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中药领域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2022-11-18 07:44李东巧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发文专利申请

王 雪,李东巧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1],中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养生、“治未病”等独特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尤其是中药“三药三方”在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3],中药研究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研究的发展,先后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5]、《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6]等相关政策文件,并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创新健康服务的任务和举措,把发展中药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开创了中药全方位发展和开放的新格局。2017 年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1]正式开始实施,自此中药发展有法可依。2018-2019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指导原则,规范中药发展,保证中药产品质量可控。在疫情初期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大放异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7]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发挥中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近年来甘肃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等多个省份积极布局,根据当地中药发展现状,“因地制宜”采取相关举措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分析各类文献信息分布规律和文献信息中的特点关系,以揭示各类文献信息的分布关系和结构,以及变动规律、数量关系并辅助定量化管理[8-9]。其中,基础研究的研究成果常以论文形式发表,技术创新则因为不同于基础研究的经济特征常通过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因此论文和专利常分别被视为科学和技术的替代指标[10]。本文分别从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出发,利用计量分析方法探析2010-2020年我国中药研究领域的状况,包括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机构、基金资助、重要专利和研究热点等,旨在了解我国中药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态势和技术开发态势,以期为我国中药研究领域的研发布局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的来源,设定检索式为“TI=中药 OR TI=中药学OR TI=中医药 OR TI=中医药学OR TI=中草药OR TI=方剂OR TI=方剂学OR TI=中成药OR TI=中药材”,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2020 年,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论文。以Derwent Innovation(DI)数据库为专利数据的来源,根据相关检索词与IPC 分类号进行合并检索,设定检索式为“CTB=((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OR Chinese medicine* 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R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OR Chinese herb* OR herbal medicine* 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AND IC=(A61P)AND AD>=(20100101)AND AC=(CN)”,申请时间范围为2010-2020 年,申请国别为中国。

数据下载后,利用CiteSpace、VOSviewer、Derwent Innovation、Excel 等工具和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年度趋势

2010-2020 年,中国在中药研究领域发表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约为17.33 万篇,专利申请数量约为2.4 万件,且论文发表量与专利申请量呈现不同趋势。中药研究领域的论文产出总体呈现缓慢增长发展态势;专利申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2010-2013年相关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 年之后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降低(图1)。

图1 2010-2020 年我国中药研究领域发表论文和专利申请趋势

2.2 基础研究态势

2.2.1 主要发文机构

在基础研究方面,中药研究领域不同类型科研主体的发文量如表1 所示。从类型来看,发文量最高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含附属医院),其次是医院,企业位居最后,仅发表了少量期刊论文。高校以中医药大学为主,医院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或中医院为主,具有典型的领域特色。

表1 中药研究领域不同类型科研主体发文情况

从发文量来看,在高校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为2 843 篇;排在第2 位和第3 位的依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2 539 篇)和天津中医药大学(1 850 篇)。在科研院所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发文量为1 901篇,其下属机构中发文量较多的主要是中药研究所(462 篇)、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405篇)、中医药信息研究所(373 篇);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发文量排在第2 位,其发文量为352 篇。在医院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751 篇),其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4 篇)。在企业中,发文量最多的是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94 篇),发文量超过50篇的企业还有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2.2 科研合作网络

通过科学合作网络分析可以了解科研主体之间的合作情况。利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中药研究领域学术期刊论文的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2)和作者合作网络(图3),进一步从不同层次、不同粒度揭示科研主体的合作关系。图中,节点大小表示发文数量,节点颜色表示发文时间,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存在合作关系,线条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度。

图2 2010-2020 年我国中药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合作网络

图3 2010-2020 年我国中药研究领域发文作者合作网络

图2 显示,2010-2020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比较活跃,始终有相关论文发表;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节点颜色较深,说明早期发表论文较多;广西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节点颜色显示它们在最近几年更为活跃。机构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与其他机构存在广泛的合作关系。

