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卿,朱 叶,赵晓宇,毛鑫媛,王 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只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是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健康和高质量,“健康”一词成为我国居民密切关注的话题。2021 年我国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发展时期,对公民健康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仍在持续,社会公众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和挑战。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存储、传播和教育机构,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全民的终身学校”,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质和职能[1]。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行动、开展全民疫情防控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健康信息资源提供、健康知识传播的时代责任和重要使命,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舒适的馆舍环境等用于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系列优势条件[2]。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开展调查分析,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和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我国公共图书馆改进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工作、提高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水平,从而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健康信息需求。
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概念均最早出现在1974 年,前者是指人们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决策,进而促进和维持自身健康的能力,包括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3 方面的内容[3-4];后者是指通过训练掌握信息工具,获取相关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伦理4 部分[5-6]。
健康信息素养在健康素养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细化和改进,将信息能力引入健康素养研究中[7],是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概念有机融合的结果。健康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认识到健康信息需求,熟悉可能的信息源并应用它们来检索相关信息,评价信息的质量及在某一具体情况下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并利用信息做出合理的健康决策的一系列能力[8],包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意识、获取能力、评价能力和利用能力4 方面[9]。还有学者指出健康信息素养应包括个人对真伪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即对获取到的健康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10]。与健康素养明显不同的是,健康信息素养更侧重于信息能力。公众在认识到健康信息需求后,如何获取、甄别、评价和利用健康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1]。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时,不仅要向读者普及健康卫生知识,还要提高其获取、甄别、评价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将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提高健康信息素养来增进健康素养[12]。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是指为满足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以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目标,依托现有的健康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借助线上或线下的传播渠道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制定的各种措施,是健康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传播的过程。从知识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3 个重要组成部分[13]。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健康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文化机构、企业、个人、第三方组织等(图1)。其中,政府健康卫生部门为间接教育主体,主要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明确任务和方向;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文化机构、企业、个人及第三方组织等为直接教育主体,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依靠现有的健康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展具体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行动,将政策落地、落实。不同的教育主体对应的教育对象不同,如学校对应的教育对象是师生,医疗机构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图书馆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馆员和读者,社区组织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居民。但归根到底其教育对象都是本单位所在区域范围内与本单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是向教育对象传播全面的、可靠的、可供理解和使用的高质量信息。作为知识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目标的达成。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和理论、健康信息技巧与技能,主要培养个体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意识、搜索能力、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利用能力,从而促进和提升教育对象的健康信息素养。
图1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要素
为更好地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本文以我国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资源建设、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及健康信息传播媒介开展调查和分析。其中,健康信息资源和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数据来源为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官网,健康信息传播媒介的数据来源为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数据获取方法为人工检索和Python 爬虫相结合,检索时间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具体检索过程和检索结果如下。
根据载体形式的不同,将信息资源分为纸质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2 种类型。
2.1.1 纸质健康信息资源
纸质健康信息资源以图书为主,还包括期刊、报纸、会议或学位论文等。本文参考百度指数平台上记录的与“健康”相关的需求图谱,根据搜索热度选出“健康”“保健”“养生”3 个关键词作为健康主题检索词,在各馆官网上对馆藏书目进行主题词综合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获取健康类纸质信息资源的馆藏数量和其他具体信息。在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5 所图书馆因系统出错或无检索权限等原因无法获取所需的馆藏书目数据,其余27 所图书馆的纸质健康信息资源数量如表1 所示。其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纸质健康馆藏数量最多,约为2.97 万册,是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纸质健康馆藏均值(1.09 万册)的2.7 倍;青海省图书馆的纸质健康馆藏数量最少,约为0.06 万册,两馆差距悬殊。但从整体上看各馆纸质健康馆藏数量较为接近,在均值上下波动。
表1 27 所省级图书馆纸质健康信息资源数量
2.1.2 数字健康信息资源
数据库作为一种知识集合,具有庞大的知识储备、有序的结构体系、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共享性,是数字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在研究各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健康信息资源时,主要针对现有的数据库资源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表2 显示,有7 所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数量超过100 个,其中浙江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数量最多,数字资源建设较为完善。通过调查还可以发现,各馆的数据库均存在仅支持馆内访问或仅支持本馆注册读者访问等原因导致数据库资源可利用性受限的问题;各馆的数据库资源多为综合类或专业类图书、报刊、地方特色数据库等,仅有7 所图书馆拥有与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专题数据库,如万方医学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频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经验方与健康数据库、抗疫救灾知识服务平台、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软件通——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等。
