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2022-11-18 08:29郑阳航福建省天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福建莆田351100
砖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测区砌体钢筋

郑阳航(福建省天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00)

目前,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项目各类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在稳步提升,同时建筑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可对建筑结构的性能产生影响,在施工中是否满足结构性能要求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耐久性,为防止建筑主体结构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需对主体结构进行严格检测,保证建筑项目质量。检测人员需根据建筑项目的现实情况,采用有效的检测方式,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准度,保证建筑项目整体的检测质量。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各类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广泛,与其他建筑结构类型对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将影响到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对此,在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时,需找出存在影响建筑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中的问题,防止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混凝土主体结构现场检测时,现场检测人员需依据具体的建筑施工状况选用适宜的检测方式和设备,保证检测出的结果准确。

近些年,我国的建筑项目质量标准越来越完善,建筑项目工程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建筑施工时,开展建筑质量检测和施工管理需花费大量资金,一些建筑单位为了减少建筑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没有严格依据建筑项目相关规定进行施工,采用成本较低的施工材料,严重影响建筑项目质量。若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隐患,混凝土结构性能达不到相关要求,不但会导致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下降,而且还会影响到建筑项目周围居民安全,对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一定的危害。对此,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可发现建筑项目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改进调整,保证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安全[1]。

2 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的内容及方法

2.1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有两种,即钻芯法和回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中,回弹法属于无损检测方式,具有便捷、快速等特征,此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在应用回弹法时,需利用一根弹簧对重锤进行驱动,传力杆可对混凝土表层进行撞击,对重锤被反弹产生的距离进行检测,回弹值与结构强度检测结果密切相关,据此即可完成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于检测点,需设置在混凝土表层,但是只检测到表层混凝土强度,最后得出的结果不代表整体混凝土的强度。在应用钻芯法检测和回弹法检测时,其检测结果误差不明显,误差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应用回弹法检测,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低。对此,在应用回弹法检测法时,需重视其他干扰因素,并对检测技术进行有效改善[2]。回弹法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回弹法原理示意图

2.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混凝土保护层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的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时,会导致截面有效高度下降,或表层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使结构的承重性与耐久性受到破坏,致使楼板出现裂缝、板底生锈、渗漏等现象。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钢筋保护层厚度把控不规范等引发的。在建筑施工时,要求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

在现场检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第一,电磁感应检测技术。在传感器运行中可形成交变电磁场,若内部有金属介质,在接收信号后,在电磁场作用下其能够转变为电信号,据此即可预估出钢筋的具体位置;第二,雷达检测技术。在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发射毫微秒级电磁波后,再接收对电磁波进行检测,即可判断出钢筋的具体位置,同时还可检测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毫微秒级电磁波对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检测深度大[3]。在应用雷达或者电磁感应法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时,混凝土原料以及周围钢筋中是否存在铁磁性物质均会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检测原理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电磁感应法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3 雷达法检测原理示意图

2.3 砌筑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在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时,检测方式主要有砂浆片剪切法、筒压法、贯入法以及回弹法等,通常采用贯入法和回弹法。在贯入法实际应用中,首先将贯入杆向后拉伸,将工作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再与挂钩连接,扳机和挂钩之间可发生联动作用,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对于扁头部位,需顶在结构表面灰缝位置,在扣动扳机后,在工作弹簧作用下,检测钉即可贯入砌体砂浆中。由于砌筑砂浆强度与测钉贯入深度之间具有反比例的关系,因此,通过测量出贯入深度,即可估测出砌筑砂浆的强度,砂浆贯入仪的内部构造及主要配件如图4所示。

图4 砂浆贯入仪的内部构造及主要配件示意图

在对砖体的抗压性能进行检测时,取样法的应用较为常见,但是在取样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对结构整体性能造成破坏,并且检测环节比较多,检测效率偏低。对此,可应用回弹法,提升检测速度,避免对砖体造成损伤,并且检测面广,有利于缩短测试时间[4]。

