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会,李 凤(通信作者),刘小华,葛 孟,刘国艳,游洁琼
(1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8300)
(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8300)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肺癌患者死亡率占到所有恶性肿瘤的22.7%,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6%,预后差[1]。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咳嗽症状,导致早期诊断率较低,若病情进展至中晚期,则手术根治效果较差或无法手术根治,病情可快速进展,预后极差[2]。临床统计显示,我国约3/4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无法手术治疗,死亡率极高,而若能在早期筛查出肺癌,及时进行手术根治,则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67%以上[3]。因此,早期筛查诊断肺癌,对改善预后最为关键。以往X线是肺部疾病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临床通过DR成像技术开展常规胸片检查,对发现可疑病灶者再行CT检查,但DR对于肺小结节的敏感性较差,漏诊率高达54%~90%,无法达到有效筛查肺癌的目的[4]。多排螺旋CT(multi-row spiral CT,MDCT)分辨率高,对肺结节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好,但射线剂量较高,较少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近年来,低剂量螺旋CT(LDCT)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已成为早期肺癌筛查研究的重点方向,能够减少辐射剂量,且诊断受影响因素少,有望提高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LDCT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160例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2.7±11.8)岁,均填写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以《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6]的要求纳入肺癌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为年龄>50岁;年龄>45岁,有长期吸烟史,或每年≥20包,或长期吸二手烟,或每年吸烟≥400支、戒烟≥15年;年龄≥30岁,有多年吸烟史,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②有肺癌家族史者;③长期在密闭环境中工作、长期接触粉尘颗或放射性物质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胸腔手术史者;②体质量超过130 kg者;③近5年内有恶性肿瘤史、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肺部者。
所有受检者均进行低剂量多排螺旋CT及常规剂量检查,仪器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SOMATOM Drive量子双源CT),取仰卧体位,双手上举,在吸气末屏气时行容积扫描,范围从肺尖直到肺肋膈角尖端。
LDCT:设置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根据男女差异维持在20~40 mAs。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扫描,设置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380 mAs。其他参数一致:探测器组合16×1.50 mm+16×0.75 mm,球管旋转时间0.5 s,螺距0.813,层厚度与层距间均为5 mm,扫描采样时间≤10 s。扫描完成后将图像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行薄层重建;用标准算法重建图像,重建矩阵512×512,重建层厚0.8~1 mm,间隔0.4 mm[7]。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方位重建,对病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organiz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
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诊断,判断病灶性质,记录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密度、有无钙化等征象,同时观察有无支气管壁结节、增厚及管腔狭窄等,以手术病理、活检病理或长期随访等结果作为金标准。
①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优:图像清晰无伪影;良:图像尚清晰,有少量伪影,但仍可观察病灶;差:图像不清晰,伪影严重,干扰病灶观察[8]。②肺结节良恶性标准。偏良性结节:结节边缘光滑,中心性钙化,直径≤8 mm,年龄<40岁;偏恶性结节:结节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分叶、空泡、血管聚集通入,胸膜牵拉凹陷等征象,结节为实性或混合性,或呈磨玻璃结节,直径≥8 mm,年龄40~65岁,有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史[9]。
①比较两组图像质量;②统计病灶检出率,肺结节;炎性病灶;陈旧性结核、纤维化或钙化灶、胸膜增厚;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纵隔结节;阴性;③ 统计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聚集或进入结节、支气管通入、胸膜牵拉凹陷征等恶性结节征象检出率,测量结节直径;④对所有疑似肺癌小结节进行靶扫描或靶重建,统计两组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⑤记录平均辐射CT剂量(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最大有效辐射剂量。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方法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低剂量多排螺旋CT显示稍胖者CT图像噪声有所增大,但经后处理可满足诊断要求。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显示病灶,图像质量优良率较高。
表1 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n(%)]
两种方法检查肺结节、其他病灶检出率以及总病灶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肺结节及其他病灶检出率比较[n(%)]
两种方法检查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聚集或进入结节、支气管通入、胸膜牵拉凹陷征等恶性结节征象检出率、结节直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恶性肺结节影像征象检出率及结节直径比较
对疑似肺结节手术或随访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符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4。手术及随访结果中,共诊断肺结节118个,恶性结节37个,良性结节81个。低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113个肺结节病灶,其中,疑似恶性结节35个,偏良性结节78个;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116个肺结节病灶,其中,疑似恶性结节36个,偏良性结节80个。
表4 肺结节与手术或随访结果对照[n(%)]
低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CTDI、DLP、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CT辐射剂量比较()
表5 两组CT辐射剂量比较()
最大有效辐射剂量mSv低剂量多排螺旋CT(n=160) 0.74±0.25 52.51±20.14 0.82±0.28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n=160) 14.47±4.191 034.02±135.46 15.97±4.14 t 41.376 90.656 46.183 P<0.05 <0.05 <0.05检查方法 CTDI/mSv DLP mGy/cm
肺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死亡率,约80%的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就诊,容易贻误手术治疗时机,5年生存率不足15%,整体病死率极高[10]。临床研究表明[11],早期肺癌进行诊治对改善预后有重要帮助,Ⅰ期肺癌行根治术后10年生存率高达92%。因此,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治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早期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CT筛查是临床主要的肺癌筛查手段。但常规CT辐射剂量较大,作为高危人群筛查并不合适。201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发布了肺癌筛查指南,推荐肺癌高危人群使用LDCT进行筛查[12]。临床研究证实[13],LDCT能够检出直径<1 cm的肺结节病灶,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超过80%,且一旦确诊,约80%~90%的患者可通过微创手术根治,术后也不必放化疗,死亡率下降至20%。因此,临床可将LDCT作为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
与常规剂量CT相比,LDCT能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以往研究显示[14],维持电流在30~50 mAs是最为合适的剂量,对直径超过2.5 mm低密度结节有良好显示效果。本研究中,低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CTDI、DLP、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P<0.05)。证实了LDCT的低辐射特点,且能够为肺结节筛查提供科学安全的技术支持。而在图像质量上,两种方法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查肺结节、其他病灶检出率以及总病灶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LDCT图像质量较好,能够满足临床筛查肺癌的需求,对病灶的诊断率高[15]。此外,LDCT能够清晰显示肺结节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特别对于恶性结节的分叶、毛刺、血管聚集征等病灶形态以及磨玻璃/实性结节、空泡、支气管征等密度特征有较好显示效果,利于临床分析判断病灶良恶性[16-17]。本研究中,两种方法检查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聚集或进入结节、支气管通入、胸膜牵拉凹陷征等恶性结节征象检出率、结节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LDCT对肺癌的鉴别诊断效果可靠,最大限度降低了漏诊及误诊率,也避免了过度诊断[18]。
综上所述,LDCT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图像质量好,对肺结节及其他病灶的检出率高,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效果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肺癌。