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寒乙 胡文娟
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作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而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学生很难在实操练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教学效果较差。学生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关键要点,技能水平偏低,素质培养也不能与课堂教学同步。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探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所选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参考教材为“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互联网+创新教材、汽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教材。
本课程结合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工作流程,对接《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16》《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发动机大修、整车大修》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基于中车行“1+X”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证书初级准则中的考核内容,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五育”能力为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课程教学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全理解汽车发动机两机构、两系统检修的基本常见方法;熟练理解汽车发动机两机构、两系统的结构、作用;能够规范熟练地使用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及工具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结构系统进行初步诊断、零部件检测,通过分析后,可对相关零件进行维修与更换。
课程授课对象是以“00”后为主体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大一第一学期的授课,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汽车专业基本知识,有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职业院校学情,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技能要求以及“1+X”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证书初级准则,确定课程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等专业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根据汽车故障能合理制订检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种故障的检测和排除。
(3)素质目标:要潜濡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锻炼他们团队合作、良好沟通及敢于创新的能力,培养其精益求精、严谨执着的大国工匠精神,能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学生中理科生较多,生源结构多样化,有“三校生”、普高生、高职扩招生等,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大,但都存在思维方式比较固化、爱实践不爱理论、规范操作意识薄弱等问题,对此,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加强引导和训练。该课程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充分依托学院汽车维修实训室,让学生体会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感觉,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资源为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并将思政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关怀学生成长的理念,坚持实现“四个统一”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同等重要,二者应相辅相成,有机融合,达到统一;教科研与专业教学相统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行业规范、岗位要求相统一;教学规律与学生思维教育相统一。
图1 总体教学设计
为了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组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维修技术规范《科鲁兹1.6L AT 2013款发动机LDE维修手册》、企业岗位标准以及“1+X”证书准则,以情境构建为引入,任务引领为主线,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融合,把教学全过程划分为课前探索、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模块,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意识,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并行。
(1)以“刚+柔”模式促进素质培养与技能提升并行
教学刚性要求:要求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要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结构故障现象分析、诊断、排除的基本方法;熟知发动机机械结构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原理;具备利用现代诊断、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检查,以及检测维修主要零件和更换相关零部件的能力。
教学柔性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安全防范意识、实操规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2)将真实的故障案例引入教学
利用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参考企业真实案例,在实训车或教学台架上设置相关故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障检测和排除,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
(3)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手段
课前,教师提前2天在学习通平台上传课件、视频、微课、工单、维修手册及学习任务。学生领取任务,通过自学完成课前任务。教师借助平台与学生互动,实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根据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课中,该环节是教学的核心阶段,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学生自学等方法促使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点;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发动机故障模拟诊断、检测,以解决难点问题;通过教师规范操作演示、小组协作练习、学生演示、个人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如图2所示。
图2 课中环节展示
课后,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汽车维修工小游戏、虚拟仿真软件等实现学习的多维度拓展,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通过介绍汽车发动机机械结构检修工作在汽车现行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技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工业、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品牌的热爱和自信,使其树立自主、独立、创新的思想。在教学中,可加入我国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历程,结合“中国制造2025”讲述我国汽车行业的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案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案列
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中的“活塞环的检修”项目教学为例,简述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本项目主要从爱国教育、工匠精神、智能制造、工业4.0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项目教学计划共4个学时,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设计
(1)思政载体
思政载体一:用活塞环的作用、结构、组成等,引出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民族品牌树立自信心。
思政载体二:通过检测工量具、设备、仪器的介绍,强调科技强国、兴国,以及发展实体经济、创新兴邦的重要性。
思政载体三:小组实践。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促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组内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每名学生都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实践;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修复汽车故障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成就感;切实落实7S管理,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
思政载体四:自评、互评。小组内要相互分享、交流实训成果,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使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实施
①课前
教师在上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关于大国工匠——王树军的事迹和相关资料。学生自学微课和视频,了解检测维修知识要点,熟悉相关新技术、新工艺,并在线上分享收获和感想。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逐一点评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知匠心、敬匠心、守匠心,从而进一步强化职业信心。教师根据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②课中
借助企业真实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车测试,详细记录故障的现象和产生条件,经分析后,初步判断为“活塞环故障”。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勇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通过视频“由活塞连杆组引起故障导致汽车召回”,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知识多维度、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汽车召回本身就是汽车制造厂家对消费者(客户)非常负责的一种做法,但也说明,汽车在设计、制造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其中个别缺陷是由于缺少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因质检不严而造成的。对此,教师应着重强调安全规范生产、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讲解知识,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各基本原理。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内容要进行客观点评。另外,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互评和自评。在评价过程中,要融入发动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的最新现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订检修计划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故障诊断理念,强化其使命感、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应确保操作规范化、安全有序;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和配合,以及组间的分享与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培养学生诚实、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组间和组内的互评与自评,把“合作”“创新”“竞争”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相互合作,让学生知道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共赢;通过创新,让学生知道只有创新才能发展;通过相互竞争,引入危机意识,让学生明白作为新时代的专业人才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实操完成后,各小组认真完成7S管理,从而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③课后拓展
活动1: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掌握和思想态度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由教师、组长和同组学生三部分组成,各占一定比例。
活动2: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师及时发布课后知识拓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知识、新技术和零件的其他结构形式、发展趋势等。例如,向学生推荐《汽车文化》《百年汽车》等相关书籍,或行业内的新举措等资料,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发布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资料收集、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着实效。
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促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教师可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