在对砌体结构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时,可应用原位轴压法,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首先需准备原位压力机,即可对砌体结构的抗压性能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砌筑质量对砌体结构抗压强度所产生的影响。此方式计算和检测时比较复杂,对砌体的局部会造成损伤,不可大量使用,主要应用在240mm厚的普通砖或多孔砖砌体测试中。

2.4 后置埋件力学性能检测

后锚固是指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采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锚固,如植筋、机械锚栓和化学锚栓等。后置埋件多应用于非承重构件,包括幕墙、圈梁、构造柱和砌体墙等,建筑物围护系统的性能与后置埋件以及基材锚固质量有关,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在对后置埋件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时,现场布置如图5所示。

图5 后置埋件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布置示意图

2.5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数量逐渐增多,预制混凝土构件占比显著提升,检测重点是其结构的质量以及强度,常用检测技术包括回弹法、施工现场尺量法、电磁感应检测技术等。

3 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检测中回弹法应用案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本文选择某大厦作为研究对象,该大厦是由1栋单身公寓楼和1 栋单元住宅楼组成。地上部分为18 层,地下部分则为1层,主体结构选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该大厦项目建设施工中,依据相关规定需对混凝土的强度实施检测。该大厦建设时,混凝土强度检测选用回弹法。

3.2 回弹仪的检验

在使用回弹仪之前,需对回弹仪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第一,对螺丝进行调零处理,保证螺丝稳定状态,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松动;第二,做好拉簧固定处理,根据检测规定,对于拉簧的两端均要求做好固定处理;第三,机芯同轴度。对中心导杆、弹击锤、弹击杆进行检测,保证三者处在同一轴线上。

3.3 回弹法检验步骤

(1)选择测区。按照相关要求,需科学合理选择测区,通常情况下,可选择相同批次的相同结构层进行检验,选择10个以上的测区。依据相关规定的要求,测区之间相隔的距离应当控制在2m 以内。在对混凝土结构开展回弹检测之前,首先需对测区进行全面清理,需保持平整、干净。

(2)在确定测区后,需采用砂纸以及毛刷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清理,避免杂物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3)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即可开展回弹检测,对于回弹轴线和检测面,必须保证相互垂直。在施压过程中,需保证发力均衡,并及时做好记录。

(4)在对测区进行检测时,要求在施工现场均匀布置检测点,对于各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要求控制在20mm以内,另外,要求测点附近避免出现外露钢筋,在对各个测区进行测量时,要求对16 个回弹值进行准确记录。

(5)在检测完成后,还需选择部分区域对碳化深度进行检测。首先确定检测区,然后设置15mm左右的孔洞,对孔洞内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再在孔洞的边缘滴酚酞酒精溶液,并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不低于3 次,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应精确至0.5mm。

3.4 强度计算

(1)计算回弹值。在每一个测区测量出的16 个回弹值,在计算时需去掉6个回弹值,这6个回弹值是3个最小值和3 个最大值,其余的取平均值,即为回弹值结果。

(2)修正回弹值。若浇筑面不在水平方向,在测量时应将回弹值进行修正,需按照相关规定,对于检测所得结果需进行记录分析,并修正处理,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修正值

(3)应用测强曲线。在回弹检测完成后,需以混凝土强度换算表作为依据,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换算。另外,需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相同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曲线。

3.5 异常数据分析

在检测数据中应用回弹法,有可能存在数据差异的问题,需删除不合理的数据。对此,要求剔除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异常数据,保留正常数据,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详细分析,才可获得接近实际的数据。

4 结语

在许多建筑项目中,需积极地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进行检测,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根据检测结果对建筑主体结构性能进行评估,加强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由此可见,建筑主体结构的测量是建筑项目质量把控的重要工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方法比较多,本文基于实例,对回弹法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操作方式便捷,检测结果精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测区砌体钢筋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砌体结构历史建筑保护在抗震改造工程中的难点分析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工程质量技术分析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分析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不同体积的砂对铺砂法检测混凝土叠合板粗糙度的影响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银坑头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福建德化四尖峰测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