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耿 鹏
文献采访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方式直接影响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图书馆文献采访模式主要有现场采访、征订目录采访、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以及因疫情而催生的“云馆配”等几种。“云馆配”一词最早出现在2020 年初,是与传统的线下馆配会相对的概念[1]。馆配会是专门为图书馆选书和配书而举办的图书展销会、交易会、订货会、现场采访会和博览会等[2]。“云馆配”采访模式是将馆配会从线下搬到线上,为疫情期间图书馆开展资源采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并纳入了读者荐购,丰富了图书馆图书采访方式,拓宽了资源采购渠道。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防范疫情的蔓延,大型聚集活动被暂停,各类图书馆也相继暂停读者到馆服务。但图书馆的网站访问、线上咨询等服务没有停止,而且很多图书馆还加强了学科咨询、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等各种线上活动及服务,以保障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同时,图书供应商、出版社等商家也积极开发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及技术为图书馆及读者提供扩展服务。在图书采访方面,基于网络科学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等图书供应商积极探索,开启了“云馆配”服务模式,将传统的馆配会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全新的“云馆配”模式不仅是疫情之下馆配行业的自救,而且是出版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势必要迎接的变革,也是图书馆采访工作顺应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必然选择[1]。
在中国知网以“云馆配”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截至2021 年12 月8 日,共获取9篇文献。从发表时间分布看,2021 年有5 篇,2020年有1 篇,2019 年有2 篇,2018 年有1 篇,其中3 篇文献发表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图书采访平台的介绍,文中未出现“云馆配”一词。2020 年,有学者从资源发现、采选功能和后台管理3 方面对2020 年举办的5 场“云馆配”所使用的平台进行了比较分析[1]。2021 年,有学者介绍了“汇采平台”的建设情况、使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3];有学者重点介绍了馆配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指出了馆配会平台众多、书目品种展示不全及失去同行面对面交流等问题[4];有学者结合浙江省首届“云馆配”图书展示会的实践,介绍了“云馆配”的应用价值[5];有学者重点介绍了“云馆配”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几点希望[6-7]。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云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平台应用、发展机遇及优势价值等方面,未见对“云馆配”模式与其他采访模式的比较研究。本文以浙江省首届“云馆配”图书展示会为例,介绍云馆配的具体实践,并对“云馆配”与现场采访、征订目录采访、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等多种采访模式进行对比,进而对“云馆配”采访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云馆配”即线上馆配会,馆配商、出版社、图书馆及读者(用户)四方通过云平台相聚云端,尽可能地还原线下馆配会的体验感,共同构成“云馆配”采访模式(图1)。出版社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图书信息,如图书分类、封面、内容简介、MARC数据、编辑推荐等,并将其上传至云平台。馆配商则负责技术支持,其建立的线上场馆一般按出版社矩阵及社科、科技等主题进行布局,同时按中图法展示图书信息。为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采访即时感,有的平台甚至提供精彩试读等功能,线下馆配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也变为线上点对点的在线答疑。图书馆采访人员或者读者通过注册账号登录云平台浏览图书信息后将所需图书加入订单,后期再由采访人员对订单数据与馆藏数据进行查重以确定最后的订单。
图1 “云馆配”采访模式
一次圆满的“云馆配”活动的实施,需要馆配商、出版社及图书馆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各方都应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才能互惠互利。馆配商作为活动主办方,承担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等大部分工作[5],不但要做好数据的实时更新、维护及技术支持,还需要提供网页、小程序、App 等多种登录方式,培训客服以更好地解答用户咨询,馆配会结束后图书的到货、加工等原有服务也同样不能忽视。出版社需准备本社的精品书目、重点推荐书目、新出版书目等,并按类划分,同时需要了解各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做到精准推送。图书馆采访人员要提前了解本馆需求、采访原则等并反馈给出版社及馆配商,以使本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充分满足广大图书馆用户的订购需求,做好图书馆馆藏图书的采购服务,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于2020 年4 月20 日至24 日举行浙江省首届“云馆配”图书展示会(网址为http://gp.yuntaigo.com/,以下简称“展示会”)。客服人员在会前帮助图书馆馆员及读者完成信息注册,馆配商、出版社及图书馆用户(包括馆员和读者)在平台开放日以不同身份登陆,三方相遇云端,避免了直接接触。
