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李晚春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自2017 年12 月6 日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已逐渐引入大学课堂,以课程思政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进入大学专业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融入了常规工具与新技术手段,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班级与个体、集体与小组、自评与他评、课堂教学与虚拟学习环境,纸质教材阅读与交互式电子课件学习的完美结合。
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作为建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技术制图标准,并能正确地识读建筑施工图纸和建筑结构图纸,同时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其他各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其次,《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也是建筑专业“1+X”制度下的“X”之一。同时从工程技术人员特点和角度来看,工程识图要以“必须、够用”为度,坚持“学以致用、虽少却精”的原则,除讲授专业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安全文明工作意识及爱岗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因此,《建筑工程识图》课程融入思政教学实践也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一主线、两空间、三时段、四环节”四个方面,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嵌入《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思政元素。即以“立德树人”为一主线;以“线上线下”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为两空间;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三不同时段,将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以“基因融入、名师培育、平台搭建、监管评估”为四个环节多层次辐射育人结合,下面本文从四个方面探析《建筑工程识图》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
高校教师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理念的同时,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元素。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规范教师以人为本,德高为师、行高为范的高尚师德,才能担当起以学生成才为本、为社会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使命。
《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内容包含建筑施工图和建筑结构施工图两大板块内容。在进行建筑施工图教学时,以图纸为载体润入细无声地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比如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鸟巢、水立方、国家速滑馆等超级工程的建设,以视频的形式传递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使学生感受到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在进行结构施工图教学时,以结构施工图为载体,学习构件详图讲解时,通过企业设计人员真实的工作环境梳理起榜样,嵌入学生要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和钻研奋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混合式教学实际是完善了线上线下互补的教学模式,同时,使课程思政元素以线上线下两空间的方式将思政元素嵌入《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从而发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对线下软硬件实力缺乏的高职院校来说,莫是当下最佳选择。数字化教学、VR 情景模拟教学逐渐走入校园之时,带给学生的仅仅是视觉上的刺激和技术上的新鲜感,而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使学生关注学习的内容、学习的专注度、学生的责任性和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的培养。在《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建筑施工图的学习还是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学习,都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在线上观看超级工程专题片建设视频,以熟悉学习内容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线下建立差异化小组增加学生沟通、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线下学习也可以以问题或习题为导向促使学生查阅资料和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驱动力。在讲到建筑结构识图构件平法标注时,构件的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中发生矛盾时,实际工程施工时以原位标注为准,然而集中标注中受力钢筋的标注又是属于必标注内容。从而嵌入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与统一规律,进而准确把握构件的设计信息。
如图1 所示,将课程思政元素分解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时段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如:考虑以课程团队集体备课方式形成头脑风暴创造灵感,课中巧妙穿插案例式、项目化、模块化等混合式教学应用,课后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报告,以便将其道德意识转化为规范言行。
图1 三时段教学内容图
1.4.1 基因融入
深入挖掘《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思政元素,推行“基因式”融入。如在讲解建筑工程施工图时,穿插火神山医院建设全记录案例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施工图组成的同时见证中国速度,肩负起“准建筑人”的使命担当;学习屋顶平面图和构造详图时,组织观看故宫博物院视频资料,提升学生艺术涵养与人文底蕴,见表1。
表1 《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基因载入课点
1.4.2 名师培育
线上教学助推高校教学名师培育。建筑专业的工业化、数字化的教学是将来必行之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教学资源有限的高校来说,通过技术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高职学生来说,仅仅是视觉上的刺激或新鲜感所迫,若要真正扭转这种局面,必将与有效的名师教育培育相结合,才是王者之道。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有,知其万有为导向,提升有温度的信息化课题,塑造一个个高水平、人性化的教师,以不断推动高校教学名师的培育,才能培养出有综合能力的学生。
制定激励措施,凝聚全员育人共识,在课前线上方式用微信形式分享名师思政课系列专题大讲堂;在课中线下方式,以小组讨论辩论形式辨析社会和经济热点,在承继混合教学优势基础上形成思政合力。当然这种形式已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需要相应领导部门的支持。
1.4.3 平台搭建
多措并举,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教学活动。线上利用微信群的建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建立建筑红色数字化群,形成学院《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交流网站、官方微信等交互式平台网格,紧扣建筑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嵌入课程学习,达到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这也是高校《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的难点。
1.4.4 监管评估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其监管和评估应倾向于全员全过程的多元化考核。为了科学全面反映学生对《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学习成效,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成果均应纳入监管和考核评价的范围,从而做到全时空评价。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评价对象不仅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学生、小组对小组、学生对老师的“四元对象评价”,考核评价做到“时空、内容、过程、对象”全域评价,实现云端共享,实时显示。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应设置分值、权重,见表2。云互动、云评教、同行和督导意见入考核评价的范围,并通过云互动、云评教等云评价方式,及时进行教学整改,完善专业课程思政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表2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建筑类课程现有数字化技术设备的缺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现状,本文充分利用线上信息化资源和手段,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延学三时段,以及建立差异化小组的方式,将《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思政元素和混合式教学法恰当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监管和评估。该模式的应用实践表明,相比以往传统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课程成绩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