表2 32 所省级图书馆数据库数量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分为健康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其中,健康素养教育主要是向受教育对象传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侧重于健康理论方面的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对象获取、评价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侧重于信息技能方面的教育。调查发现,在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可获取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有效数据的有29 所,其他3 所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由于IP 限制、未在官网公布等原因,未能获取相关内容。考虑到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多为重复主题、活动数据量庞大,因此本文在对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时,仅做教育主体、对象、内容和类型的数据收集,不做频次统计。
2.2.1 健康素养教育
在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官网共获取1 180 条有效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数据。各馆健康素养教育活动主要分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和安全急救3 种类型。其中养生保健类教育活动的数量最多,占健康素养教育活动总数量的57%,包括家庭健康饮食的营养之道、生活方式与健康、中医体质养生等,从运动、饮食等方面向用户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类教育活动的数量次之,占活动总数量的40%,主要围绕颈肩腰腿和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及感冒发热等常见身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较少关注个体心理疾病,更多是从心理养生保健方面进行引导和干预。在1 180 次健康素养教育活动中,2.2%的教育活动主体为公共图书馆馆员,97.8%的活动主讲人为第三方,多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多年的医院主任医师,或在医学领域具有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医学院校教授、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等。对读者而言,由第三方专家主讲的健康素养教育讲座和培训更具有专业性和信服力。
根据各馆官网公布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数据,绘制教育活动频次年度趋势图(图2)。图2 显示,各馆官网中记载最早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发生在2003 年,系湖南图书馆所举办,仅有4 次。2017年教育活动最为频繁,达到176 次,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从2018 年起,教育活动频次连续3 年下降,其中2020 年降幅最大,为41.79%,这与新冠疫情有很大关系。为加强疫情防控、避免人员聚集增加传播风险,各公共图书馆均采取了相应的防疫措施,限制入馆人数,减少或暂停各项活动和服务的开展,疫情严峻时期部分图书馆还采取了闭馆措施,导致读者活动频次大幅减少。2021 年疫情稳定后,各馆逐渐恢复了读者活动的开展,但受局部疫情的影响,增长幅度较缓。
图2 健康素养教育活动频次年度趋势
通过调查可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频次最多,为172 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健康素养教育打造成了本馆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品牌项目——“中图健康有约”,平均每月开展一次。“中图健康有约”采用线下授课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并联合“中山讲堂”和“粤海听涛”两个栏目共同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健康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湖南图书馆教育活动的频次次之,为134 次。湖南图书馆在“湘图讲坛”栏目下设置了保健养生系列分栏,是本次调查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在官网记载的最早开展健康素养教育的图书馆,但活动时间无规律,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其他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频次相对较少,多集中在10~40 次范围内,其服务重心更倾向于为读者提供综合性、普适化的信息服务,对健康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2.2 信息素养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共2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活动,包括针对数据库、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数字资源获取能力的培训,针对馆藏纸质资源分布、快速检索和借阅等纸质资源获取能力的培训,以及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基础操作能力的培训,且大多数都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的主讲人多为各数据库的专职培训讲师,相较于馆员更加熟悉数据库的资源分布和各项功能界面的操作步骤,授课经验丰富;其他关于本馆数字平台使用方法、馆藏纸质资源获取利用、电子设备基础操作技能等操作简单、专业性较低的培训,多为本馆馆员直接面向读者开展。仅有少数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专门针对健康知识的信息技能培训,且活动数量较少。
公共图书馆网络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等。调研发现,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均开通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除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外,其他29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皆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已认证,但多数图书馆的微博粉丝量较少、更新频率较低、互动性不强,运营质量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在智能设备快速普及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爆炸时代,一些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在服务宣传和活动推广时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搭建一个集视觉、听觉于一身的立体阅读空间,从而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这也是在信息快消费时代为扩大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质量进行的重要尝试。
在健康专栏设置方面,仅有3 所公共图书馆在官网首页设置了健康专栏,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对健康信息素养讲座、培训等信息未明确分类公示,或栏目层级较多,信息获取难度大;在信息发布方面,少数公共图书馆会对读者活动的具体内容、参与效果和质量做后续总结报道,更多是在官方平台对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主讲人等做简洁的预告介绍;针对信息公布完整性和及时性的问题,仅有18 所公共图书馆能够做到连续且及时地在官网发布活动预告,其他公共图书馆信息发布不及时或自某个时间起停止发布,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信息发布缺乏时效性和连贯性,质量较低。
馆藏信息资源是用户自主获取健康信息、提升自身健康信息素养的重要支撑。在健康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纸质信息资源馆藏数量稍显不足,且缺乏明确的健康相关主题导引或分类,影响了用户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各馆数据库均存在仅支持馆内访问或仅支持本馆注册读者访问等原因导致数据库资源可利用性受限的问题,而且较少存在与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直接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用户只能在综合类数据库中检索获取健康相关的图书、期刊论文等,其系统性学习受到影响。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活动形式包括讲座、培训、竞赛、展览、观看影片、读者沙龙、真人图书馆等。其中,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信息技能方面的教育活动主要以培训形式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较少,活动形式也不丰富,活动时间无规律,缺乏规范化的组织和管理。从内容看,健康素养教育活动侧重于从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角度维护个体的生理健康,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开展活动较少;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多侧重于通用信息技能培训,仅有少数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专门针对健康知识的信息技能培训,且活动数量较少,影响范围有限;另外,在信息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培养用户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缺乏对信息分析、评价和利用能力的培养。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时,为了增强教育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吸引更多读者参与,经常会邀请第三方专家。公共图书馆馆员作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主体,大多为非医学专业,缺乏健康医疗知识和信息技能,很难面向读者直接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馆员在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时,往往担当组织策划、场控管理等发起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本文调查的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创建了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但运营时却存在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信息发布位置不明显、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连贯性缺乏等问题。