展示会平台首页显示了科技馆、社科馆、教育馆等各个不同类别的立体场馆,同时也提供了不同出版社的快捷入口,犹如亲临现场。进入某一具体场馆后,可选择按中图法进行分类浏览,也可通过关键词、出版时间和价格搜索所需图书。为便于用户了解图书的相关信息,展示会平台为每本图书设置了图片区、信息区及详情区。图片区显示封面、目录及部分正文内容;信息区主要提供该书的出版社、作者、价格、语种、分类号、主题词及页码等;详情区提供MARC 数据、内容摘要、作者简介及编辑推荐语等。用户将选中的某本书加入到订购清单后可在个人中心查看本人所选图书和本单位所选图书总量,但本单位其他人员所选的具体图书信息则无法看到。展示会平台的订购页面下方还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的群入口,相关问题都可在群内进行交流、提问,馆配商或出版社等客服人员在线解答。
此次展示会共有500 余家出版社、1700 余家图书馆参加,吸引访客达3.9 万人次,采选图书品种20.5 万种,销售码洋突破1.6 亿元[8]。陆军军医大学也参与了此次展示会,该校读者共推荐采选图书1 295 种、1 597 册,陆军军医大学图书馆馆员经过查重、审核后确定购买995 种、1 304 册,码洋约10 万元,较好地满足了该校读者的需求。
对“云馆配”与现场采访、征订目录采访、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等几种常见的文献采访模式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各采访模式的优劣,从而在实际工作中灵活选择不同的采访模式,以达到更优的采访效果。
现场采访是指文献采访人员直接到书店、书市或馆配会现场选购采买图书。现场采访的优点是可以看到实物,实地翻阅查看书的内容、装帧、纸张、大小等各种信息,快速了解其内容和质量,并据此进行鉴别和筛选,简便且迅速。但也有缺点:一是若现场采访地点不在当地,则需采访人员频繁出差;二是对采访人员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极为熟悉本馆馆藏建设方针、采访原则等;三是采访人员在馆配会现场面对众多的实体书籍,只能通过翻阅有限的图书进行选购,使得采访有一定的偶然性;四是查重不便,可能造成重复采购。
“云馆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线下馆配会的现场搬到了线上,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线下馆配会的场景和体验。既有现场采访的既视感,又避免采访人员东奔西走,且可以在云馆配开放的时间内随时浏览订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目前的征订目录采访融合了传统的预订和招标采购。一般由中标单位供应商每月向图书馆提供各出版社近一两年或即将出版的书目信息,某些出版社也会直接向图书馆提供书目信息。图书馆再将这些书目数据导入本馆所使用的图书管理系统,由采访馆员查重后按照本馆采访原则进行选订。这种方式是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常用的采访方式。云馆配的采访人员可以是图书馆馆员,也可以是读者(以读者身份参与图书推荐)。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更好地服务读者提供了保障,当图书馆未收藏读者所需的文献时,读者可以向图书馆荐购。图书馆经过查重、审核后,在符合馆藏原则的情况下由图书馆购买入藏,供读者使用。读者荐购是读者主动向图书馆推荐自己所需的资源。多数高校都开展了读者荐购服务,但形式不尽相同。读者主要通过网页表单、书展、微信公众号、图书馆业务系统等途径进行荐购。
“云馆配”期间,读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账号登录馆配平台,浏览或搜索各书目信息,向图书馆荐购自己需要的图书,因为“云馆配”平台包含了读者荐购功能。
读者决策采购最初在美国的图书馆界兴起,是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标,作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和馆藏建设的决策依据[9]。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子书,图书馆预先设置好图书范围、价格、阅读时长等标准或参数,当读者的实际浏览与阅读情况达到相应的标准或参数时则触发购买指令。购买指令是在后台运行,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行为可能会触发图书馆的购买并不知情,也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读者决策采购是图书馆主动提供的一种使读者参与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方式。读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文献,甚至可以先用后藏。使用这种模式提高了图书利用率,降低了零借阅图书的概率和零借阅读者的概率[10]。
读者决策采购和“云馆配”都借助了网上云平台,“云馆配”可以借鉴读者决策采购方式,在云平台上开设“你选书,我买单”功能,读者在“云馆配”参与选书期间,向图书馆推荐所需图书,馆员审核通过后,如有现货,可由馆配商直接将书邮寄给读者,图书馆待读者归还后再进行加工和上架流通。
现场采访和征订目录采访的主体都是图书馆馆员,馆员的专业背景、学识、经验等都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读者荐购和读者决策采购则都考虑了读者的需求,更多地站在了读者的角度,以读者为中心。“云馆配”可以作为国内探索读者决策采购的积极尝试,也可以作为读者决策采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书采访是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采访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读者是图书使用的主体,无论对图书内容的选择还是对图书内容质量的评价,都反映了读者的需求。馆藏资源采访模式的多样化给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活力[11]。从对几种常见采访模式的比较情况可以看出,每种采访模式都有其优缺点(表1),因此在日常信息资源采集工作中可综合应用多种采访模式,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表1 几种常见文献采访模式比较
