是39.430 1和97.834 0万份;创建科普类微信公众号数量分别是15和25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发文量分别是2.757千篇和4.475千篇,科普类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分别是26.3671和7.9101万次。两个州除这几方面在全省占比超过1%,其余方面都不到1%。
表5 2019年甘南州和临夏州网络科普与甘肃省对比表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普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的支撑。临夏和甘南两州的科普人才紧缺,分别只占全省科普人员的4%和2%,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导致很多科普事业开展受到限制。如甘南州农村科普人员仅有9人。临夏州注册科普志愿者仅约占全省注册科普志愿者的1%,甘南州此项占比仅约为2%。两州的科普创作人员尤其紧缺,甘南州仅有1名,科普创作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从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和青少年科技馆站的统计发现,临夏州共有4个场馆,而甘南州则为零。两个州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在全省的非场馆类科普基地中占比均很低,尤其甘南州占比仅为1%。两个州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农村科普活动场地、科普画廊等数量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州的科普场馆和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建设相对落后,许多场馆类数量尚属空白,科普教育所能依托的场馆和场地非常匮乏,严重影响该地区科普活动的开展。
临夏和甘南两个州筹集的科普经费总和不足全省的3%,科普经费严重不足。临夏州和甘南州依靠政府拨款的资金分别占科普经费总来源的83%和85%,经费来源比较单一;科普经费捐赠情况直接反映社会资金对科普的支持程度与关注情况,两个州均无捐赠和企业赞助经费,社会对两州地区的科普关注度和参与度严重不足;由于两个州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自筹经费之和不超过全省自筹经费的5%;在其他科普收入方面,甘南州仅占全省的0.4%。在科普经费使用方面,甘肃省科普经费的61%用于科普场馆建设,而临夏和甘南两州的科普场馆建设经费占比甚少。另外,甘南州科技活动周专项经费筹集额偏低,反映出甘南州民众参与科技活动周的积极性不高。
两个州的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的发行和制作量上来看,甘南州和临夏州主要以传统科普方式为主。甘南州的科普(技)录音、录像带发行总量、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份数、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等在全省中的占比都非常低,几乎接近于零,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另外,从甘南州和临夏州网络传媒在全省的占比来看,科普网站访问量、发布科普视频数量、微博创办数量、微博阅读量等均在2%以下,需加强规划和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对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定位,只有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者齐头并进,才能顺利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华丽转型。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科协应肩负起领导和组织责任,贯彻落实好《科普法》,建立上下联动的科普工作体制,建立健全乡镇科普机构,从政策扶持、税收减免、人员配置等方面推动资源下倾、力量下沉,实现科普服务全面覆盖。
科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的支撑,科普人员是科普发展的软实力。从临夏州和甘南州科普人员的综合情况看,需多种渠道促进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两个州科普人才队伍。第一,充分调动民族地区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挖掘技术骨干、种植能手、乡村教师等,让他们成为科普宣传的主力军,从而壮大科普人员后备力量。第二,两个州应加强科普人员教育和培训,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科普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科普能力。第三,两个州地区应积极争取本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动员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加入科普宣讲队伍。第四,制定科普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职称和岗位评聘制度,鼓励更多有志、有识人才从事科普教育事业。第五,要不断提升创新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甘肃省和两州地区定点帮扶省市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如气象、医疗卫生、消防、公安等)和企业的科普人员联合培养模式。最后,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以及企业定点划片帮扶制度,从政府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以及企业科研人员和专业人士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并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考虑和优先。
科普经费对科普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临夏州和甘南州应加大政府财政在科普经费筹集额中的占比,提高科普经费使用额度,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与企业联系,积极争取企业赞助。另外,鼓励社会公益资金参与科普场馆建设,为大众提供一定比例的有偿科普服务,吸引更多的科普人才参与科普服务,从而缓解政府压力,提升科普普及程度。最后,在科技场馆建设方面,采取与帮扶省市合作共建的模式,加快科普设施建设步伐,填补两州地区在科技场馆方面的空白。实现多元化的科普经费获取机制,有效解决科普经费不足的问题。
继续保持优质图书、期刊、科普音像制品方面的优势,努力打造优秀科普广播电视、科技类报纸、科普读物等传统科普传媒。积极创办通俗易懂和惠民的科普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小视频等网络科普传媒,扩大民众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增加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科普的认知程度,激发全民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两州地区科普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增强民众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