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弄章,陈 璐,王翠红,万建伟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药剂科,上海 201318)
大黄祛伤膏为周浦医院在临床上长期广泛应用的外用医院制剂,主要由大黄、生栀子、甘松、白芷、当归、红花、山茶、王不留行、天花粉、赤芍、姜黄、乳香、没药、樟脑共14 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通瘀、止痛消肿、凉血活血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踝关节扭伤[1]。然而大黄祛伤膏载药量少、释放药物不稳定、药效持续时间短、不透气、易污衣物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巴布剂是具有载药量高、保湿性强、透气性好、可反复黏贴等优点的透皮给药制剂的一种新剂型[2-5]。为了使大黄祛伤膏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得到更广泛、更方便的应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研制大黄祛伤巴布剂,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以大黄总蒽醌、栀子苷、芍药苷为考察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成型后巴布剂的剥离性、涂展性、均匀性为考察指标,对各种基质进行优选,现报道如下。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电子天平(JA2003,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数显加热套(ZNHW3000ML,上海勒顿实业有限公司)、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旋转蒸发仪(RE-5205,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电动搅拌器(DW-1,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初黏性测试仪(CBY-01,济南百戈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药品和试剂 大黄、生栀子、甘松、白芷、当归、红花、山茶、王不留行、天花粉、赤芍、姜黄、乳香、没药、樟脑(上海万仕城药业有限公司,经鉴定均合格)。芍药苷(批号:110736-201943)、栀子苷(批号:110749-200714)、芦荟大黄素(批号:110795-201007)、大黄酸(批号:110757-200206)、大黄素(批号:110756-200110)、大黄酚(批号:110796-200716)、大黄素甲醚(批号:110758-200611)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所。甘油(批号:GY20200204,山东瑞生药用辅料有限公司)、甘羟铝(批号:SG-0557,日本协和工业株式会社)、聚丙烯酸钠NP-700(批号:722270A,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1 处方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除乳香、没药、樟脑外,按比例取处方药量,按各考察条件回流提取,过滤,浓缩蒸干,取0.1 g 干膏,用甲醇定容至25 ml 容量瓶,溶液过0.45 μm 的微孔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
2.1.2 色谱条件和对照品的制备 以大黄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栀子苷、芍药苷的含量为提取工艺考察指标[6,7],分别按照2015 版《中国药典》[8]生大黄、栀子、赤芍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和对照品制备的方法,测定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的含量。
2.1.3 溶剂体积分数的考察 除乳香、没药、樟脑外,按比例取处方药量,分别加10 倍量90%乙醇、70%乙醇、水,每次提取1 h,煎煮2 次,按2.1.2 项下方法分别测定提取液中蒽醌类、芍药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由图1 可知,70%乙醇提取物中总蒽醌类和芍药苷含量最高,水提取物中栀子苷的含量最高。综合考虑,确定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2.1.4 料液比的考察 除乳香、没药、樟脑外,按比例取处方药量,分别加入6 倍、8 倍、10 倍70%乙醇,回流提取2 h,按2.1.2 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由图2 可知,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随着溶剂倍数的增加而增加,10倍量较8 倍量提取栀子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明显。因此,最佳提取料液比为8 倍量。
2.1.5 提取时间的考察 除乳香、没药、樟脑外,按比例取处方药量,加8 倍量70%乙醇分别提取0.5、1、2 h,按2.1.2 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由图3 可知,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的提取量随着提取时间增加而增加。因此,第1 次最佳提取的时间为2 h。
2.1.6 提取次数的考察 除乳香、没药、樟脑外,按比例取处方药量,加8 倍量70%乙醇提取,提取2 h 后的药渣进行第2 次考察,分别考察0.5、1 和2 h。按2.1.2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由图4 可知,第2 次提取大黄总蒽醌、栀子苷和芍药苷的提取量约为第1 次提取量的1/3。第2次提取时间为1 h 和2 h 时,三者的含量变化不大,因此第2 次的提取时间为1 h。