在采选过程中,对一些设计细节的改善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如浙江省首届“云馆配”图书展示会平台在搜集图书时仅提供了关键词、价格及出版时间查询,检索字段偏少,若增加作者、出版社、ISBN 等检索字段则更能精准定位所需图书;当同一个单位多个人员选择同一种图书时不能及时提醒,需要采编人员后期处理,若能即时对重复选择进行提示,则用户的采访体验感会更好;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在线采选用户多、客服人员回复不及时的情况出现,因此可以增加服务人员数量,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提高解答问题的效率。
多数云平台都设有电子书或纸电同步入口,会提供部分电子书的展示。由于受到国内大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数字化进程缓慢、部分出版社保护纸质图书销售优先权等因素影响,电子书资源无论从时间还是品种上,都与纸质图书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不仅书目信息不同,更新速度也不同。这需要出版社放宽对电子书的出版权限及时间限制,在出版时可以同时发行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加快已有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进程。
现有云平台设有的统计分析功能多属于简单的统计,如每日新增统计、订购数量统计等,反映整个“云馆配”线上采选的大致情况,但尚不能直接对本单位参与者的订购情况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如有哪些部门的读者参与、哪些部门的读者参与度较高,以及同一本书的荐购总次数和荐购人员层次、类别、所属部门等情况。平台统计功能可向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发展,为采访人员提供更多积极有效的分析,有助于实现采访精准。
“云馆配”将线下馆配会搬到线上,还原馆配会现场感,让用户身临其境。“云馆配”一般也会开展春季和秋季两次图采会,时长各为一周左右,采用的平台也多为馆配商专门为“云馆配”所搭建,独立于原有的云平台,如浙江省“云馆配”图书展示会即是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为“云馆配”专门搭建的平台,只在展示会期间开放,与原有的“芸台购”平台各自独立。“云馆配”虽缘起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但在疫情结束之后仍可使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图书品种,定期维护,并与传统的线下馆配活动有机融合,优势互补。
为了避免图书误采或漏采,保障“云馆配”线上采选活动的顺利进行,组织者可从书目质量、人员管理等不同层面来加强审核。馆配商或出版社在平台上传图书数据时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做好分类浏览和主题浏览,同时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允许不同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采访条件的设定,如出版时间、书籍价格、装帧、中图分类号等,也可以为不同图书馆提供精准推送服务。对图书馆采访人员账号进行分级管理,设立不同权限,如对读者开放荐购功能,读者可以浏览所有图书信息,将选中图书加入订单。如果图书超出设定的范围,则提示不能加入订单;同时已加入的订单不能直接提交,需由本馆采访馆员进行审核。
开展线上“云馆配”的平台不断增加,为了突出特色,吸引更多参与者,组织者可从平台模块设计、版面布局、功能等方面进行优化,不断增加平台创意,打造自身优势。目前较有影响的图书采访云平台有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云田智慧”、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的“芸台购”、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阿法购”及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的“北方图书网”。“云田智慧”将网站平台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使用者注册时选择图书馆或者服务商身份,通过后可以成为开发者,根据需求创建应用。“北方图书网”融合了京东、天猫网上商城,提供图书评论专区,可供后来者参阅。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 年秋季“云馆配”时融入了时下较火的直播推荐,有12 家出版社在线荐书,为读者解读经典蕴藏的奥秘,同时在直播界面设置了专属产品订购功能,方便用户下单采购[12]。另外,图书采访云平台还可展示一些热门资源的音频、视频介绍,增加与读者的互动等。
“云馆配”是疫情之下馆配行业的自救行为,是馆配行业的一次创举,更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4]。正如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指出的:“利用新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举办线上馆配会的设想和方案,我认为这是一项创新,也是一次馆配交易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型的大胆探索与实践。”[13]不同的采访模式有各自的优劣,图书馆馆员在进行图书采访时也不会仅选用某一种方式。“云馆配”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希望可以在专业化、场景化和互动化方面能够不断完善,与其他采访方式形成良性互补,辅助日常图书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