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

2022-11-18 21:25马晓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农村建设

□马晓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逐渐富起来了,但精神仍然贫困,需要通过抓好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不断振兴乡村文化,满足农民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持续不断提高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推动文化铸魂,给乡村振兴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持。

一、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不充分,满足不了脱贫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当前,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脱贫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农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脱贫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针对性地做好文化产品供给,但目前乡村现有的文化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农村只有一支秧歌队,有的农村只有少部分村民农闲时跳跳广场舞,有的农村几年都看不到戏曲表演。现有的文化内容还存在封建迷信、低俗文化侵蚀的现象,乡村文化供给与脱贫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基层组织对农村的封建迷信、宗教和低俗文化等对乡村文化侵蚀的警惕还不够高,自身的抵抗能力还不足,还不能满足脱贫农民对文明健康的乡村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还不够具体。目前,部分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调研还不够充分,对脱贫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喜欢什么样的文化形式,基层组织的乡村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怎么样,乡村现有什么样的文化设施配套、水平怎么样,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还没有做到精准把握,还存在乡村文化建设规划不及时、不充分、不具体的问题,有的乡村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大舞台、文体器材配备等硬件建设仍然满足不了脱贫农民对文化活动、健身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基层组织送戏曲、送图书、送音乐等到乡村的活动比较少,乡村建设文化软件配套与农民学习、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

(三)乡村文化人才还比较缺乏,文化活动多样性还不够。目前,乡村的干部基本还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受自身受教育程度、从业经历等条件的制约,熟练掌握乡村文化政策,原原本本地贯彻执行乡村文化建设政策的乡村干部还比较缺乏。实地走访调研了坝上某县的白庙洼村,该村党员49名,在村常住17名,高中以下学历15人,没有专业的文化工作干部;光明村党员45人,在村常住13名,高中以下学历10名;野马营村党员62名,在村常住25名,高中以下学历22名,也没有专业的文化工作干部。从几个行政村的党员情况看,学习贯彻执行乡村文化政策的党员干部还比较缺乏。走访调研的白庙洼村户籍人口1104人,常住人口324人,其中61岁以上的261人,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占比80.5%;段木梁村户籍人口1296人,常住人口430人,其中61岁以上的356人,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占比82.7%。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扭秧歌、观看传统戏曲为主。农村人口中懂音乐、会乐器、能唱戏、扭秧歌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农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的多样性还不够。

(四)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品牌培塑有待加强。脱贫攻坚中部分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后,许多自然村搬迁到了集中安置区,有的地区是整个乡镇所有自然村集中搬迁安置,有的乡镇是几个行政村合并安置,原有散落的自然村变成了一个个小城镇,整齐的楼房或平房,笔直的柏油路,千村一貌的健身大广场,有的乡村文化和自然遗产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在旧村旧房拆除中逐渐消失了,无论是乡土文化发掘保护,还是发展特色乡土文化和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关于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乡村文化品牌培养塑造工作都显得格外迫切。而从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对乡村现有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形式等“一乡村一品牌”的塑造现状看,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二、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乡村基层组织中文化治理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文化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考内容。而文化治理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担当乡村文化治理重要使命的基层组织,必须从理念上高度重视文化治理的问题,大胆实践创建新的科学的乡村文化治理体制、研究探索出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推行出接地气的乡村文化治理方式,调动广大农村的积极性,共同融入乡村文化治理工作中。但从目前的乡村文化治理实际情况看,基层组织中许多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经济发展上,认为文化是软的东西,没有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的大发展给社会政治和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虚拟网络领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站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高度看待乡村文化治理的问题,没有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确立起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念。

(二)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推进机制落实还不够有力。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在乡村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大戏台等公共服务文化设施,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因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许多乡村公共服务文化设施还没有建设到位。深入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需要在农村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改革,结合村情成立红白理事会,结合新农村新变化制定出新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向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影响新农村稳定的不文明行为治理活动,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典型做法。但从基层组织工作情况看,乡村把主要精力投入发展助农产业,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制落实上,还没有全面运行,还没有抓出成效。

(三)领导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培养不够。面对乡村留守人员老龄化、女性化占比高、留守人口少等现状,因文化人才缺乏,日常文化活动组织不起来或内容、形式比较简单。培养乡村特色文化及其建设的负责人,发掘传统技艺民间艺人和民间工艺大师,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建设各类乡村文化活动骨干、乡村文化宣传人才队伍,都面临许多现实困难。结合农村文化现状,有的乡村即使解决了秧歌队队服、民乐乐器等问题,配备了点唱机和麦克风等文化器材,也时常因为不会弹奏乐器、缺乏唱戏人才等现实困难,影响了乡村秧歌队、民乐队、戏曲爱好者等队伍建设。