不同阶段作者的活跃程度不同。图3 显示,李杨、建宇等是早期主要的发文作者,且形成了相对固定且独立的早期合作网络关系。杨明、黄璐琦、刘静、谢雁鸣等是该领域中发文较多且在2010-2020年持续活跃的作者;而苗明三、李敏、张丽、马双成、张俊华是近几年更为活跃的作者。从发文作者的合作关系看,中药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间合作关系广泛,但无明显的固定合作关系。

2.2.3 科研经费资助来源

通过分析中药研究领域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可以明确中药研究的主要经费资助来源。在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中药研究的大环境下,中药研究的科研经费资助来源渠道丰富,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资助,还有省市层面的大力支持。

资助发文量排在前10 位的科研经费来源如表2 所示。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是最主要的经费资助来源,其资助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科研经费来源,且发文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图4),受其资助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表3);其次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计划于2016 年正式启动,整合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基金项目。从地方省市来看,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是目前地方省市资助中药研究领域发文排名前2 位的经费来源;此外,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是目前资助中药研究领域较多的地方省市经费来源。

表2 资助中药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科研经费来源

表3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机构

图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药研究领域发文量的年度变化趋势

2.2.4 研究主题

利用VOSviewer 软件对中药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图5),发现主要聚类为以下六大研究主题。探索中药熏蒸、中药灌肠、针刺、中药外洗、中药内服等不同中药疗法对各类临床疾病的治疗疗效研究(红色节点);中药对糖尿病肾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各类临床疾病的治疗综述性研究(黄色节点);关于中药教育、中药文化、中药产业、中药发展、中药资源等的理论研究,包括现状探讨、问题提出及发展对策研究等(绿色节点);关于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涉及中药炮制、含量测定、质量标准与控制等方面(橙色节点);关于中药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包括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用药分析、处方点评等(紫色节点);关于中药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药方、方剂等进行数据挖掘,基于关联规则探析用药规律和药物作用机制,以辅助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断(蓝色节点)。

图5 中药研究领域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研究主题演化分析在捕捉最新的学术热点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VOSviewer 绘制高频关键词平均出现时间的主题演化图(图6)。图6 中关键词越趋于蓝色,代表出现时间越早;关键词颜色越趋于红色,代表出现时间越晚。“中药疗法”“灌肠”“护理”“慢性盆腔炎”“中药用药分析”“合理应用”等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时间在2014 年前,说明2014 年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药灌肠等中药疗法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涉及中药的用药安全;“Meta 分析”“数据挖掘”“中药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时间在2014-2018 年,说明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中药治疗的综述、药物数据挖掘和中药文化教育发展理论。2018 年后,网络药理学研究逐渐得到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研究人员开始利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等技术探析中药在新冠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图7)。

图6 中药研究领域期刊论文的研究主题时间演化

图7 中药在新冠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主题时间演化

2.3 技术研发态势

2.3.1 主要申请机构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药研究领域不同类型科研主体的专利申请量如表4 所示。高校依然是中药研究领域主要的创新主体。高校中,专利申请量排在前2 位的依次是河南中医药大学(233 件)和南京中医药大学(176 件),其他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均低于100 件。值得注意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申请的专利量均排名靠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两所高校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发展呈现“基础-技术”协同研究发展趋势。医院中,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青岛市市立医院(154 件),青岛市中心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的专利申请量也均超过50 件。科研院所中,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89 件),该机构也是发表学术论文最多的科研院所。其他专利申请数量较多的科研院所还有中国科学院(60 件)、中国农业科学院(53 件)、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51 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50 件)。企业中,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95 件),排在第2、第3位的是南通宏慈药业有限公司(92 件)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 件)。

表4 中医药领域不同类型科研主体专利申请情况

对2010-2020 年不同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趋势进行分析(图8),发现4 种类型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量整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专利申请量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不同类型机构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不一致。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峰值出现在2012 年,医院的专利申请量峰值出现在2013年,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峰值出现得相对较晚,说明高校在后期的专利申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后期中药研究领域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

