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控股参股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探讨

2022-11-18 21:25陈晓菲苏崇宇包海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控股公司出资知识产权

□莫 丹 陈晓菲 苏崇宇 包海燕

知识产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仔细分析我国入选世界500强大型企业,不乏近年来国内发明授权量位居前列的企业身影,这些企业正凭借着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凝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经常通过收购、注资等方式强强联合剑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经济增长点。企业如何实现对其收购、注资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即如何系统地对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有效管理,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一种情况是企业通过收购方式可以将其他公司变为其下属子公司,对于下属子公司,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发展特点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各项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执行,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对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对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需要采取不同知识产权管理方式,尽量避免知识产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对企业如何对其下属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探讨。

一、知识产权管理影响因素

(一)针对不同类型公司,知识产权管控不同。对于控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分为单一大股东控股和多个大股东共同控股两种情况。企业作为控股公司的单一大股东,由于控股公司的各项决策完全受自身驱动,因此能够最大化控制管理知识产权。而企业作为控股公司的多个大股东之一,控股公司的各项决策存在各控股股东相互制衡、监督情况,知识产权管理的话语权较弱。

(二)针对不同出资形式,知识产权权属不同。最常见的出资形式有现金出资、知识产权出资、实物出资、土地使用权出资等。其中,以知识产权出资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影响最大。进一步可分为知识产权所有权出资和使用权出资。以知识产权所有权出资,是一种知识产权转让行为,可以办理权属转移手续,知识产权归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自身所有。以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在有些地方是予以认可的,是一种知识产权许可行为,需要有出资协议约定使用方式(独占、排他或普通)、范围、期限等,知识产权实际上不归控股公司、参股公司自身所有。

(三)针对不同领域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不同。控股公司、参股公司涉及领域可能差别较大。对于以技术开发、设计、研究为主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知识产权重要性高、产出量大,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应当覆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运用多方面,知识产权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于以生产、加工、制造为主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目标需要结合自身产品情况设定,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对于与创新技术结合度不高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例如财务、物业等领域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可不单独开展,与其他管理合并考虑。

二、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一)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不到位。目前,企业对其下属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相比于对其子公司的管理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也对知识产权管理成效产生了较大影响。现在企业能够通过制定发布多项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实现对其子公司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但相应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常常无法在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内推行,使得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控制较弱,体现在知识产权情况了解不及时、知识产权所有权及使用权掌握不准确等方面。

(二)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不到位。很多企业自身已经建立了科研设计与知识产权并行工作机制,对重大科研开发项目实施涵盖项目策划、立项、执行、验收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而企业对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科研开发工作存在风险排查不到位等情况,没有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存在知识产权风险隐患。

(三)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掌握不到位。由于知识产权信息更新较快,企业难以及时了解掌握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技术内容、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等。同时,由于缺乏便捷有效的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共享途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相对独立的特点,导致了企业对其知识产权信息难以有效整合,知识产权管理浮于表面,影响知识产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控股参股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研究建立适合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企业需要开展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专题研究。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梳理知识产权管理职能,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工作流程,落实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力求有效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开展。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进行合理、有效的激励奖励,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管理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企业在研究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后,可选择1~2家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为试点单位,试点运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立足掌握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全过程,借助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优势协助解决控股公司、参股公司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促进控股公司、参股公司按照企业中长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方向发展。

(二)重视知识产权调查分析,加强知识产权出资管理。企业在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筹划阶段,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切实开展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知识产权风险分析等工作,明确是否存在知识产权问题,规避潜在的知识产权隐患。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重点是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确定、权利内容确定、是否有债务等。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报告的结论对决定是否出资控股/参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是后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协议签订的基础和保障。

企业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经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管理,尤其是知识产权出资管理。在有以知识产权出资的情况下,出资协议对知识产权条款的约定要重点关注三点:第一,出资形式要慎重选择是以知识产权所有权出资,还是以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以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时考虑是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或普通许可等形式。第二,出资的知识产权,权利是否稳定,即权利是否处于法律规定的有效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处于申请阶段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存在不授权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公开,后续不能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加以保护,此种出资方式面临失去权利的风险较大,要谨慎考虑。第三,知识产权包括的技术秘密(专有技术)相比于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是需要明确技术内容的,期间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后续如何进行交付、如何采取保密措施都应当予以明确。

(三)加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排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能有效规避决策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优化企业技术创新路线,解决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从保障企业自身利益出发,选取重点研发技术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从法律角度查证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权属关系等,从技术角度明确技术创新度、技术成熟度等,从市场角度了解竞争对手状况、知识产权布局情况等。总之,通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排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能够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有条件的企业可统筹建立国内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纠纷信息收集工作,发布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建立风险纠纷预警案例库,形成高效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能力,较好地维护企业自身发展利益。

(四)协同联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可以与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建立订单式发明、投放式创新等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合作共赢。进一步构建开放、多元、融合、共生、互利的知识产权运用环境。有必要的话,企业应当加大创新成果专利化和标准化工作力度,推动形成专利布局与标准研制有效衔接机制,促进专利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融合,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提升知识产权附加值,全面增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五)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共享与管理。目前有些企业建立了属于自身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平台,可以积极将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纳入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平台中,给予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相应的平台使用权限,分级分类管理使用,在保障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力争实现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采集、加工、分析、检索、推送、发布等功能一体化,将有效推动企业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掌握与管控,也为后续知识产权应用和转化奠定基础,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六)聚焦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结合当前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形势,企业始终是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企业关注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实际上也是关注企业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通过知识产权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合理运用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多种知识产权组合保护策略,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应对风险、保护自己,提升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提速,知识产权作为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国家战略资源作用日益凸显。企业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尤其是强化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控股公司出资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FDI外国投资者出资确认登记管理
论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责任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大型企业集团对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浅谈如何完善控股公司的行政管理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论股东出资瑕疵的民事责任
联想“又”上市了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