(四)乡村文化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重视不够。面对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乡村游、农家乐游的流行趋势,采取“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注重开发一些有历史传统和相关地域特色的刺绣、纺织、雕刻等民间工艺项目,积极发掘当地戏曲、民族特色舞蹈等民间艺术及重大节日的民俗表演,如古城(堡)游、古村落游、康养生态游、特色乡村游,已成为比较成熟的开发模式。但从当前乡村开发现状看,部分基层组织还没有真正把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担起来,还没有列上重要议事日程,还没有探索实践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尤其是结合乡村或地域特色对乡村特色旅游、特色文化项目、民间艺术活动、民间技术传承等发掘、开发的行动还比较迟缓,缺乏对现有乡村文化载体的挖掘、文化内容的打造、文化品牌的塑造意识和探索实践。

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复兴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要把改变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作为重点,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和质量。

(一)基层组织“抓责任”。基层组织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结合乡村特色民间艺术底蕴、民俗表演基础、生态资源禀赋、文艺人才条件等因素,搞好顶层设计,明确乡村文化开发模式,规划设计开发项目,明确发展路线图,乡村要搞清楚自己要建什么、怎么建,抓什么、怎么抓。要搞好交流互鉴、示范引领,善于借鉴各地乡村文化开发的成功案例,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要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坚定正确的乡村文化建设方向。要紧盯农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建设,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基层组织就积极地供给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要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占领,加强工作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敢于善于与封建迷信、低俗文化和宗教敌对势力做斗争。

(二)配套建设“抓特色”。乡村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也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建设路线。要立足乡土文明,借鉴都市文明和外来文化创新成果,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挥,进一步赋予乡村文化现代内容,丰富形式。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不照搬照抄城市化建设模式,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民间艺术、生态环境、民俗活动等内容,打造民间艺术精品,挖掘保护民俗项目,开发特色生态游、农家乐游等项目,打造“一乡村一品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各级的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供农村文化发展之所需,重点扶持乡村地方文化戏剧曲艺、传统民间艺术、地方民俗文化项目的传承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打磨出歌曲、戏曲、小品等多种类的文化套餐,分地域、分时段送艺术到乡村,到乡村一线进行演出,开展艺术表演活动,充实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村民对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要加大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结合乡村特点、农村农民文化生活需求,配套建设各类文化体育设施,配齐各类文体器材,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三)人才培养“多帮扶”。“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也是干事创业的重要资源。乡村文化要复兴就必须抓好相关的乡土文化人才建设,要注重培养挖掘乡村文化的本土人才,并进行乡村文明创建的结对帮扶,带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乡村文明创建实践活动中。要推进乡村文化复兴,就必须大力开展乡村文化人才建设工程,积极培育乡土历史文化能人、民俗文化传承人以及乡村各种传统文化活动骨干,建立健全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善农业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采取送出去学、引进乡村教的方式,帮助乡村培育乡土历史文化保护传播人员、古村落和古建筑的修缮技艺传承人和工匠。做好基础文化教育队伍培训,造就一批懂文化、爱农村的乡村传统文化人才队伍。采取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文化培训班的方法,拓展农村文化人员的眼界,增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参加公益文化服务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文化振兴中的优势,促进农村文化人才大展才艺、大显身手。

(四)文化品牌“要培塑”。用好国家政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给乡村振兴赋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支持鼓励农村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会、特色“村晚”、广场舞和农味十足的农业农村项目趣味运动会,打造一批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积极做好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重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保护利用。要以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为载体,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低俗和腐朽文化侵蚀,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发挥好村规民约治理的促进作用,培育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从农村婚俗改革抓起,针对农村出现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风俗,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积极推进殡葬习俗改革,倡导移风易俗。抓住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发展契机,结合乡村现有文化设施配套、文化生产能力、文化服务人才现状、乡村旅游开发等实际,有条件的乡村都要培塑自己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项目、民俗表演项目以及乡村地域特色小吃项目。利用广播电视文化专题栏目、冀云平台、抖音直播平台等媒体,持续不断地宣传乡村文化特色,塑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不断凝聚最大的乡村振兴合力,不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科协基层组织优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