图8 中医药领域不同类型机构的专利申请趋势

2.3.2 技术研发热点

利用Derwent Innovation 平台对2010-2020 年中国申请的中药研究领域专利进行可视化主题聚类,形成等高线地形图(图9)。图9 中的点为单篇专利,山峰表示相似专利形成的不同技术主题,白色区域表示专利集中的领域和热点,绿色点代表2015 年及以前公布的专利,红色点代表2016 年及之后公布的专利。

图9 中药研究领域专利地形图

图9 显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的病症、提取技术、有效成分等方面。其中,治疗病症方面主要针对的临床疾病包括哮喘咳嗽、生殖功能、心脏疾病、糖尿病、肺癌、烧伤烫伤等;药物提取方面主要涉及中药液体提取等技术;药物成分方面包括色谱分析、有效成分的组成和提取等。

从2016 年前后研究热点的变化来看,虽然2016 年之后各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普遍减少,但中药治疗病症相关专利的申请一直是近几年受到持续关注的焦点;而涉及药物提取及药物成分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减少。

3 建议

3.1 不断融合新技术推动中药研究新发展

从文献主题聚类和专利聚类结果来看,2010-2020 年中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药研发与应用、疾病治疗、行业领域发展等方面的探讨;从2016 年起数据挖掘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等研究在中药研究领域还未形成规模性研究和探索,这和领域自身特色有一定关系。首先,中医诊疗是经验科学,需要将定性和定量融合,因不同地区、人文的影响,中医诊断、治疗标准不一致,难以形成可统一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其次,中药文本主要是使用无规律性自然语言的处方、医案等专业化文本组合,其数字化难度较大,数据资源拓展较难,这阻碍了计算生物学、云平台系统等现代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11-13]。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和冲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对中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而中药研究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只有与新技术进行融合才能推动中药研究的新发展。

3.2 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形成多元复合模式

中药研究领域学术期刊论文的基金资助分析结果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药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来源,其次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和技术研究的资助同样重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侧重于技术研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侧重于基础研究。三者都是我国国家层面针对各学科领域的综合型资助基金来源。由于不同基金资助的侧重点不一样,有可能导致领域内研究重复、研究断层的现象。因此,未来需要加大对中药研究领域的科研投入,形成“1+X”的多元复合资助格局,首先在国家层面设立中药专项发展基金,形成具有统一规划性的中药资助资金分配体系,其次由政府机构、科研和行业部门,以及企业、非营利机构形成“X”联合资助,共同促进中药研究领域的良性发展。

3.3 完善符合中药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

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是不同层次科研主体的表现形式。在基础研究方面,中药研究领域的论文产出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发展态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中药研究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先增长后逐年下降态势。因此需要进一步激发中药研究领域的科研活力。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单位的活动载体,是创造科研价值的核心单元。2015-2020 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从4.7%增加到7%,中药类卫生人员的数量在全国卫生人员中的占比从5.4%增加到6.15%[14-15],增加幅度不大。当前我国中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中医专业人员的培养主要是采用西医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使真正能掌握中医药理论,融汇中医整体观念,并按照中医辩证方法治疗疾病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11]。加强中药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今后可以加强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增强中药文化自信,融合中医整体观理念和西医微观思维,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完善科研激励、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更多有志于中医药研究的年轻人;努力打造中药联盟、确立“高校+医院+研究所+企业”协同发展模式,拓展科研合作群落和范围。

4 结语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手段,基于论文和专利数据对2010-2020 年中药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进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较高,说明基础研究的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专利申请量下降明显,提示技术研发亟需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要的研究主体,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最高,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专利申请量最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最主要的科研经费资助来源,所资助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科研经费来源,且受其资助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研究主题集中在中药治疗病症、有效成分、安全性研究等方面。但从整体上看,中药研究领域研发现状仍与我国发展需求、战略需求、人民需求不匹配。中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力不应被低估。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中药发展的利好政策,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以及人们对中药认可程度的逐步提升,今后中药研发将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和方法,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发文专利申请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