调查发现,超过90%的公共图书馆官网首页未设置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专栏,其健康信息素养讲座、培训等信息未明确分类公示,多与其他主题的读者活动混杂在一起,或者分散在公共图书馆网站通知公告的各处,栏目层级较多,信息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仅有3 所公共图书馆在官网首页设置健康专栏,且发布的多是疫情防控知识,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存在“空壳专栏”和“停滞专栏”的现象,大大影响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和效率。另外,公共图书馆的微博普遍存在活跃度不高、更新频率低、粉丝较少、缺乏和用户的互动等问题,可见公共图书馆没有充分利用好即时媒体社交平台在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综合我国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发现各馆之间发展差距大、不平衡,极端现象比较明显。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纸质健康馆藏数量为2.96 万册,而青海省图书馆的纸质健康馆藏数量为0.06 万册,二者相差近50 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办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频次为172 次,而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所办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频次分别为2、3、4、6 次,相差最高的超过80 倍;浙江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量为34.5 万人,而山西省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量仅为0.03 万人,相差高达1000 余倍,表现出非常显著的馆际发展差距。
除此之外,每个图书馆都仅对本馆读者开放,资源不互通、联系不密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和经验的浪费,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健康信息需求。
在纸质健康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增加馆藏健康类图书和期刊的数量储备,定期更新纸质健康信息资源库,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对用户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和引导。在数字健康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健康信息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外购现有的医药养生保健数据库,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馆藏纸质健康信息资源数字化[14],并将分散的健康信息资源整合成系统性的健康资源库,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其次要加大健康信息资源的宣传力度,开放健康信息资源的使用权限,打破资源访问在时间、空间和用户群体等方面的限制,使健康信息资源公共化,真正做到服务全体社会公众。
在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时,首先,公共图书馆要以服务用户为中心选择教育内容,结合用户需求偏好和当前健康热点选定活动主题,既要适当迎合,又要合理引导,既要关注身体健康,又要重视心理健康,既要教授健康知识,又要锻炼信息技能,面向用户建立系统、完整、规范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要重视特殊群体,如女性、儿童、青少年、老年、残障人士等的健康信息需求,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讲座和培训等。其次,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沙龙、亲子话剧、真人图书馆等方式,在输出专业性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激发用户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改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要严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通过线上直播、控制线下参与人数等手段,灵活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保证健康信息服务持续、平稳进行。最后,公共图书馆需进一步提高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强度,增加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频次,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以便用户为参与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前做好时间规划。
公共图书馆馆员作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拥有扎实的健康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使其在引导用户获取和使用健康信息资源、策划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主题、评价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质量时更加得心应手。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适当招收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或与我国开设图书情报专业且具有医学背景的高校合作,增加具有医学和信息学交叉学科背景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人才储备;其次,要重视馆员健康信息素养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健康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在馆员的继续教育课程安排中增加健康信息素养的学分和课时要求,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和联系,组织开展线上或线下的馆员健康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培养健康信息专业人才。
首先,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时要做好官网系统维护,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分类,利用页面导航、主题专栏等手段使健康信息资源有序化,降低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难度;其次,在发布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相关信息时,要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主题清晰、报道及时,做到事前预告、事中记录、事后反馈;最后,要善于选择并利用合适的信息传播媒介,发挥各社交平台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优势,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利用用户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达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
为从整体上改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各馆之间要加强在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组织经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重点提升中西部地区一些发展较差的图书馆的健康信息服务能力。各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打破独立、封闭的发展壁垒,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优质的馆藏信息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用平台,实现健康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可以使各成员馆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图书馆整体,降低各馆健康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成本,增加信息资源流通量,实现健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资源互享共助的方式获取其他馆的健康信息资源、参与其他馆组织的线上或线下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有利于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健康信息需求,提升用户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推动健康信息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体化发展[15]。
通过调查分析我国3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发现它们在健康信息资源建设、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馆员专业素质、健康信息公开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馆际发展差距较大。后疫情时代,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明显减少,并且恢复缓慢,这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信息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现象,公共图书馆亟需总结发展经验、汲取教训,加快改进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步伐、提高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水平,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满足公众个性化的健康信息需求,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更快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