2.1.7 乳香、没药、樟脑提取工艺考察 乳香、没药二味药均为脂溶性成分,考虑与其余八味药材不进行合提,而是进行单提研究。按处方比例取乳香、没药7 g,粉碎,过五号筛,分别加入10 倍量70%乙醇进行搅拌2 h、静置24 h、静置48 h、回流提取,另按上述方法加入10 倍量乙醇进行搅拌2 h、静置24 h、静置48 h 提取,以浸膏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由表1可知,不同溶剂和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在54.0%~56%,提取率相差不大,浓缩时发现,70%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出现析出物,乙醇提取液浓缩后无析出物产生,原因是二味药材均为树脂类,均不溶于水,70%乙醇提取液浓缩后液体中水量较多,造成醇不溶性物析出,制剂难度提高,因此选择乙醇作为二味树脂药的提取溶剂。
表1 乳香、没药提取工艺研究
2.2 巴布剂的制备工艺
2.2.1 巴布剂的制备 将酒石酸、PVP K-90、山梨醇、防腐剂加入到已称量好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溶解,作为A 相;将甘羟铝、EDTA、NP-700、PVPP-XL-I0及氮酮加入甘油中,搅拌均匀,作为B 相;再将A 相和流浸膏缓慢加入B 相之中,搅拌均匀制成膏体;将混合均匀的膏体搅拌均匀涂布于被衬材料上,烘箱35 ℃烘干2 h,冷却至室温,加表衬材料,放置48 h,即得。
2.2.2 正交设计 在基质的各种组分中,选取起主要作用的组分NP-700(A)、甘羟铝(B)、甘油(C),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选择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考察因素与水平,结果显示对巴布凝胶剂性能影响因素大小为A>C>B,最佳工艺为A2B2C2,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2.2.3 巴布剂考察指标 巴布剂的质量评价包括两方面:①本身的理化性质,如外观、重量差异性和含膏量等;②巴布剂的黏附性能。空白基质研究过程主要选择综合感官指标评价巴布剂的性能。本实验选择剥离性、涂展性、均匀性作为参考指标,方差分析表明A、B、C 因素对大黄祛伤巴布剂的性能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标准见表3、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3 各项指标评分标准
表4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表5 方差分析结果
在中药巴布剂(凝胶剂)的制备研究过程中,中药饮片的粉碎程度、提取溶剂的选择和剂量对其工艺质量、药物疗效均具有重要影响[9]。本研究结合该药物的临床特性,选用多种不同提取工艺,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间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10,11],明确该制剂的粉碎、提取、浓缩工艺的参数。制备工艺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中药巴布剂以大处方较多、药味多、成分复杂[12],不能单一以某些含量较高的有效成分为考察因素优化提取工艺,也要考虑到其它含量较少的有效成分。因此,本研究在预实验时测定了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水提物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极低,最终选择了有效成分种类多、含量较高的70%乙醇为提取溶剂。乳香、没药为树脂类药材与其它药材有效成分的性质不同,根据药材特点单独考察提取工艺也是很有必要的。乳香、没药70%乙醇提取物含量较高,但浓缩时有不溶物析出,会提高制备工艺的难度,最终选择了乙醇为提取溶剂,所以提取工艺的条件还要结合制备工艺综合进行选择[13]。本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方法为除乳香、没药、樟脑外,用8 倍量70%乙醇提取2 次,第1 次提取2 h,第2 次提取1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0.5 g 清膏/生药。乳香、没药打成细粉,加入10 倍量乙醇,静置24 h,取上层清液浓缩至0.5 g 清膏/生药,樟脑溶于甘油中。
中药成分复杂,其加入形式和药量对巴布剂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性状、基质载药量及与基质的相容性之间的关系,既要确保巴布剂疗效,同时又要确保巴布剂具有良好的性状。本研究中NP-700、甘羟铝和甘油的用量是影响大黄祛伤巴布剂性能的主要因素,NP-700 作为骨架成分时凝胶膏剂的膏体外观性状较好,气泡较少,交联时间适中,黏性适中;甘羟铝作为交联基质,其用量直接影响巴布剂的黏附性能,用量不足则膏体的内聚力差,贴皮后具有皮肤残留现象,而用量过多则膏体较硬,黏性降低甚至没有黏性[14]。此外,甘油用量过多,基质黏性不够,贴服性较差,而用量不足,黏性过大,涂展性不佳。因此,将NP-700、甘羟铝、甘油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其各组分的配比。虽然,巴布剂基质配方的研究是基础,但还与加入基质的顺序、搅拌速度、干燥的时间和温度有关[15]。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巴布凝胶剂性能影响因素大小为A>C>B,最佳工艺为A2B2C2;方差分析表明,A、B、C 因素对大黄祛伤巴布剂的性能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NP-700∶甘羟铝∶甘油=0.5∶0.25∶40。
总之,影响巴布剂制剂成型和保障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是巴布剂的基质配方,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加入形态及各基质组分的理化性质,选择恰当的基质组分、比例和加入时机是巴布剂制备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本研究制定的大黄祛伤巴布剂制备工艺基本合理,稳定,产品质量稳定,可以适应该制剂的生产和使用,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和制剂稳定性的考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